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羅斯語转写:IPA:[bʲɛlaˈrusʲ]俄语:IPA:[bʲɪlɐˈrusʲ])通称「白俄罗斯」或简称「白俄」,官方中文名称为「白羅斯[lower-alpha 1][12][13],是位于东欧内陆国家[14]首都明斯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於1991年8月25日從苏联独立,於同年9月19日改稱“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东及北部与俄罗斯为邻,南部与乌克兰接壤,西部同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毗邻,国土面积207,600平方公里,人口950万人(2018年)[15],大部分居住在明斯克或者其他大城市附近,將近80%人口為土生土長的白俄罗斯人,主要少數民族依次是俄羅斯人波蘭人烏克蘭人。1995年後,白俄羅斯語俄羅斯語均為官方語言。白俄羅斯憲法並無明確規定國教,大多數人信仰俄羅斯東正教,其次則為羅馬天主教,而基督宗教的不少節日(如復活節等)也被設為國定假日。

白俄罗斯共和国

国歌:我们白俄罗斯人
白俄罗斯的位置(绿色

欧洲深灰色   [圖例放大]

首都
及最大城市
明斯克
53°55′N 27°33′E
官方语言
族群
政府单一制共和国[2]
 总统
亚历山大·卢卡申科
 总理
謝爾蓋·魯馬斯
立法机构国民议会
共和国院
众议院
建立
 宣告自苏联独立
1991年8月25日
 被承认
1991年12月25日
 宪法通过
1994年
面积
 总计
207,595平方公里(第85位
 水域率
1.4%[3]%
人口
 2018年估计
9,500,600 [4]
 密度
45.8/平方公里(第142位
GDPPPP2016年估计
 总计
$1,648.37亿[5]
 人均
$17,440[5]
GDP(国际汇率)2016年估计
 总计
$458.87亿[5]
 人均
$4,855[5]
 0.265[6](2011年)
 · 第11位
人类发展指数 0.817[7](2018年)
极高 · 第50位
货币新白俄罗斯卢布aBYN
时区UTC+3(远东欧时间[8]
日期格式日.月.年
行驶方位靠右行驶
电话区号+375
ISO 3166码BY
互联网顶级域
网站
  1. 2016年7月1日取代原白俄罗斯卢布(BYR)。

辞源

《坤輿萬國全圖》中的魯西亞

白俄羅斯(Белару́сь)在白俄羅斯語的字面意思即是「白色的羅斯」,「羅斯」一詞源自古諾斯語的「Ruotsi」,意爲划漿手,原指北歐瓦良格人,他們是維京人的一支。在七、八世紀左右,瓦良格人以武力征服了東斯拉夫人(即今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的統稱),最終在東斯拉夫人的土地上建立了留里克王朝,將國家定名為「羅斯」,因首都在烏克蘭基輔,史稱「基輔羅斯」。這是東斯拉夫土地上第一個統一王朝,其統治維持了700多年,於是當地的東斯拉夫人便也逐漸稱自己為「羅斯人」了。

公元12世纪中叶,蒙古人由东面摧毁了基辅罗斯,独有今白俄罗斯地区顽强地抵挡了蒙古人的大军,故而“白俄罗斯”有着未被鞑靼蒙古侵染之意。至於「羅斯」與「俄羅斯」,實為同一詞語的不同音譯,而「俄羅斯」這一譯法則是由蒙古人叫出的,大約出現在元代。有觀點認為,因爲蒙古人在征服前,已经率先征服了基辅羅斯,他們的語言沒有把捲舌音放在詞首發音的習慣,但是「羅斯」(Rus)在斯拉夫語言中恰恰是以捲舌音「R」為首的,於是爲了便於發音,就在之前冠以元音,「羅斯」由是變成了「俄羅斯」,故此後來元代有了「俄羅斯」、「鄂羅斯」及「斡羅斯」等譯法。明朝到清初,多音譯為「羅剎」,明代《坤輿萬國全圖》譯作「魯西亞」,到了乾隆年間編修《四庫全書》時,在《欽定元史語解》中正式譯為「俄羅斯」,從此成為固定譯法。[16]

白俄羅斯()的中文翻译,從前還有“别洛露西亚”等,但现代中文译名普遍采用“白俄罗斯”,而且斯拉夫语言中的“白色”一词发音,更恰巧与中文里的“白”发音相近,所以中文译名“白俄罗斯”既是音译,也是意译。在白俄罗斯独立前,其英文名称为译自俄语的Byelorussia (),白俄罗斯独立后将英文名定为直接译自白俄罗斯语的Belarus[17]


白俄罗斯名称中的白色的缘由有多种说法:

  1. 13世纪到14世纪期间,西欧人称今天白俄罗斯大部分地方的信奉基督教的斯拉夫人为白色罗斯人。在其西部的波羅的人异教徒为黑色罗斯,在其东部今天乌克兰的人为红色罗斯。
  2. 白俄罗斯人(当地的斯拉夫人)喜欢白色服装,故而得名[18][19]
  3. 没有和鞑靼人融合的罗斯人为白色罗斯人。
  4. 在1267年前没有被蒙古帝国征服的罗斯人为白色罗斯人。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曾發文表示,白俄罗斯这一名称有“独立的,自由的,不被鞑靼蒙古所桎梏的”之意。


2018年3月16日,白俄羅斯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對外發布聲明稱:「從語言和語義的角度來看,要把我國名稱翻成中文的話,那就應該用『白羅斯』這個詞,即把現在的名稱去掉『俄』字。這樣就不會把我國和俄羅斯混爲一談。」宣佈將他們國家的正式中文譯名定為「白羅斯[20]。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的外交部仍使用「白俄羅斯」做為中文譯名,尚未更改。

历史

直到1434年,立陶宛大公國的位置,整個白俄羅斯是立陶宛一部分
1943年,白俄羅斯的最前线抗游击队

公元9世纪至11世纪,现代白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属于維京人在公元862年建立的基輔羅斯,一个由留里克王朝统治的辽阔的东斯拉夫国家。在基辅罗斯大公雅罗斯拉夫一世于1054年去世后,基辅罗斯逐渐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地方公国[21]。在9至10世纪间,今白俄罗斯南北部建立波洛茨克图罗夫平斯克等公国。13至14世纪起与立陶宛大公国合并,立陶宛大公国的创立首先是经济的缘故,其次是政治以及和白俄罗斯这块土地上的族裔的文化上的一致[22],13世纪的蒙古对俄罗斯的征服期间,白俄罗斯遭蒙古人的金帳汗國短暫佔領幾年,從此處攻打西歐及波蘭,直到立陶宛大公國南下佔領了基輔,打敗蒙古軍隊,这块土地才躲过这一劫[23]

1386年2月2日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通过两国统治者的婚姻之后结为共主邦聯[24]。联合更加深入的意向最终促使两国在1596年经过盧布林聯合成立波兰立陶宛。1696年波兰语取代白俄罗斯语成为官方语言,同时白俄罗斯语被宣布为非法[25]。1486年莫斯科人伊凡三世打算以武力来统一诸罗斯公国,特别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西部的土地[26]。1795年,俄罗斯帝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掀起对波兰的瓜分,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的联邦走向结束[27],这期间白俄羅斯这块土地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沙俄尼古拉一世亚历山大三世当政期间,因去波兰化和俄罗斯化的影响下白俄罗斯的文化遭到压制和摧残。白俄罗斯的19世纪被视为现代白俄罗斯民族意识觉醒和更加自信的时代。

一戰將要結束的1918年3月25日,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尚在談判中時,隨著德軍的拳擊行動佔領白俄、烏克蘭、波羅的海國家,白俄羅斯就首先宣佈了獨立,由德國扶植下成立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28]但隨後波蘇戰爭的爆發,導致這個短命的共和政體的東西兩部分領土被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波蘭第二共和國各自佔領。大多數白俄移民在1917到1920年間離開俄國,人數估計在90萬到200萬之間1919年1月1日,苏维埃俄国在佔領的白俄羅斯領土上宣佈建立白俄羅斯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1919年2月17日又和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併為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其后在战争中大片土地被波兰占领,蘇俄為了與波蘭談判,于7月17日正式解散了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29]苏维埃俄国于1920年7月重新佔領明斯克之後,于7月31日重建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1年,波蘇戰爭結束,戰爭雙方對白俄羅斯的瓜分被保持下來,今日白俄羅斯領土的西部歸屬波蘭[30][31][32]。1922年12月30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簽署了蘇联成立條約,成为蘇联建立時的四個加盟共和國之一。[33]

二战時期,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全面入侵苏联蘇德戰爭开始,中路德軍攻佔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德國將白俄罗斯小部份與波羅的海三小國合併为奧斯蘭總督轄區,1944年苏联軍隊反攻德國才重新解放。其間白俄羅斯成為了所有蘇联加盟共和國中國民經濟遭遇打擊最沉重的一個,在那段時間裡,納粹德国摧毁了白俄羅斯290座城市中的209座,另外還摧毁了85%的工業及超過100萬幢的建築物。[34]經過戰後的迅速發展,白俄羅斯的工業得到恢復,並成為了蘇联西部的主要製造業中心,創造工作機會,吸引俄羅斯族人前來就業。[35]

1986年,與白俄羅斯相鄰的加盟共和國烏克蘭發生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因風向與地形的關係,造成東南部的戈梅利州莫吉廖夫州兩個州受到嚴重的污染。

1991年8月25日,在白俄罗斯共产党的支持下,国名从“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变更为“白俄罗斯共和国”[36]蘇聯解體后,1991年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独立。独立3年后的1994年6月24日和7月10日的两场总统选举中[37],曾经在国内并不知名的亚历山大·卢卡申科一举拥有了国家声望。在第一轮选举中他的得票率为45%,第二轮以80%[38]的得票率击败14%得票率的竞争对手维亚切斯拉夫·弗兰采维奇·克比奇当选总统。在之后的2001年、2006年和2015年选举中皆连续获选担任总统。人权观察[39]国际特赦组织[40]对此批评卢卡申科政府有威权主义作风,而卢卡申科的威权统治最终使得该国于2020年爆发了其统治近26年规模最大的反政府示威

政治

總統盧卡申科(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左)握手,2012年12月

白俄羅斯是實行總統制的共和國,政府由總統和國會所組成,根據1994年憲法所規定,每五年舉行一次總統的選舉,1996年總統任期五年被改為七年任期一次,國會的下議院由110位成員所組成,上議院則由64位成員所組成。

白俄羅斯裝甲車
白俄羅斯T-72

地理

白俄罗斯位于欧洲的中部,是一个内陆国家,与其接壤的国家有在东部的俄罗斯,北部的拉脱维亚波兰,西北的立陶宛以及南部的乌克兰。白俄罗斯面积20.76万平方公里,南北相距560公里,东西相距650公里[41]。白俄罗斯地处东欧平原,地勢低平、多为河流溼地[42],森林覆盖面积达到40%[43][44],最高峰为捷尔任斯克山,海拔345米,最低点在涅曼河为90米[42]

大小河流2万多条,总长9.06万公里。主要河流有第聂伯河普里皮亚季河西德维纳河涅曼河索日河,其中有6条河超过500公里。涅曼河向西北流入波罗的海,普里皮亚季河朝东与第聂伯河汇合后注入黑海[45]。白俄罗斯拥有总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的1万个湖泊,最大的纳拉奇湖面积为79.6平方公里,享有“万湖之国”美誉。另有130多个水库,水利资源丰富。气候介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42]。冬季气候特征则较为温暖,1月西南部平均气温−4℃(布列斯特),东北部则为-8℃(维捷布斯克)。夏季气候凉爽而潮湿,平均气温18℃[46]。白俄罗斯年降水量为550毫米~700毫米[42]

资源

白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30多种矿物分布在4000多个矿区,最重要的矿藏有钾盐,贮量居欧洲前列,可供开采20-115年。非矿资源有花岗石、白云石、石灰石、泥灰和白垩、防火材料和亚粘土等。泥炭贮量44亿吨(占原苏联总储量的36%)。饮用矿泉水和医疗矿泉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36%,原始森林面积占19%。木材储量为10·93亿立方米,每年出口各种木材约500万吨。另外,白俄罗斯境内有各种动物3.1万种。[15]

行政区划

数字1为明斯克市、2为布列斯特州、3为戈梅利州、4为格罗德诺州、5为莫吉廖夫州、6为明思克州、7为维捷布斯克州

白俄罗斯全国划分为7个国家一级行政区,包括6个州()和一个具有独立行政区地位的市—首都明斯克市。

主要城市

主要城市有布列斯特戈梅利格罗德诺明斯克莫吉廖夫维捷布斯克等。

经济

50000白俄罗斯卢布鈔票正面
白俄羅斯製造的礦業卡車

2019年,白俄罗斯的名义GDP为625.72亿美元[47],人均名义GDP6604美元,GDP增速1.2%,是世界第84大经济体。国有经济在白俄罗斯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2015年有39.3%的白俄罗斯人受雇于国有企业[48]。白俄罗斯自苏联时代就有良好的工业基础,2017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40.8%[49]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冶金加工业、机床、电子及激光技术比较发达和先进,IT业也很发达;农业和畜牧业亦较发达,马铃薯甜菜亚麻等产量在独联体国家中居于前列。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经济联系紧密,2019年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分别占白俄罗斯进出口份额的46.3%和54.2%[50];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白俄罗斯的经贸往来也快速发展,2019年为其第五大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并在明斯克建有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白俄罗斯的货币为白俄罗斯卢布

人口

白俄罗斯人口为989.86万人(2003年1月),多年来呈下降趋势。主体民族白俄罗斯族占81.2%,俄罗斯族占11.4%,波兰族占3.9%,乌克兰族占2.4%,犹太人占0.3%,其他民族占0.8%。

宗教

白俄罗斯居民大多信奉东正教,而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则信奉天主教以及独立教派(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合并教派)。[15]

文化

白俄羅斯傳統服飾最初受基輔羅斯時期服飾風格的影響,隨後主要受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俄羅斯等其他歐洲國家的影響。除了受俄罗斯文化的影響,白俄羅斯的烹飪技術接近立陶宛,但給人的感覺是沒有鄰國豐富,也沒有鄰國那樣引人矚目。可能是由於人们普遍缺乏國家認同感,許多人喪失了傳統的飲食习惯。在過去100年,俄羅斯化使白俄羅斯許多傳統文化消失。

盧卡申科總統提出電台和電視台广播要符合法令,向市民推荐每日白俄羅斯语所占的百分比,但沒有說明是否要在原则上必须用白俄罗斯文。電台和電視台归属國有。报纸大部分为國家控制,如“白俄罗斯共和国报”等。白俄羅斯政府每年贊助不少文化節:

  1. “精湛的七十二坊”;
  2. “明斯克之春”;
  3. “七十二文藝汇演”;
  4. 國際爵士樂節;
  5. 全國收穫祭;
  6. “兒童及青少年藝術”;
  7. 青年藝術比賽綜藝節目;
  8. “悲慟的尼爾斯維施城堡”;
  9. “米爾城堡”;
  10. 白俄罗斯節;
  11. 全國诗咏與歌唱。

無論是在音樂、藝術、詩歌、戲劇或舞蹈,這些事件展現了白俄罗斯演員的才華,在這些節日裡,他们被授予各类獎項:“杰出民族英雄”、“白俄羅斯優秀音樂藝術”。一些國家假日,如獨立日和勝利日,吸引了很多人潮,同时也举办煙花匯演、各種軍事遊行。最鍾愛的節日都在明斯克舉行。

白俄羅斯有四個世界遺產遺址:

  1. 米尔城堡群
  2. 涅斯维日城堡
  3. 别洛韦日森林(與波蘭共有);
  4. 斯特鲁维测地弧(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和烏克蘭共有)。

教育

白俄羅斯文學的促進者弗兰齐斯克·斯科里纳

白俄罗斯教育发达,普通学校实行十二年制免费义务教育。高等院校学制4-5年,分免费和缴费两种形式。2005年教育预算支出占国家总预算支出的2.08%。现有4128所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儿童约9万人)、4221所普通中等教育机构(在校生约128万人)、253所中等专业学校、55所高等院校(其中国立高等院校43所、非国立高等院校12所)。据统计,目前普通中等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共15万人,其中教师约14万人;在高等院校工作的有2万余人。

著名大学有: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成立于1921年,学生14000人,教师1610人;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成立于1920年,学生21000人,教师1560人;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成立于1914年,学生14586人,教师1038人;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成立于1933年,学生15000人,教师700人;白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成立于1940年,学生9106人,教师630人;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成立于1948年,学生4500人,教师537人。[15]

媒体

到2005年底,白俄罗斯共有1255家报刊,发行量和影响最大的报纸是总统办公厅机关报--《苏维埃白俄罗斯报》,用俄、白两种文字出版,日发行量约40.29万份,创刊于1927年。此外发行量在1万份以上10万份以下的的报纸有:《共和国报》、《人民报》、《为了祖国的荣誉》、《青年旗帜报》、《白俄罗斯田野》、《白俄罗斯实业报》、《人民意志报》。

电视和广播机构主要为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广播公司,该公司直属总统管辖,公司主席、副主席由总统任免。公司下辖新闻部、电视台、电台、无线电技术中心和商业广告部,在各州设有分部,其广播电视服务覆盖全国。共有约3000名专业人员。白俄罗斯国家广播电视公司下属的白俄罗斯广播电台创建于1925年11月,现有三套节目。第一套节目每天播出19小时。第二套节目每天播出16小时。“首都”广播电台每天播出12小时。三套节目都混用俄、白两种语言广播,乌克兰、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与白相邻地区及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以西地区可收听到。白俄罗斯国际广播电台通过互联网每天用白语、俄语、汉语德语英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及20多个欧洲和非洲国家广播4小时。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创建于1956年,混用白语和俄语播出,日播出时间约20小时。[15]

死刑

白俄羅斯是目前唯一執行死刑法律的歐洲國家。

體育

足球隊

注释

  1. 该名称未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0]及中华民国政府[11]的承认。

參見

参考文献

  1. . belstat.gov.by. [2016-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8).
  2. 白俄罗斯共和国宪法
  3. . FAO. [2013-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6).
  4. . Belarus Statistical Office. 2016-01-27 [2016-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2月3日).
  5.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6 [2016-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3).
  6. . GINI index. Worldbank. [201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3).
  7.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1-18).
  8. . timeanddate.com. 2011-09-19 [2011-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
  9. . [2014-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0. 白俄罗斯国家概况
  11. 白俄羅斯共和國
  12. . 白罗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2018-03-17 [201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中文(简体)‎).
  13. . 白罗斯共和国官方网站. [2019-05-21].
  14. UN Statistics Division. . United Nations Organization. 2010年4月1日 [2010年4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7).
  15. 中国外交部 存檔,存档日期2004-03-02.
  16. 同一个“罗斯”不一样的国度,白俄罗斯将中文译名改为“白罗斯”,文汇网。
  17. Zaprudnik 1993,第4-5页
  18. Zaprudnik 1993,第2页
  19. James Minahan. . Greenwood. 1998年: 35页. ISBN 0-313-30610-9.
  20. . 自由時報. 2018-03-17.
  21. Plokhy, Serhii.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年: 第94–95页. ISBN 0-521-86403-8.
  22. Ermalovich, Mikola. . Minsk: Navuka i tekhnika. 1991年. ISBN 978-5-343-00876-0.
  23. Charles Henry Robinson. . Longmans, Green. 1917年: 第491–492页.
  24. Rowell, S. C. . Jones, Michael (编).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年: 第710页. ISBN 0-521-36290-3.
  25. "Belarusi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UCLA Language Materials Project
  26. Nowak, Andrzej. . Sarmatian Review XVII. Rice University. 1997-01-01 [200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8).
  27. Scheuch, E. K.; David Sciulli. . BRILL. 2000年: 187页. ISBN 90-04-11664-8.
  28. Ioffe, Grigory. .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2008-02-25: 57. ISBN 0-7425-5558-5.
  29. Borzęcki, Jerzy.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 36. ISBN 978-0-300-12121-6.
  30. Sorge, Arndt.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2009-11-10]. ISBN 978-1-84331-385-4.
  31. Minahan, James. . Greenwood Press. 1998 [2009-11-10]. ISBN 978-0-313-30610-5.
  32. Baron, Nick. . Wimbledon Publishing Company. 2004 [2009-11-10]. ISBN 978-1-84331-385-4.
  33. Marples, David. . Routledge. 1999: 5. ISBN 90-5702-343-1.
  34. Axell, Albert. . Carroll & Graf Publishers. 2002: 247. ISBN 0-7867-1011-X.
  35. . iExplore.com. [2006-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9).
  36. . Countrystudies.us. [2013-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37.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1994-10-20 [2007-12-21]. (原始内容 (TXT)存档于2013-07-26).
  38. Fedor, Helen. . Belarus: A Country Study. Library of Congress. 1995 [200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39. . Human Rights Watch. 2005 [2006-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3).
  40. . Amnesty International Report 2007. Amnesty International. 2007 [200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2).
  41. . Land of Ancestors. the Scientific and Production State Republican Unitary Enterprise "National Cadastre Agency" of the State Property Committee of the Republic of Belarus. 2011 [2013-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42. .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07 [2007-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4).
  43. (PDF). United Nations. [2008-09-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8-10-01).
  44. Zaprudnik 1993,第19页
  45. Bell, Imogen. . Taylor & Francis. 2002: 132. ISBN 1-85743-137-5.
  46. Fedor, Helen. . Belarus: A Country Study. Library of Congress. 1995 [200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6).
  47. . IMF.or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3 August 2020].
  48. .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1).
  • Zaprudnik, Jan. . Westview Press. 1993.

外部链接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白俄罗斯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白俄罗斯分類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