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俄語:),也译作《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1],是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1997年由Остожье初版。本书记叙了发生于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采访了多个当事人,包括消防员、清理人、官员、撤离区居民等等,超過500位受訪者。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副标题Хроника будущего、The Oral History of a Nuclear Disaster
原名Чернобыльская молитва. Хроника будущего
作者
类型纪实文学
语言俄语
作品主题切尔诺贝利核事件
发行情况
出版日期1997年
出版地白俄罗斯
媒介紙本
上一部作品鋅皮娃娃兵:聆聽死亡的聲音[*]
下一部作品二手時代[*]
规范控制
ISBN978-5-86095-088-7

写作及发表

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事故发生后五年采访了事故当事人,包括救火队员、清洁工、政客、医生、物理学家和普通公民。书中介绍了切尔诺贝利事故导致的心理和个人的悲剧,并探讨了其中的人类经验,事故如何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

该书于1997年首次在《人民之友》杂志上发表,该杂志的出版曾经获奖。[2]该书全书在同一年出版。2005年该书的英译荣获美国全国评论圈奖。[3][4]

内容

作者在开篇引述了新闻、报告、百科全书中的记载,写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严重性,而白俄罗斯则是核污染的重灾区,而核燃料并未妥善处理,仍在“石棺”中封存着。接下来的引子是对一位消防员妻子的采访:柳德米拉的丈夫瓦西里被派去了切尔诺贝利,受到重度辐射,被移送莫斯科一家专治核辐射的医院。尽管受到重重阻挠,她还是赶去探视,尽管怀着孕,仍陪在丈夫的身边。瓦西里换了骨髓,仍无法躲避死神,他们的孩子也由于受到辐射在出生后不久夭折。

接下来的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死亡之地》、《活人的土地》、《出人意料的哀伤》。在切尔诺贝利现场,许多人不知道辐射是什么,只关心农作,可是那些庄家和牲畜却已经被污染。各种诡异的事情在这里轮番上演,就好像发生了战争。人们变成了“切尔诺贝利人”,仿佛是一个新出现的人种。政府封锁了真相,甚至扫除了图书馆里关于辐射的书籍,以建立“信心”。军人们被瞒骗,去清理现场,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与什么打交道。有人做投机买卖,把事故发生地运出的东西偷偷卖到二手市场。最后,切尔诺贝利成了“一个比喻、一个象征”,永久的改变了人们的思想……[5]

中譯本

  • (白俄)S.A.阿列克谢耶维奇. . 方祖芳(翻譯);郭成业(翻譯). 广州: 花城出版社/铁葫芦图书. 2014-06-01: 271頁 [2014年] [2016-04-17]. ISBN 978-753-607-13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中文).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12515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liaod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白俄)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方祖芳(翻譯); 郭成业(翻譯). . 馥林文化. 2011-11-14: 304頁 [2011年] [2016-04-17]. ISBN 978-986-607-6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2) (中文).(繁體中文)
  • (白俄)S.A.阿列克谢耶维奇. . 方祖芳(翻譯);郭成业(翻譯). 广州: 花城出版社/铁葫芦图书. 2015年11月: 281页 [2015年] [2016-05-15]. ISBN 97875360768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2) (中文(简体)‎).

参考资料

  1. . [2019-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2. Template:Артыкул
  3. Voices from Chernobyl: The Oral History of the Nuclear Disaster (Dalkey Archive Press 2005; ISBN 1-56478-401-0)
  4. Voices from Chernobyl
  5.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20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