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攻勢 (1944年)

克里米亞攻勢(1944年4月8日—1944年5月12日)又稱為克里米亞戰役[1],是指蘇聯紅軍為解放被德意志國防軍佔領的克里米亞而實施的一系列攻勢。蘇軍的烏克蘭第4方面軍负责进攻德國南方集團軍下辖的第17軍團,後者包括德國和羅馬尼亞部队。戰役的結果是苏军在此次行動中解放了克里米亞半島,轴心国方面则实施了一次一次渡過黑海拙劣的撤離行動,而这導致德軍和羅馬尼亞軍遭受嚴重的損失。

克里米亞攻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蘇戰爭的一部分

1943年—1944年期間蘇軍的攻勢
日期1944年4月8日—1944年5月12日
地点
蘇聯克里米亞半島
结果 蘇軍決定性勝利
参战方
 蘇聯  納粹德國
羅馬尼亞王國
指挥官与领导者
蘇聯最高統帥部 德意志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兵力
約300,000人 約180,000人
伤亡与损失
85,000人 97,000人

起因

在1943年底和1944年初德軍在整個東線上撤退,1943年10月17日德國第17軍團被迫退出庫班橋頭堡,渡過刻赤海峽撤向克里米亞。在隨後的幾個月裡蘇軍在烏克蘭南部擊退了德軍,最終在1943年11月切斷了第17軍團通過皮里柯普地峽的陸上連繫。

戰役進程

1943年年底蘇軍渡過刻赤海峽并在克里米亞東北部西瓦什附近登陸,連同在4月8日於皮里柯普地峽實施攻擊[2],迫使第17軍團在4月16日撤向塞瓦斯托波爾[2]國防軍最高統帥部打算將塞瓦斯托波爾變成一個堡壘,因為蘇軍在1941年至42年的第一次進攻克里米亞的戰役中也是這樣做,但蘇軍的快速行動加上德军防守塞瓦斯托波爾的準備不足令這個意圖未能實現。1944年5月9日刚刚經過超過1個月的戰鬥後,塞瓦斯托波爾便已陷落[2],德軍從塞瓦斯托波爾撤向康斯坦察,並沿途遭受蘇軍轟炸機的攻擊[2]

後果

德國和羅馬尼亞的單位遭受了大约65,000人的高昂的不可恢复损失,而其中許多是因為撤離行動失敗而被俘的,蘇軍的損失稍低。

下列表格是基於大卫·格蘭茨在《当巨人角斗时》一書中的資料編寫的:

  • 德軍損失:
    • 死亡:31,700人
    • 受傷:33,400人
    • 總數:65,100人
  • 羅馬尼亞軍損失:
    • 死亡:25,800人
    • 受傷:5,800人
    • 總數:31,600人
  • 所有軸心國軍損失:
    • 死亡:57,500人
    • 受傷:39,200人
    • 總數:96,700人
  • 蘇軍損失[3]
    • 死亡:17,754人
    • 受傷:67,065人
    • 總數:84,808人
  • 蘇軍配備損失:
    • 坦克:171輛
    • 火炮:521門
    • 飛機:179架

參戰部隊

蘇聯

  • 烏克蘭第4方面軍
    • 第2親衛軍團
    • 第51軍團
    • 第4航空軍團
  • 黑海艦隊
  • 獨立海岸防衛軍
  • 蘇聯遊擊隊

軸心國

參考

  1. 德國的資料來源
  2. Jordan, David; Weist, Andrew. . London, England: Amber Books. 2004: 124–125. ISBN 0-7607-5557-4.
  3. 根據克里沃舍夫的資料
  • Pickert, W. Vom Kuban-Brueckenkopf bis Sewastopol - Flakartillerie im Verband der 17. Armee'
  • Glantz, D'./House, J. 'When Titans Clashed'
  • Ziemke, E.F. 'Stalingrad to Berlin'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