佛國寺釋迦塔

佛國寺釋迦塔韓語:),又稱佛國寺三層石塔(),位於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佛國寺內,為統一新羅時期(西元668-935年)佛塔,推測建於統一新羅景德王10年(西元751年)。佛國寺釋迦塔在1962年12月被列為韓國國寶第21號[1]

佛國寺釋迦塔
佛國寺釋迦塔
名稱
譯文名稱Seokgatap Pagoda of Bulguksa Temple
尺寸10.75公尺
所屬年代8世紀
時期或古文明統一新羅
器型
現存於佛國寺
编号韓國國寶第21號
佛國寺釋迦塔
諺文
汉字
文观部式
马-赖式
佛國寺釋迦塔在韓國的位置

簡介

歷史

佛國寺釋迦塔位於慶州市佛國洞佛國寺內,慶州為新羅王朝(西元前57年-935年)國都,當地有大量新羅遺跡和文物[2]

佛國寺始建於新羅第23代君主法興王15年(西元528年),當時稱法流寺。景德王時期,西元750年左右,宰相金大城為紀念父母重建,完工後命名為佛國寺。朝鮮宣祖26年-32年(西元1592年-1598年),歷經豐臣秀吉入侵朝鮮半島的萬曆朝鮮之役[註 1],佛國寺大部分建築被燒毀,唯有金銅佛像和石造物倖免於難,釋迦塔因而保存至今,已有超過1200年的歷史[5][6]。佛國寺釋迦塔在1962年12月10日被列為韓國國寶第21號[1]

1966年9月,盗掘者入侵,釋迦塔產生損傷,同年12月整修時,於二層塔身中的一個方洞內,找到一批文物,該批文物被列為韓國國寶第126號。其中最受矚目的為編號126-6號,其為世界上最早的木刻印刷品,將《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印在8×620公分的紙捲軸上,經鑑定年代介於西元705-751年間[7][8][9]。該物件現存於國立慶州博物館[10]

結構

釋迦塔全名「釋迦如來常住說法塔」,又稱三層石塔,位於佛國寺大雄殿前廣場[11],高10.75公尺[1]。釋迦塔是傳統韓式石塔,線條簡潔,細節極少。一般推測建於統一新羅景德王10年(西元751年)[1],但另有一說建於統一新羅景德王元年(西元742年)[12]

釋迦塔設計相當簡潔,其在兩層基座平台上豎立三層塔身,塔身由下至上的比例為4:3:2,下方較大,至上方逐漸縮小,呈現均衡的比例。釋迦塔模仿木製建築的風格,在兩層平台的四個角落均有柱形結構,三層塔身的四個角落也有類似的結構,每層的塔身上的屋簷,其角落均略微抬高,使得整座塔看起來較為輕盈,彷彿要飛起來。基座與塔身上面並無雕刻,呈現簡潔的美感[1]

三層塔身的結構在統一新羅時代為佛塔常見的樣式,在釋迦塔之前建造的有慶州高仙寺址三層石塔韓國國寶第38號,建於7世紀後期[13])、慶州感恩寺址東、西三層石塔(韓國國寶第121號,建於西元682年)等[14],釋迦塔在其後建造,其為集三層石塔建築經驗之大成,為統一新羅時期三層石塔建築的經典之作[1]。之後興建的南原實相寺東、西三層石塔韓國寶物第37號,建於西元828年)則是模仿釋迦塔的形式建造[15]

大雄殿前廣場上,除了釋迦塔之外,另有多寶塔,兩座塔置於同一處,是體現妙法蓮華經的內容,表示「現在佛」釋迦牟尼佛說法時,「過去佛」多寶佛在旁的證明[16]

逸事

在韓國民間傳說中,佛國寺釋迦塔被稱為無影塔韓語:)。傳說內容為統一新羅時期,君王崇尚佛法,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釋迦塔。有位被徵為伕役的石匠因久未回家,他的妻子想來探夫,卻被阻止。修建中的石塔,旁邊有個水池,池中顯現石塔的倒影,思念丈夫卻遲遲無法相見的女子,悲傷不已,縱身跳入水池,石塔的倒影因而消失,因此此塔被稱為「無影塔」以諷刺統治者想藉由修塔增加功德,卻適得其反[17]:117-118

圖集

參見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佛國寺釋迦塔

註釋

  1. 朝鲜王朝方面稱「壬辰倭亂」()[3]日本方面稱「文禄慶長之役」()[4]

參考資料

  1. . 文化財廳.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韩语).
  2. . 韓國觀光公社.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中文(繁體)‎).
  3. 陸成侯. . 史学月刊. 1956, 0 (9) [2020-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中文(中国大陆)‎).
  4. 日本陆军参谋本部 (编). . 1893.
  5. . 佛國寺.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中文(简体)‎).
  6. . 韓國觀光公社.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1) (中文(繁體)‎).
  7. . Countrystudies.us.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英语).
  8. Cho Woo-suk. . Eng.buddhapia.com. [2009-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9) (英语).
  9. Zentaro Yoshimura. . Ifla.org.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9) (英语).
  10. .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中文(台灣)‎).
  11. . 佛國寺.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中文(简体)‎).
  12. . 東亞日報. 2007-05-16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韩语).
  13. . 文化財廳.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韩语).
  14. . 文化財廳. [2020-10-30] (韩语).
  15. . 文化財廳.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韩语).
  16. . 佛國寺.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中文(简体)‎).
  17. 李岩; 徐建顺、池水涌、俞成云.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09. ISBN 978-7-5097-1511-6.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