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系列作品列表

传说系列(日版名:,英文版名:,,台灣舊譯「時空幻境系列」)是由南梦宫万代游戏(原南梦宫)发行的奇幻日式电子角色扮演游戏系列。游戏在2011年前由南梦宫传说工作室开发,现在由南梦宫万代开发。自超级任天堂平台首作《幻想传说》于1995年发行以来,系列已经有15部正篇游戏和诸多游戏续作,以及漫画动画广播剧等跨媒体作品。

虽然系列作品间角色和故事互相独立,但游戏性、主题和高度奇幻的设定通常都是相近的。系列以日式动漫艺术风格,以及动作制战斗系统“線性動作戰鬥系統”(LMBS)形成特征。多位人物和系列形成了联系,如角色设计师藤岛康介猪股睦美,制作人馬場英雄和吉積信,以及作曲家樱庭统。系列生父为五反田义治。

大多数正篇在西方本地化,但衍生作品基本只在日本发行。虽然系列在英语区小众,但在日本属于高知名度资产,仅次于最终幻想勇者斗恶龙等系列。系列从《仙乐传说》开始在西方知名,其至今仍然被视为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系列到2013年12月在全球售出1600万。评论主要称赞系列战斗系统,但故事和角色是主要批评点。

游戏

製作人吉積信以母艦作品及護航艦作品分為兩大種類[1],這個分類於2007年7月20日進行的新作發表會中宣佈,而以前主要以「正編」「外傳」分類。

※SFC=超級任天堂,GC=GameCube,PS=PlayStation,PS2=PlayStation 2,GBC=Game Boy Color,GBA=Game Boy Advance,DS=任天堂DS,PSP=PlayStation Portable,PC=電腦,Xbox 360=Xbox 360,3DS=任天堂3DS

母艦作品

系列的中心,所謂的「正編」作品。相當於《勇者鬥惡龍系列》和《系列》的「編號作品」。

初出

發售日期作品名稱特色類型名稱開發商平臺
1995年12月15日幻想傳奇 () (※1)狼組、南夢宮 SFC
1997年12月23日命運傳奇 () (※2)日本通訊網路、南夢宮 PS
2000年11月30日永恆傳奇 ()永遠和羈絆的RPG日本通訊網路、南夢宮 PS
2002年11月28日命運傳奇2 ()解放命運的RPG日本通訊網路、南夢宮 PS2
2003年8月29日交響曲傳奇 ()與你互相迴響的RPG南夢宮傳奇工作室(S Team) GC
2004年12月16日重生傳奇 ()改變你生命的RPG南夢宮傳奇工作室(D2 Team) PS2
2005年8月25日遺跡傳奇 ()用牽絆編織出傳說的RPGTeam MelFes PS2
2005年12月15日深淵傳奇 ()(※7)知道出生意義的RPG南夢宮傳奇工作室(S Team) PS2
2007年12月6日純真傳奇 ()連繫思想的RPGAlfa System DS
2008年8月7日宵星傳奇 ()貫徹「正義」的RPG南夢宮傳奇工作室(S Team) Xbox360
2008年12月18日心靈傳奇 ()邂逅真心的RPG南夢宮傳奇工作室 DS
2009年12月10日美德傳奇 ()見識守護之力有多強的RPG南夢宮傳奇工作室 Wii
2011年9月8日無盡傳奇()(※8)無法動搖信念的RPG南夢宮傳奇工作室 PS3
2012年11月1日無盡傳奇2()(※9)選擇編織未來的RPG南夢宮萬代遊戲 PS3
2015年1月22日熱情傳奇()(※10)照耀熱情世界的RPG南夢宮萬代遊戲 PS3、PS4、PC
2016年8月18日緋夜傳奇()堅持自我原則而活的RPG萬代南夢宮娛樂 PS3、PS4、PC
2020年破曉傳奇()萬代南夢宮娛樂 PS4、Xbox One、PC
備註:

1 SFC版、PS版沒有特有種類名稱,而GBA版為「傳說的RPG」,PSP版是「添上聲音、傳說的RPG」。
2 PS版為「命運的RPG」,PS2版為「名叫命運的RPG」。PS2的導演版為「另一個名叫命運的RPG」。
7 為「時空幻境」10週年作品。

8 為「時空幻境」15週年作品。
9 為「無盡傳奇」的續作。
10 為「時空幻境」20週年作品。

移植或重製

發售日期作品名稱平臺開發商備註
1998年12月23日幻想傳奇 PSTELENET JAPAN、南夢宮重製、種類為「傳說的RPG」
2003年8月1日幻想傳奇 GBA南夢宮傳奇工作室移植SFC版及PS版的一部分要素,亦加入新要素
2004年9月22日交響曲傳奇 PS2南夢宮傳奇工作室加入新要素、修正錯誤
2005年3月3日永恆傳奇 PSP南夢宮傳奇工作室修正戰鬥效果、加入動畫
2006年9月7日幻想傳奇 全語音版 PSP南夢宮傳奇工作室以PS版為基礎,戰鬥時人物由2頭身改為3頭身
主要劇情語音化
修正錯誤
2006年11月30日命運傳奇 PS2南夢宮傳奇工作室重製
2007年2月15日命運傳奇2 PSPAlfa System加入新要素、修正錯誤
2008年1月31日命運傳奇DC PS2南夢宮傳奇工作室重製、加入新要素
2008年3月19日重生傳奇 PSP南夢宮傳奇工作室加入新要素
2009年9月17日宵星傳奇 PS3南夢宮傳奇工作室加入新要素、加入全新角色
2010年8月5日幻想傳奇X版 PSP南夢宮萬代遊戲收入在幻想傳奇 變裝迷宮X
重製、加入新要素
2010年12月2日美德傳奇F PS3南夢宮萬代遊戲增加劇本、角色,加入新要素
2011年6月30日深淵傳奇 3DS南夢宮傳奇工作室以北美版為基礎,加入新要素並以3DS機能進行改良
2012年1月26日純真傳奇R PSV7th Chord增加角色,修改剧本,加入新要素
2013年3月7日心靈傳奇R PSV7th Chord種類為「新的邂逅真心的RPG」,增加角色,修改剧本,加入新要素
2013年10月10日交響曲傳奇U PS3tri-Crescendo收錄本篇與外傳內容,加入新要素並高解析度化

護航艦作品

由母艦作品衍生出來的,所謂的「外傳」作品。今後會成為母艦作品的實驗性質作品。 Escort有護航艦之意(與母艦=Mothership相對)。

原創、續篇

這裡指的原創作品主要是和母艦作品差異較大的作品。續篇作品則是由母艦作品世界觀、新角色額外延伸的故事作品。

發售日期作品名稱特有種類名稱開發商平臺
2006年10月26日暴風傳奇 ()喚醒靈魂的RPGDimps DS
2008年6月26日交響曲傳奇 拉塔特斯克的騎士
()
相信互相迴響之心的RPG南夢宮傳奇工作室 Wii
備註:

3 官方的分類原為母艦作品之一。但因作品素質相比其他母艦作品差異過大,加上發售後玩家一致的差勁評價,被玩家們歸類為「黑歷史」之一。之後因受到本作的聲浪,導致後來官方也不願承認本作是母艦作品,於是在官方網站偷偷把分類修改為外傳作品。
4 交響曲傳奇世界觀延伸出去的故事作品,正式的分類不明(2008年6月)。

世界傳奇

外傳作品的中心系列。特徵是系列作品(主要是母艦作品)的人物一同登場。

發售日期作品名稱特有種類名稱開發商平臺
2000年11月10日幻想傳奇 變裝迷宮 ()[5]迷宮RPG南夢宮 GBC
2002年10月25日世界傳奇 變裝迷宮2 ()Cosplay RPGAlfa System GBA
2005年1月6日世界傳奇 變裝迷宮3 ()Cosplay S-RPGAlfa System GBA
2010年8月5日幻想傳奇 變裝迷宮X ()[6]南夢宮萬代遊戲 PSP
2003年3月7日世界傳奇 召喚士的系譜 ()奇幻模擬RPG南夢宮 GBA
2006年12月21日世界傳奇 光明神話 ()為了你的RPGAlfa System PSP
2009年1月29日世界傳奇 光明神話2 ()為了你的RPGAlfa System PSP
2011年2月10日世界傳奇 光明神話3 ()為了你的RPGAlfa System PSP
備注:

5 正確上不屬於世界傳奇,而是幻想傳奇的續編外傳。 6 幻想傳奇 變裝迷宮的續作。

經典傳奇

發售日期作品名稱開發商平臺
2002年1月31日經典傳奇 Vol.1 ()南夢宮 PS
2007年6月28日經典傳奇 Vol.2 ()南夢宮萬代遊戲 PS2

流動傳奇

發售日期作品名稱特有種類名稱平臺備註
2004年2月16日策略傳奇 ()DoCoMo FOMA
au WIN
2005年1月31日破碎傳奇 ()DoCoMo FOMA
au WIN
首作第一主角為女主角的作品
2005年10月14日平凡傳奇 ()改變的世界 堅信的情感 一同起步的RPGDoCoMo FOMA
2005年11月16日策略傳奇外傳 ()DoCoMo FOMA
2006年6月21日真實傳奇 ()發現活著意義的RPGDoCoMo FOMA
2014年3月3日聯繫傳奇 ()聯繫的RPGiOS、Android於2018/3/28結束營運,但主線劇情有收錄在鏡光中
2014年4月3日群星傳奇()聯繫交錯意念的RPGiOS、Android無原創主角以及配角
2017年2月28日鏡光傳奇 ()追求更真實的RPGiOS、Android本作主線共四大章節
分為初章、「ミラージュ プリズン」篇、「フェアリーズ レクイエム」篇、「ラストクレイドル」篇
2019年預定Tales of Crestoria與所愛的咎我人見面的RPGiOS、Android

其他

發售日期作品名稱特有種類名稱平臺
2009年8月6日決鬥傳奇 ()行動PSP
2012年2月23日英雄傳奇 閃耀雙星 ()動作PSP

網路遊戲

發售日期作品名稱特有種類名稱平臺
2006年3月3日永恆傳奇 Online[5] PC
備註:

5 於2007年3月31日結束服務。

電台

  • Tales Link
  • Tales of Radio

参考文献

  1. . [2015-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