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廷栋
傅廷栋(1938年9月9日-),广东郁南人,中国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初中毕业后,考入广东省喜泉农业职业学校(现肇庆农业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山县横栏区农业技术推广站。1956年,考入华中农学院农学系学习。1962年,考取了著名油菜遗传育种家刘后利教授的研究生,成为中国第一位油菜遗传育种方向的研究生。1965年,留在华中农业大学工作。1981-1982年在德国Göttingen大学合作油菜育种研究。1995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是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主席、国际油菜研究咨询理事会(GCIRC,巴黎)主席。1991年7月10日,在第八届国际油菜大会上被授予“杰出科学家”奖章,是该奖章自设立以来第一次被一位亚洲科学家获得。2003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农业科学奖。
傅廷栋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广东省郁南县 | 1938年9月1日
居住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 |
国籍 | ![]() |
职业 |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研究成果
1972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被国际上认为是“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1992年以来,育成(审定)华杂4号等7个优质油菜杂交种,累计推广面积近6000万亩。
参考资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