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谱名常泰,又名常铿怀瑾,又号玉溪[1][2],生于中国浙江樂清縣,文化学者。南怀瑾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1949年随中華民國政府迁至台灣,曾在多所大學擔任教授,並受邀在多個機關、團體講學,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其论著的主要方向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领域,其生平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2012年9月29日于中国大陸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

南怀瑾
1945年,南怀瑾在峨嵋山隐居处闭关后下山
怀瑾、玉溪
出生南常泰
(1918-03-18)1918年3月18日
  中华民国浙江省樂清縣柳市長岐鄉南宅村
逝世2012年9月29日(2012歲-09歲-29)(94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廟港
国籍 中華民國
职业教育家學者作家
配偶王翠鳳
儿女南小舜南圣茵南可孟南一鹏南国熙
父母南正裕(父,谱名光裕,字仰周)
學術工作
主要領域国学
施影响于胡錦濤曾慶紅蔣緯國白萬祥王昇馬紀壯蔣彥士李傳洪尹衍樑徐芹庭
汉语名称
繁体字
简化字
南常泰(谱名)
汉语

生平

袁焕仙(1887年-1966年), 南怀瑾的老师之一

1918年,南怀瑾生于中国浙江樂清縣南宅殿後村,自幼接受傳統的私塾教育。南怀瑾后来就读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肄业于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3]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怀瑾远赴西南地区屯垦戍边。回到四川后,在中央学校军官教育队教书。不久,南怀瑾隐居峨嵋山大坪寺出家,法號通禪。在寺内钻研佛教典籍三年後還俗。后在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讲学[3]

1949年,南怀瑾隨国民党來到台灣。他在台灣支持佛教印經工作,也協助中國佛教法師至台灣弘法。他在國立政治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都有開課[3],之後成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政壇要人如蔣緯國、白萬祥、王昇馬紀壯蔣彥士等人常前往旁聽。許多文化界與財經界人士,如李傳洪尹衍樑徐芹庭古國治也是他的弟子。[4]

1983年,王昇蔣經國解職,解散劉少康辦公室。王昇曾跟隨南懷瑾學習佛教,為避禍,南懷瑾於1984年移居美國,成立維吉尼亞「東西學院」。[4]

在蔣經國去世後,南懷瑾再度回到台灣活動,李登輝的請益對象,包括蘇志誠劉泰英,都曾會見南懷瑾。據傳,李登輝曾經利用南懷瑾的人脈,安排密使與中國共產黨進行秘密談判與交流。南怀瑾曾创立了东西方文化精华协会总会、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維吉尼亞州东西方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

80年代末,南懷瑾移居香港,經香港進入中國大陸活動,曾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

1988年,中國共產黨高層透過南懷瑾,表示願意與台灣政府接觸。1990年底,李登輝派遣蘇志誠鄭淑敏,至香港與中國大陸當局進行會談,中共代表為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的秘書楊斯德。雙方在南懷瑾安排下見面,與談人士還有尹衍樑、日后的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及老干部許鳴真。但是李登輝否認這項報導,指出蘇志誠與鄭淑敏是以私人身份前往香港,拜會其師南懷瑾,在其處遇見中國大陸人士,此次會談非經由他授權[5]

在蘇志誠與汪道涵的會晤中,南懷瑾曾最後拿出預先準備好的草稿,上書三項原則:一,和平共濟,祥化宿願;二,同心合作,發展經濟;三,協商國家民族統一大業。要求雙方簽字,但是台灣與大陸兩方都不願回應。蘇志誠以「李先生不會同意我出名的」,予以婉告。南懷瑾見兩邊都遲疑,於是寫了兩封信,名為「和平共濟協商統一建議書」,一封給李登輝,一封給江澤民、楊尚昆,分別交由蘇志誠、汪道涵各自帶回。南懷瑾說,「如果三個月內,兩邊都不回信,也不簽字,就到此作罷,不要再找我了!」事後,兩岸都沒有給南懷瑾任何下文,南懷瑾因此在兩岸秘密溝通的舞台上正式退場。[6]

1990年,泰顺县文成县水灾,南怀瑾立刻创建了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等机构赈灾。1990年2月14日除夕百歲老母撤手西歸[7]

2004年,南怀瑾移居中國大陸上海。2006年後長住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庙港,創立太湖大學堂,后建立光华奖学基金会,资助多間中國大陸大学,如北京大學等。

2009年4月8日中午,南懷瑾妻子王翠鳳在温州家壽終正寢,享年九十四歲。

2012年9月20日,太湖大学堂秘书处发表公告称,南怀瑾正住于禅定。随后,多家媒体报道称南怀瑾已于9月29日下午在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8][9]。时任國務院總理温家宝在唁电中说:“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

年表

评价

  • 1976年,根據南懷瑾演講輯錄的《論語別裁》在台灣出版,受到了廣泛追捧,到1988年時已再版達18次;199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將《論語別裁》等南懷瑾著作引進中國大陸,同樣風靡一時。譽之者尊稱其為「國學大師」、「一代宗師」、「大居士」;但圍繞著他和他的作品的爭議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毀之者斥其为「江湖騙子」、「篡改三教、混淆古今」[11]
  • 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李偉國认为,南懷瑾“在講解中調動其平生讀書、實踐、閱世、思考、教人所得之深厚學養和獨到觀點,游乎經史子集之中,博徵佛道乃至西方宗教學術觀點,不論出世入世,評比精義,正說反說,更提示《莊子》出入禪道的旨意,且以通俗話語,深入淺出,為讀者開啟智慧之門戶。”
  • 南懷瑾的弟子王学信在对其的回忆录中写道:“作为国学大师的南怀瑾先生……不辞辛劳,奔波教化三十余载,内容涵盖儒、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三十余种,立足时代科学精神,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层面,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其影响之深远必将是划时代的……其根本心愿仍在中华传统文化之弘扬,盖以文化为民族存亡之根本也。”[12]
  • 学者余世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南怀瑾的态度比较复杂:一方面,他打通了庙堂和江湖,让普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了亲切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入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存在着很多问题[13]

述著目录

  1. 《禅海蠡测》1955
  2. 《楞严大义今译》1960
  3. 《楞伽大义今译》1965
  4. 《禅与道概论》1968
  5. 《维摩精舍丛书》 袁焕仙 南怀瑾合著 1970
  6. 《禅话》1973
  7.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1973
  8. 论语别裁》1976
  9. 《习禅录影》1976
  10. 《新旧的一代》 1977
  11. 《参禅日记》(初集,原名:外婆禅) 金满慈著 南怀瑾批1980
  12. 《参禅日记》(续集) 金满慈著 南怀瑾批 1983
  13. 《定慧初修》 袁焕仙 南怀瑾合著 1983
  14. 《孟子旁通》(一) 1984
  15. 《净名庵诗词拾零·佛门楹联廿一副·金粟轩诗话八讲》 1984
  16. 《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 1985
  17. 《历史的经验》(一)1985
  18.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1985
  19. 《中国文化泛言》(原名:序集)1986
  20. 《历史的经验》(二)1986
  21. 《禅观正脉》(上)1986
  22.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1986
  23. 《老子他说》(上)1987
  24.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1987
  25.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1987
  26. 易经杂说》——易经哲学之研究1987
  27. 《金粟轩纪年诗初集》1987
  28. 《如何修证佛法》1989
  29. 《易經繫傳別講》上傳、下傳1991
  30. 《圆觉经略说》1992
  31. 《金刚经说什么》1992
  32. 《药师经的济世观》1995
  33. 《原本大学微言》1998
  34. 《现代学佛者修正对话》(上)2003
  35. 《现代学佛者修正对话》(下)2004
  36. 《花雨满天 维摩说法》2005
  37. 《莊子喃嘩》(上下)2006
  38.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2006
  39. 《南怀瑾讲演录》2007
  40. 《与国际跨领域领导人谈话》2007
  41. 《人生的起点与终点》2007
  42.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2007
  43.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2008
  44. 《漫谈中国文化》2008
  45.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2008
  46. 《老子他说续集》2009
  47. 《我說參同契》(上中下)2009
  48. 《列子臆说》(上中下)2010
  49. 《孟子与公孙丑》2011
  50.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上下)2012
  51. 《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2012

讲学记录

南怀瑾先生讲学的部分音频、视频及文字记录文件。

  1. 南怀瑾(道01)《参同契》录音(未完待续)
  2. 南怀瑾(道02)《老子》录音(未完待续)
  3. 南怀瑾(道03)《列子》录音(未完待续)
  4. 南怀瑾(道04)《在国际道德经论坛的讲演》录像
  5. 南怀瑾(道05)《庄子》录音(未完待续)
  6. 南怀瑾(道06)《小言黄帝内经》录像+录音(未完待续)
  7. 南怀瑾(道07)《黄帝内经举痛论》录像(未完待续)
  8. 南怀瑾(道08)《庄子外篇》录像(未完待续)
  9. 南怀瑾(道09)《易经》录像+录音(未完待续)
  10. 南怀瑾(儒01)《大学》录音(未完待续)
  11. 南怀瑾(儒02)《中庸》录音
  12. 南怀瑾(儒03)《孟子尽心篇》录音
  13. 南怀瑾(商01)《大会计》录像+录音
  14. 南怀瑾(商02)《工商发展与中国文化》录音
  15. 南怀瑾(商03)《商业的道德》录像+录音
  16. 南怀瑾(身01)《示范杨式太极拳》
  17. 南怀瑾(身02)《示范鸟飞式动作》
  18. 南怀瑾(释01)《禅秘要法》录音
  19. 南怀瑾(释02)《观世音法门》录音
  20. 南怀瑾(释03)《金刚经》录音
  21. 南怀瑾(释04)《楞嚴經》录音
  22. 南怀瑾(释05)《南禅七日》录像+录音
  23. 南怀瑾(释06)《念佛的方法与理论》(王凯诵)
  24. 南怀瑾(释07)《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王凯诵)
  25. 南怀瑾(释08)《如何静坐》录像
  26. 南怀瑾(释09)《三界天人表》文档
  27. 南怀瑾(释10)《唯识与中观》录音
  28. 南怀瑾(释11)《维摩诘经》录音
  29. 南怀瑾(释12)《心經》录音+文档
  30. 南怀瑾(释13)《药师经》录音
  31. 南怀瑾(释14)《瑜伽师地论》录音
  32. 南怀瑾(释15)《圓覺經》录音
  33. 南怀瑾(释16)《照明三昧》录音+文档
  34. 南怀瑾(释17)《准提法-2002年香港准提法开示》录音
  35. 南怀瑾(释18)《准提法-寒假49天准提法开示》录音
  36. 南怀瑾(释19)《准提咒》录音
  37. 南怀瑾(释20)《准提佛母的修法》录音
  38. 南怀瑾(释21)《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录音
  39. 南怀瑾(释22)《净念相续与往生净土》文档
  40. 南怀瑾(释23)《维识略讲》录音+视频

参考文献

  1. 南怀瑾. . 东方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06081610.
  2. 贾丹华. .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190-3031-5.
  3. 新華網. . 腾讯网. [2012年9月30日] (中文).
  4. . ETtoday 東森新聞雲. 2012年9月20日 (中文).
  5. . 联合早报. 2012-09-20 [201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1) (中文).
  6. 鄒景雯,李登輝執政告白錄,台北:印刻,2001年,頁200
  7. 一身有負君情義 南懷瑾和他的結髮妻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5-07-22大公網
  8. . 文汇报. [201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6).
  9. . 懷師追思. [201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8) (中文).
  10. . 中央研究院 (人文世界雜誌社) (中文).
  11. . 大公报. 2012-09-30 [201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9) (中文).
  12. 王学信. . 海内与海外 (北京市: 中华全国归国侨华侨联合会). 2006, (10). ISSN 1002-3801.
  13. . 凤凰网. 2012年10月2日 [2013-02-11] (中文).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南怀瑾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南怀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