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调声
儋州调声(儋州话/ʔdam tsɔu ʔɛ tiaŋ/)是流传在中国海南省儋州市一带的传统音乐,使用儋州方言演唱。现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儋州调声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海南省儋州市 |
分类 | 传统音乐 |
序号 | 45 |
编号项目 | II—14 |
登录 | 2006年 |
历史
儋州自古有歌海的美誉。儋州调声发源于西汉,兴盛于唐宋。[2]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谪居儋州期间曾以「夷声彻夜不息」来称赞当地歌风之盛。1962年,田汉来儋州视察时将儋州调声誉为「南国乐坛的奇葩」。[3]
形式
男女青年每逢节日或农闲,会在山野传唱调声,相互比赛,时间不限,以唱倒对方为止。演唱时,男女青年围成圆圈或者相对排成两列,互相勾住手指,身体随着节奏摆动。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和正月初二,调声歌会尤其热闹,参与者动辄成千上万。[2][3]
曲目
调声有若干常用曲调,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变化,从而常唱常新。现搜集到的调声曲调已有六百多首,有一定代表性的曲目有《天崩地塌情不负》、《祖国江山花百样》、《一时不见三时闷》、《单槌打鼓声不响》、《嘱姑九点半》等等。[3]
传播
在2019冠状病毒病流行期间,海南省支援湖北武汉的医护人员曾在方舱医院唱起儋州调声《嘱姑九点半》,带领轻症病人随着旋律舞动,帮助病人调节心情。[4]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