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義渠

凌義渠1593年-1644年4月26日),字駿甫,烏程人,明代官員,官大理寺卿。工於詩。李自成兵陷北京城,因而殉國。弘光朝,贈刑部尚書,諡忠清

生平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出生於浙江湖州織里鎮。

明天啟四年(1624年),舉人及第。

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及第。

崇禎三年(1630年),授禮科給事中,知無不言。[1]義渠居諫垣九年,建白多。[2]

崇禎十六年(1643年),入朝為大理寺卿。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進攻北京,朝廷召對,淩義渠赴長安門,閉門守衛。後傳來城陷消息,待淩義渠還朝,十九日崇禎皇帝已駕崩,於是扶牆哀號,以頭觸柱,血流滿面。門生勸其保重,他厲聲陰止,獨坐焚燒平生愛好之書。二十日破曉,先生穿紫衣拜闕,作遺書辭別父母,後懸樑自盡。年五十二歲。南明贈刑部尚書,諡忠膏。清廷又賜諡忠介。

著作

凌義渠殉國前盡毀詩文,現存《淩忠介集》係友徐汧門人姜垓所校定,有四卷文二巻,存錄於《四庫全書》中。[3]

傳記

《明史》卷二六五·凌義渠傳。

註釋

  1. 明史:三河知縣劉夢煒失餉銀三千,責償急,自縊死,有司責其家。義渠言:「以金錢殞命吏,恐天下議朝廷重金,意不在盜也。」帝特原之。
  2. 明史:吏科給事中劉安行惡之,以年例出義渠福建參政。尋遷按察使,轉山東右布政使,所至有清操。召拜南京光祿寺卿,署應天尹事。
  3. 《啟禎兩朝遺詩]]》稱:“公詩深靚幽潔如其人。”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軍陷北京,義渠盡焚其平生著述,服緋正笏,有遺書其父稱「盡忠即所以盡孝,能死庶不辱父」等語。

參考文獻

  • 《明史卷二六五·凌義渠》
  • 《明詩紀事辛籤·凌義渠》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凌義渠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