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

刺桐學名、莿桐樹)是豆科刺桐屬落葉性喬木。原產在熱帶亞洲及太平洋洲諸島的珊瑚礁海岸。[1]泉州、日本沖繩縣的縣花,宮古島市的市花。「刺桐城」為泉州之別稱,亦為台南市之古別稱。台灣噶瑪蘭族以刺桐(napas)花開時為過年。

中埔公廨廟前受祭拜的刺桐,臺灣原住民並以此計年[2]
刺桐
保护状况

安全 TNC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亚科: 蝶形花亚科 Faboideae
属: 刺桐属 Erythrina
种: 刺桐 E. variegata
二名法
Erythrina variegata
L.
異名
  • E. indica
  • E. variegata var. orientalis

特徵

刺桐,是落葉喬木,可高達27公尺,幼枝有黑色的小刺,且刺很容易脫落,在粗大的莖上則看不到;為三出羽狀複葉,葉柄長約20公分,葉接近擴菱形,三片小葉,小葉長寬可達20公分左右,總共有四個腺點,一共兩對,腺點主要吸引螞蟻來幫他抵擋外敵,有互利共生,而幼葉時有褐色絨毛。冬天落葉,春天開花才長新葉,原產於熱帶地區、太平洋諸島,最遠到日本,在台灣原生種則長於蘭嶼、綠島以及南台灣。花期3-4月,果期8月。花為朱紅色,擬頂狀花序,頂生,長約20公分,因此遠遠看像一長串的爆竹,因為是豆科植物,所以果實為莢果,結黑籽。[3]現作為裝飾樹種廣為種植,並出現開白花的品種(Alba)。[3]

病害及塌樹意外

刺桐的蟲害主要有原產非洲的刺桐姬小蜂,可能因全球貿易開通導致刺桐釉小蜂來到亞洲,成為入侵物種,加上牠們專一於吸食刺桐屬,導致受創慘重。自2005年,中國國家林業局公佈刺桐姬小蜂廣泛破壞深圳市的刺桐樹,令當地樹種的枝幹及葉片出現病害,做成落葉及植株死亡的情況[4]。該情況也蔓延至香港的刺桐樹。在台灣,因為刺桐釉小蜂的產卵以及吸食刺桐葉片組織,導致目前絕大部分刺桐無法開花結果,甚至死亡。

此外,近年來種植的刺桐密度過高,也是受創的原因之一。因為刺桐釉小蜂母的會在幼葉產卵又或者小小蜂開始吸食葉片組織,導致有蟲癭,而很多的蟲癭就會使葉片組織不正常增生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以及養分和水分的吸取管道遭阻斷,導致刺桐陸續死亡。

2008年8月27日,颱風鸚鵡吹襲過後,香港赤柱一棵過百年樹齡的刺桐樹塌下,一名路經的香港大學商學院女學生莊頌賢頭部被樹幹擊中死亡,另有兩名小童受傷;該刺桐樹因樹幹直徑達1500毫米而列入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樹名木冊內,當時估計樹齡達80載歷史[5]。經專家檢驗後發現與刺桐姬小蜂入侵有關[6]

文化

以前,刺桐在台灣滿山遍野,原住民們因為以前沒有所謂的日曆、農曆...等工具,因此,當刺桐開花的時候,滿滿的紅色爆竹,也正代表春天的到來,所以也被稱為四季樹。

圖像

註釋

  1.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Erythrina variegat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 劉還月. . 《自由時報》. 1995-08-15 (中文(台灣)‎).
  3. Huxley, A., ed. (1992). New RHS Dictionary of Gardening. Macmillan ISBN 0-333-47494-5.
  4. 樹木谷:刺桐介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載樹木谷,2008年8月28日
  5. 古樹名木冊:赤柱新城樓外刺桐,載古樹名木冊,2008年8月28日
  6. 專家指赤柱塌樹原兇是「刺桐姬小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載星島日報,2008年8月28日

參考資料

1.http://kplant.biodiv.tw/%E5%88%BA%E6%A1%90/%E5%88%BA%E6%A1%90.htm

2.http://ntucae.blog.ntu.edu.tw/2012/10/31/n95_01/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刺桐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刺桐
  • Elevitch, Craig R.; W. Arthur Whistler. (PDF). The Traditional Tree Initiative. April 2006 [2011-12-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2-18).
  • 刺桐, Cito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繁體中文)(英文)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刺桐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