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公爵列表

南朝宋的封爵制度承襲晉制,開國郡公、開國縣公均為第一品爵。[1]郡、縣為封國者,改稱郡太守、縣令長為相,相最初向國主稱臣,宋孝武帝時革除稱臣之制。[2]公國置郎中令、大農、侍郎、典書令、典祠令、典衛令、學官令、典書令丞、治書、世子庶子、陵長、廟長、牧長、謁者、中大夫、舍人、典醫丞、典府丞等官。[3]

南朝齊時,公國省大農。[4]

南朝梁時,開國郡公、開國縣公位視三公,班次之。郡公國置郎中令、大農、中尉三卿,縣公國置郎中令、中尉二卿。除卿之外,公國又置相、侍郎、典祠令、典書令、典衛長等官。國官皆向國主稱臣。[5]

南朝陳時,開國郡公、開國縣公均為第二品爵,視中二千石。[6]

以下的列表,列出南朝的所有公爵。

開國郡公

安成國

安成國(406年—約460年)[7][8][9]
以匡復晉室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安成郡開國公忠肅公何無忌406年—410年
2安成郡開國公何邕何無忌子
3安成郡開國公荒公何勗宋文帝時何無忌子
4安成郡開國公?—約460年
降封萍鄉縣開國侯

南康國

南康國(420年—479年)[10][11]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南康郡開國公文宣公劉穆之420年追封
2南康郡開國公劉虑之420年—?劉穆之子
3南康郡開國公劉邕劉虑之子
4南康郡開國公劉肜?—460年劉邕子
5南康郡開國公劉彪460年—479年劉肜弟
齊受禪,降封南康縣開國公

始興國

始興國(453年—454年)[12]
以討元凶劉劭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始興郡開國公臧質453年—454年
伏誅,國除

晉安國/巴東國

晉安國(454年—460年)/巴東國(460年—479年)[13][14]
以討魯爽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晉安郡開國公→巴東郡開國公忠烈公柳元景454年—465年
2巴東郡開國公?—479年
齊受禪,國除

始興國/蒼梧國/廣興國

始興國(454年—471年)/蒼梧國(471年—473年)/廣興國(473年—479年)[15][16]
以討魯爽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始興郡開國公襄公沈慶之454年—465年
2廣興郡開國公沈曇亮473年—479年沈慶之曾孫
齊受禪,國除

竟陵國

竟陵國(477年—479年)[17]
以迎立順帝之功封,食邑5000戶→8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竟陵郡開國公蕭道成477年—479年
進封齊公

安陸國

安陸國(478年)[18]
以討沈攸之之功封,食邑37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安陸郡開國公黃回478年
伏誅,國除

襄陽國

襄陽國(478年—483年)[19][20]
以討沈攸之之功封,食邑4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襄陽郡開國公張敬兒478年—483年
伏誅,國除

南康國/巴東國

南康國(479年—490年)/巴東國(490年—502年)[21][22]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南康郡開國公文簡公褚淵479年—482年
2南康郡開國公褚賁484年—488年褚淵長子
3南康郡開國公→巴東郡開國公褚蓁488年—491年褚賁弟
4巴東郡開國公褚霽491年—502年褚賁子
梁受禪,國除

尋陽國

尋陽國(479年—498年)[23]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3000戶→4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尋陽郡開國公王敬則479年—498年
伏誅,國除

宣城國

宣城國(494年)[24][25]
以廢鬱林王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宣城郡開國公蕭鸞494年
進爵為王

鄱陽國

鄱陽國(494年—500年)[26]
以定策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鄱陽郡開國公陳顯達494年—500年
伏誅,國除

衡陽國

衡陽國(494年—495年)[27]
以定策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衡陽郡開國公蕭諶494年—495年
伏誅,國除

建安國

建安國(501年—502年)[28]
以建義之功封,食邑10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建安郡開國公蕭衍501年—502年
進封梁公

巴東國

巴東國(502年—?)[29]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巴東郡開國公獻武公蕭穎冑502年追封
2巴東郡開國公蕭靡蕭穎冑子

始安國

始安國(525年)[30]
以歸附封,食邑5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始安郡開國公元法僧525年北魏道武帝玄孫
改封宋王

樂平國

樂平國(528年—?)[31]
以歸附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樂平公元願達528年—537年北魏明元帝孫

永寧國

永寧國(552年—555年)[32]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5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寧郡開國公王僧辯552年—555年
伏誅,國除

建安國

建安國(555年—?)[33]
以廢帝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建安郡開國公蕭淵明555年—556年

義興國

義興國(556年—557年)[34]
以戰功封,食邑5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義興郡開國公恭公陳文讚556年追封陳霸先父
2義興郡開國公陳霸先556年—557年
進封陳公

江夏國

江夏國(567年—587年)[35]
以歸附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江夏郡開國公華皎567年—?

零陵國

零陵國(557年—589年)[36]
以討周將獨孤盛之功封,食邑7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零陵郡開國公壯肅公侯瑱557年—558年
2零陵郡開國公侯淨藏?—571年侯瑱子
3零陵郡開國公侯就?—589年侯淨藏弟
陳亡,國除

陽山國

陽山國(559年—569年)[37]
以戰功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陽山郡開國公穆公歐陽頠559年—563年
2陽山郡開國公歐陽紇?—569年歐陽頠子
伏誅,國除

清遠國/桂陽國

清遠國(560年)/桂陽國(560年—563年)[38]
以迎衡陽獻王之功封,食邑4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清遠郡開國公→桂陽郡開國公侯安都560年—563年
桂陽國世子愍世子侯敦侯安都長子
伏誅,國除

湘東國

湘東國(560年—?)[39]
以討王琳之功封,食邑4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湘東郡開國公忠肅公徐度560年—568年
2湘東郡開國公思公徐敬成572年—575年徐度子
3湘東郡開國公徐敞[40]徐敬成子

邵陵國

邵陵國(566年—585年)[41]
以戰功封,食邑2000戶→2500戶→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邵陵郡開國公章昭達566年—571年
2邵陵郡開國公章大寶?—585年章昭達子
伏誅,國除

南平國

南平國(573年—578年)[42]
以伐齊之功封,食邑2500戶→3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南平郡開國公吳明徹573年—578年
入周,國除

義陽國

義陽國(573年—?)[43]
以伐齊之功封,食邑2000戶→2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義陽郡開國公威公黄法𣰋573年—576年
2義陽郡開國公黄玩[44]黄法𣰋子

始安國

始安國(573年—?)[45][46]
以第六子岑率所領從軍伐齊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始安郡開國公淳于量573年—582年

武昌國/梁城國

武昌國(576年—582年)/梁城國(582年—589年)[47]
以戰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武昌郡開國公忠壯公周炅576年追封
2武昌郡開國公→梁城郡開國公周法僧?—589年周炅子
陳亡,國除

綏建國

綏建國(582年—589年)[48]
以討陳叔陵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綏建郡開國公蕭摩訶582年—589年
陳亡,國除

梁信國

梁信國(582年—589年)[49]
以戰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梁信郡開國公任忠582年—589年
陳亡,國除

逍遙國

逍遙國(582年—589年)[50]
以戰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逍遙郡開國公樊毅582年—589年
陳亡,國除

綏越國

綏越國(584年—589年)[51]
以戰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綏越郡開國公魯廣達584年—589年
陳亡,國除

建安國

建安國[52]
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建安郡開國公王曇選

開國縣公

臨汝國

臨汝國(406年—454年)[53][54]
以匡復晉室之功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臨汝縣開國公孟昶406年—410年
2臨汝縣開國公孟靈休孟昶子
3臨汝縣開國公孟詡?—454年孟靈休子
伏誅,國除

江陵國

江陵國(406年—479年)[55][56]
以匡復晉室之功封,食邑2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江陵縣開國公桓公魏詠之406年追封
2江陵縣開國公406年—?
齊受禪,國除

歸鄉國

歸鄉國(406年—479年)[57][58]
以匡復晉室之功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歸鄉縣開國公毛璩406年追封
2歸鄉縣開國公毛弘之406年—?毛璩子
3歸鄉縣開國公
齊受禪,國除

始興國

始興國(420年—?)[59]
以晉始興郡公降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始興縣開國公王恢420年—?王導玄孫

南昌國

南昌國(420年—426年)[60]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南昌縣開國公徐羡之420年—426年
伏誅,國除

華容國

華容國(420年—479年)[60][61][62]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2000戶→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華容縣開國公文昭公王弘420年—432年
2華容縣開國公王錫王弘子
3華容縣開國公王僧亮?—479年王錫子
齊受禪,降爵為侯

永脩國

永脩國(420年—436年)[60]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2000戶→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脩縣開國公檀道濟420年—436年
伏誅,國除

建城國

建城國(420年—426年)[60]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建城縣開國公傅亮420年—426年
伏誅,國除

武昌國

武昌國(420年—426年)[60]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武昌縣開國公謝晦420年—426年
伏誅,國除

建昌國

建昌國(426年—430年,433年—479年)[63][64]
以討謝晦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建昌縣開國公忠公到彥之426年—430年,433年復
2建昌縣開國公到仲度到彥之子
3建昌縣開國公到撝?—479年到仲度子
齊受禪,國除

南昌國

南昌國(453年—454年)[65]
以討元凶劉劭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南昌縣開國公柳元景453年—454年
進封晉安郡開國公

曲江國

曲江國(453年—454年)[65]
以討元凶劉劭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曲江縣開國公沈慶之453年—454年
進封始興郡開國公

貞陽國

貞陽國(466年—478年)[66]
以討袁顗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貞陽縣開國公沈攸之466年—478年
伏誅,國除

西陽國

西陽國(474年—477年)[17]
以討劉休範之功封,食邑28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西陽縣開國公蕭道成474年—477年
進封竟陵郡開國公

永安國

永安國(478年—479年)[67]
以定策功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安縣開國公蕭嶷478年—479年
齊受禪,進封豫章郡王

聞喜國

聞喜國(479年)[68]
以蕭道成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聞喜縣開國公蕭賾479年蕭道成長子
齊國建,拜齊公世子

陰安國

陰安國(479年)[69]
以宋晉熙郡王降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陰安縣開國公劉燮479年宋明帝第六子
賜死,國除

沙陽國

沙陽國(479年)[70]
以宋江夏郡王降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沙陽縣開國公劉躋479年宋明帝第八子
賜死,國除

舞陰國

舞陰國(479年)[71]
以宋隋陽郡王降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舞陰縣開國公劉翽479年宋明帝第十子
賜死,國除

定襄國

定襄國(479年)[71]
以宋新興郡王降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定襄縣開國公劉嵩479年宋明帝第十一子
賜死,國除

荔浦國

荔浦國(479年)[71]
以宋始建郡王降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荔浦縣開國公劉禧479年宋明帝第十二子
賜死,國除

南康國

南康國(479年—483年)[10][72]
以宋南康郡開國公降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南康縣開國公劉彪479年—483年
有罪,國除

南昌國

南昌國(479年—502年)[73]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南昌縣開國公文憲公王儉479年—489年
2南昌縣開國公王騫?—502年王儉子
梁受禪,降封南昌縣開國侯

貞陽國

貞陽國(479年—502年)[74]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貞陽縣開國公忠武公柳世隆479年—491年
2貞陽縣開國公?—502年
梁受禪,國除

聞喜國

聞喜國(479年—482年)[75]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聞喜縣開國公蕭子良479年—482年蕭賾第二子
進封竟陵郡王

臨汝國

臨汝國(479年—482年)[75]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臨汝縣開國公蕭子卿479年—482年蕭賾第三子
進封廬陵郡王

應城國

應城國(479年—482年)[75]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應城縣開國公蕭子敬479年—482年蕭賾第五子
進封安陸郡王

江陵國

江陵國(479年—482年)[75]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江陵縣開國公蕭子懋479年—482年蕭賾第七子
進封晉安郡王

枝江國

枝江國(479年—482年)[75]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枝江縣開國公蕭子隆479年—482年蕭賾第八子
進封隋郡王

臨汝國

臨汝國(486年—493年)[76]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臨汝縣開國公蕭昭文486年—493年蕭長懋第二子
進封新安郡王

曲江國

曲江國(?—493年)[77]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曲江縣開國公蕭昭秀?—493年蕭長懋第三子
進封臨海郡王

豐城國

豐城國(494年)[26]
以廢鬱林王之功封,食邑26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豐城縣開國公陳顯達494年
進封鄱陽郡公

安復國

安復國(494年)[27]
以廢鬱林王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安復縣開國公蕭諶494年
進封衡陽郡公

曲江國

曲江國(494年—497年)[78]
以定策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曲江縣開國公王晏494年—497年
伏誅,國除

枝江國/餘干國

枝江國(494年—499年,501年—502年)/餘干國(502年)[79][80]
以定策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枝江縣開國公文忠公徐孝嗣494年—499年,501年復
梁受禪,國除

應城國

應城國(494年—502年)[81]
以討蕭子敬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應城縣開國公莊公王廣之494年—497年
2應城縣開國公?—502年
梁受禪,國除

聞喜國/曲江國

聞喜國(494年—497年)/曲江國(497年—502年)[82]
以始安王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聞喜縣開國公→曲江縣開國公康公蕭遙欣494年—499年蕭鳳第二子
2曲江縣開國公?—502年
梁受禪,國除

豐城國

豐城國(494年—502年)[83]
以始安王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豐城縣開國公憲公蕭遙昌494年—498年蕭鳳第三子
2豐城縣開國公?—502年
梁受禪,國除

江陵國

江陵國(494年—499年)[84]
以安陸王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江陵縣開國公蕭寶覽494年—499年蕭緬第二子
進封始安郡王

汝南國/霄城國

汝南國(494年—496年)/霄城國(496年—502年)[84]
以安陸王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汝南縣開國公→霄城縣開國公蕭寶宏494年—502年蕭緬第三子
伏誅,國除

臨汝國

臨汝國(499年)[85]
以討蕭遙光之功封,食邑2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臨汝縣開國公蕭坦之499年
伏誅,國除

豐城國

豐城國(501年—502年)[86]
以建義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豐城縣開國公陳伯之501年—502年
有罪,國除

謝沐國

謝沐國(502年)[87]
以齊晉安郡王降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謝沐縣開國公蕭寶義502年齊明帝長子
進封巴陵郡王

望蔡國

望蔡國(502年—?)[88]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23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望蔡縣開國公忠烈公王茂502年—515年
2望蔡縣開國公王貞秀王茂子
有罪,國除

豐城國

豐城國(502年—?)[89][90]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豐城縣開國公景公夏侯詳502年—507年
2豐城縣開國公襄公夏侯亶?—529年夏侯詳子
3豐城縣開國公夏侯誼夏侯亶子

豫寧國

豫寧國(502年—503年)[91]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豫寧縣開國公煬子王亮502年—503年
有罪,國除

建城國

建城國(502年—?)[92][93]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建城縣開國公靜恭公王瑩502年—516年
2建城縣開國公王實王瑩子
有罪,國除

竟陵國

竟陵國(507年—?)[94]
以伐魏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竟陵縣開國公壯公曹景宗507年—508年
2竟陵縣開國公曹皎曹景宗子

華容國

華容國(?—531年)[95]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華容縣開國公蕭歡?—531年蕭統長子
進封豫章郡王

枝江國

枝江國(521年—531年)[96]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枝江縣開國公蕭譽521年—531年蕭統第二子
進封河東郡王

曲阿國

曲阿國(525年—531年)[97][98]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曲阿縣開國公蕭詧525年—531年蕭統第三子
進封岳陽郡王

沌陽國

沌陽國(525年—532年)[30]
以歸附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沌陽縣開國公元景隆525年—532年元法僧子
進封彭城王

枝江國

枝江國(525年—449年)[30]
以歸附封,食邑1000戶→2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枝江縣開國公元景仲525年—549年元法僧子
有罪,國除

當陽國

當陽國(532年—549年)[99]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當陽縣開國公蕭大心532年—549年蕭綱第二子
進封尋陽郡王

石城國

石城國(?—549年)[100]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石城縣開國公蕭大款?—549年蕭綱第三子
進封江夏郡王

寧國國

寧國國(536年—549年)[99]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寧國縣開國公蕭大臨536年—549年蕭綱第四子
進封南海郡王

臨城國

臨城國(536年—549年)[99]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臨城縣開國公蕭大連536年—549年蕭綱第五子
進封南郡王

西豐國

西豐國(540年—549年)[99]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西豐縣開國公蕭大春540年—549年蕭綱第六子
進封安陸郡王

曲江國

曲江國(約540年—?)[101]
以討陳文徹之功封,食邑4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曲江縣開國公蘭欽約540年—540年代

新淦國

新淦國(?—549年)[100]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新淦縣開國公蕭大成?—549年蕭綱第八子
進封山陽郡王

臨湘國

臨湘國(?—549年)[100]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臨湘縣開國公蕭大封?—549年蕭綱第九子
進封宜都郡王

瀏陽國

瀏陽國(543年—549年)[99]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瀏陽縣開國公蕭大雅543年—549年蕭綱第十二子
無子,國除

高唐國

高唐國(543年—549年)[99]
以皇太子庶子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高唐縣開國公蕭大莊543年—549年蕭綱第十三子
進封新興郡王

長寧國

長寧國(551年—552年)[32]
以討侯景之功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長寧縣開國公王僧辯551年—552年
進封永寧郡開國公

枝江國

枝江國(551年—?)[102]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1500戶→2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枝江縣開國公武公杜崱551年—553年

康樂國

康樂國(555年—557年)[36]
以衛晉安王還都之功封,食邑5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康樂縣開國公侯瑱555年—557年
進封零陵郡開國公

長城國

長城國(556年)[34]
以戰功封,食邑5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長城縣開國公陳霸先556年
進封義興郡開國公

壽昌國

壽昌國(556年—589年)[103]
以戰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壽昌縣開國公忠愍公周文育556年—559年
2壽昌縣開國公成公周寶安561年—566年周文育子
3壽昌縣開國公周䂮?—577年周寶安子
4壽昌縣開國公?—589年
陳亡,國除

西江國

西江國(556年—560年)[38]
以戰功封,食邑8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西江縣開國公侯安都556年—560年
進封清遠郡開國公

長城國

長城國(557年)[104]
以陳霸先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長城縣開國公昭烈公陳道談557年追封陳霸先兄
陳受禪,進封始興郡王

武康國

武康國(557年)[104][105]
以陳霸先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武康縣開國公忠壯公陳休先557年追封陳霸先弟
陳受禪,進封南康郡王

上黃國

上黃國(556年—587年)[106]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上黃縣開國公忠壯公魏益德556年追封

安豐國

安豐國(564年—587年)[107]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安豐縣開國公文凱公蔡大寶564年追封

建興國

建興國(567年—587年)[108]
以不降被害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建興縣開國公忠武公李廣567年追封

新康國

新康國(575年—587年)[109]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新康縣開國公康節公王操575年追封

廣德國

廣德國(559年—560年)[39]
以戰功封,食邑500戶→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廣德縣開國公徐度559年—560年
進封湘東郡開國公

新建國

新建國(566年—573年)[43]
以戰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新建縣開國公黄法𣰋566年—573年
進封義陽郡開國公

重安國

重安國(566年—567年)[110][111]
以戰功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重安縣開國公華皎566年—567年
伏誅,國除

安吳國

安吳國(567年—573年)[42]
以討華皎之功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安吳縣開國公吳明徹567年—573年
進封南平郡開國公

重安國

重安國(567年—578年)[112]
以討華皎之功封,食邑2000戶→2500戶→30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重安縣開國公忠壯公程靈洗567年—568年
2重安縣開國公程文季570年—578年程靈洗子
入周,國除

醴陵國

醴陵國(567年—573年)[45]
以討華皎之功封,食邑1500戶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醴陵縣開國公淳于量567年—573年
進封始安郡開國公

永康國

永康國(578年—582年)[113]
以皇太子庶子封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永康縣開國公陳胤578年—582年陳叔寶長子
立為皇太子,國除

十郡之公

齊國

齊國(479年)[17]
以齊、梁、蘭陵、魯、琅邪、東海、晉陵、義興、吳、會稽十郡為國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齊公蕭道成479年
進爵為王

梁國

梁國(502年)[28]
以梁、歷陽、義興、淮南、宣城、吳、吳興、會稽、新安、東陽十郡為國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梁公蕭衍502年
進爵為王

陳國

陳國(557年)[34]
以陳留、南丹楊、宣城、吳興、東陽、新安、新寧、義興、鄱陽、臨川十郡為國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陳公陳霸先557年
進爵為王

郡公(外臣)

樂浪公

樂浪公(413年—589年)[114][115][116][117]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樂浪公高璉413年—491年高句驪王
2樂浪公高雲494年—518年高麗王;高璉孫
3樂浪公高安520年—526年高麗王;高雲子
4樂浪公高延526年—548年高麗王;高安子
5樂浪公高成548年—559年高麗王;高延子
6樂浪公高湯561年—589年高麗王;高成子

酒泉公

酒泉公(420年—422年)[118]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酒泉公李歆420年—422年護羌校尉

張掖公

張掖公(422年—423年)[119]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張掖公且渠蒙遜422年—423年涼州刺史
進封河西王

隴西公

隴西公(430年—432年)[120]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隴西公慕璝430年—432年吐谷渾國主
進爵為王

金城公

金城公(469年—)[121]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金城公拾皮469年—吐谷渾國主河南王拾寅之弟

隴西公

隴西公(476年—)[122][123][124]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隴西公梁彌機476年—宕昌王
2隴西公梁彌頡485年—宕昌王
3隴西公梁彌承488年—宕昌王
4隴西公梁彌博505年—宕昌王
5隴西公梁彌泰541年—宕昌王;梁彌博子

仇池公

仇池公(478年—503年)[125][126]
代數封爵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1仇池公楊文弘478年—479年武都王
2仇池公楊元秀495年
3仇池公楊馥之495年—
4仇池公楊靈珍497年—503年武都王
進爵為王

參考文獻

  1. 《通典 卷三十七 职官十九》:“晋官品:第一品:公、诸位从公、开国郡公、县公。”
  2. 《宋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先是郡縣為封國者,內史、相並於國主稱臣,去任便止。至世祖孝建中,始革此制,為下官致敬。”
  3. 《宋書 卷四十 志第三十》:“有郎中令、中尉、大農為三卿。大國置左右常侍各三人,省郎中,置侍郎二人……典書、典祠、典衛、學官令、典書令丞各一人,治書四人,中尉司馬、世子庶子、陵廟牧長各一人,謁者四人,中大夫六人,舍人十人,典醫丞、典府丞各一人。宋氏以來,一用晉制,雖大小國,皆有三軍。晉制,典書令在常侍下,侍郎上;江左則侍郎次常侍,而典書令居三軍下矣。江左以來,公國則無中尉、常侍、三軍……”
  4. 《南齊書 卷十六 志第八》:“公侯置郎中令一卿。”
  5. 《隋書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諸王公侯國官,皆稱臣。上於天朝,皆稱陪臣。有所陳,皆曰上疏。其公文曰言事。五等諸公,位視三公,班次之……公已下,各置相、典祠、典書令、典衛長一人……郡公國郎中令,為七班……郡公國大農,縣公國郎中令,為六班……郡公國中尉,縣侯國郎中令,皇弟皇子府功曹督護,為五班……縣公國中尉,為四班……郡公國侍郎,為三班……縣公國侍郎,為二班……郡公國典書令,為一班。”
  6. 《隋書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嗣王、蕃王、開國郡縣公,第二品。開國郡、縣侯,第三品。開國縣伯,第四品。並視中二千石。”
  7. 《晉書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以興復之功,封安成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增督司州之弘農揚州之松滋,加散騎侍郎,進鎮南將軍。”
  8. 《宋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時安成公何勗,忌之子也……勗官至侍中,追諡荒公。”
  9. 《南史 卷四 齊本紀上第四》:“詔降宋南康郡公為縣公,華容公為侯,萍鄉侯為伯,減戶有差,以奉劉穆之、王弘、何無忌之祀。”
  10. 《宋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可進南康郡公,邑三千戶……齊受禪,降為南康縣侯,食邑千戶。”
  11.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南康公相,晋武帝太康三年,以庐陵南部都尉立。”
  12.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封始興郡公,食邑三千戶。”
  13. 《宋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上遣丹陽尹顏竣宣旨慰勞,與沈慶之俱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封晉安郡公,邑如故……以封在嶺南,秋輸艱遠,改封巴東郡公。”
  14.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巴东公相,谯周《巴记》云,初平元年,荆州帐下司马赵韪建议分巴郡诸县安汉以下为永宁郡。”
  15. 《宋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改封始興郡公,戶邑如故……齊受禪,國除。”
  16.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广兴公相,吴孙晧甘露元年,分桂阳南都尉,立为始兴郡。”
  17. 《南齊書 卷一 本紀第一》:“進爵為公,增邑二千戶……封竟陵郡公,邑五千戶……詔進位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齊公……四月癸酉,詔進齊公爵為王。”
  18.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改封安陸郡公,增邑二千戶,并前三千七百戶。”
  19. 《南齊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六》:“進號征西將軍,爵為公,增邑為四千戶……少日,伏誅。”
  20.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襄阳公相,魏武帝平荆州,分南郡编以北及南阳之山都立,属荆州。”
  21. 《南齊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四》:“建元元年,進位司徒,侍中、中書監如故。封南康郡公,邑三千戶……八年,改封巴東郡侯。”
  22. 《廿二史考異》:「彥回本封南康郡公,蓁初襲父爵,至是以南康為王國,而改蓁為巴東公,見齊武帝諸子傳。此云郡侯,恐誤。」
  23.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建元元年,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軍事、平北將軍、南兗州刺史,封尋陽郡公,邑三千戶。”
  24. 《南齊書 卷六 本紀第六》:“鬱林王廢,海陵王立,為使持節、都督揚南徐二州軍事、驃騎大將軍、錄尚書事、揚州刺史,開府如故,增班劍為三十人,封宣城郡公,二千戶。”
  25. 《文選》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以臣为侍中、中书监、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杨州刺史,录尚书事,封宣城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
  26.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豫廢鬱林之勳,延興元年,為司空,進爵公,增邑千戶,甲仗五十人入殿。高宗即位,進太尉,侍中如故,改封鄱陽郡公,邑三千戶,加兵二百人,給油絡車。”
  27. 《南齊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海陵立,轉中領軍,進爵為公,二千戶。甲仗五十人。入直殿內,月十日還府。建武元年,轉領軍將軍,左將軍,南徐州刺史,給扶,進爵衡陽郡公,食邑三千戶。”
  28. 《梁書 卷一 本紀第一》:“授高祖中書監、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大司馬、錄尚書、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封建安郡公,食邑萬戶……以豫州之梁郡歷陽、南徐州之義興、揚州之淮南宣城吳吳興會稽新安東陽十郡,封公為梁公。”
  29. 《梁書 卷十 列傳第四》:“故侍中、丞相、尚書令穎冑,風格峻遠,器宇深邵,清猷盛業,問望斯歸。締構義始,肇基王跡,契闊屯夷,載形心事。朕膺天改物,光宅區宇,望岱觀河,永言號慟。可封巴東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本官如故。”
  30. 《梁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三》:“既而魏亂稍定,將討法僧,法僧懼,乃遣使歸款,請為附庸,高祖許焉,授侍中、司空,封始安郡公,邑五千戶……二子景隆、景仲,普通中隨法僧入朝。景隆封沌陽縣公,邑千戶……景仲封枝江縣公,邑千戶,拜侍中、右衛將軍。大通三年,增封,并前為二千戶,仍賜女樂一部。”
  31. 《梁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三》:“大通中,大軍北伐,攻義陽,願達舉州獻款,詔封樂平公,邑千戶,賜甲第女樂。”
  32. 《梁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九》:“世祖策勳行賞,以僧辯為征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封長寧縣公……世祖即帝位,以僧辯功,進授鎮衛將軍、司徒,加班劍二十人,改封永寧郡公,食邑五千戶,侍中、尚書令、鼓吹並如故。”
  33. 《梁書 卷六 本紀第六》:“以貞陽侯淵明為司徒,封建安郡公,食邑三千戶。”
  34. 《陳書 卷一 本紀第一》:“七月景子,詔授高祖中書監、司徒、揚州刺史,進爵為公,增邑并前五千戶……進封義興郡公……詔追贈高祖考侍中、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封義興郡公……今授公相國,以南豫州之陳留、南丹陽、宣城,揚州之吳興、東陽、新安、新寧,南徐州之義興,江州之鄱陽、臨川十郡,封公為陳公。”
  35. 《周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初,華皎、戴僧朔從衛公直與陳人戰敗,率其麾下數百人歸於巋。巋以皎為司空,封江夏郡公。以僧朔為車騎將軍,封吳興縣侯。”
  36. 《陳書 卷九 列傳第三》:“承制,以瑱為侍中、使持節、都督江晉吳齊四州諸軍事、江州刺史,改封康樂縣公,邑五千戶,進號車騎將軍……以功授使持節、都督湘桂郢巴武沅六州諸軍事、湘州刺史,改封零陵郡公,邑七千戶,餘如故。”
  37. 《陳書 卷九 列傳第三》:“世祖嗣位,進號征南將軍,改封陽山郡公,邑一千五百戶……”
  38. 《陳書 卷八 列傳第二》:“以功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給鼓吹一部。又進號平南將軍,改封西江縣公……以功進爵清遠郡公,邑四千戶……其年,改封安都桂陽郡公。”
  39. 《陳書 卷十二 列傳第六》:“世祖嗣位,遷侍中、中撫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天嘉元年,增邑千戶。以平王琳功,改封湘東郡公,邑四千戶。”
  40. 陳宣帝第二十子陳叔平於583年封湘東郡王,因此徐敞當在此前已改封或削爵。
  41. 《陳書 卷十一 列傳第五》:“廢帝即位,遷侍中、征南將軍,改封邵陵郡公……皎平,進號征南大將軍,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戶……贈大將軍,增邑五百戶,給班劍二十人。”
  42. 《陳書 卷九 列傳第三》:“皎平,授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進克仁州,授征北大將軍,進爵南平郡公,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戶。”
  43. 《陳書 卷十一 列傳第五》:“廢帝即位,進爵為公,給扶……以功加侍中,改封義陽郡公,邑二千戶。”
  44. 陳宣帝第十七子陳叔達於582年封義陽郡王,因此黄玩當在此前已改封或削爵。
  45. 《陳書 卷十一 列傳第五》:“以功授侍中、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醴陵縣公,增邑一千戶……淮南克定,量改封始安郡公,增邑一千五百戶。”
  46. 陳後主第四子陈渊於583年封始安郡王,因此淳于量的封國當在此前已改封。
  47. 《陳書 卷十三 列傳第七》:“太建八年卒官,時年六十四。贈司州刺史,封武昌郡公,諡曰壯。子法僧嗣,官至宣城太守。”《唐故宣义郎周君墓志铭》:“祖炅,陳南豫州刺史、儀同三司、車騎大將軍、杞部尚書、梁城郡忠壯公。”陳叔虞於太建十四年(582年)被立為武昌王,周氏武昌郡公當在此時改封梁城。
  48.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以功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封綏建郡公,邑三千戶。”
  49.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後主嗣位,進號鎮南將軍,給鼓吹一部。入為領軍將軍,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邑三千戶。”
  50.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後主即位,進號征西將軍,改封逍遙郡公,邑三千戶,餘並如故。”
  51.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至德二年,授安南將軍,徵拜侍中,又為安左將軍,改封綏越郡公,封邑如前。”
  52. 《大唐豫州郾城縣令王君墓誌銘幷序》:“祖曇選,梁散騎常侍,太子左衛率,輕車將軍,吴寧縣子,陳車騎將軍,揚州刺史,建安郡公,食邑二千户,加鼓吹、班劍。”
  53. 《宋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臨汝公孟靈休,昶之子也,並各奢豪,與湛之共以肴膳、器服、車馬相尚。”
  54. 《宋書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義宣反問至,愷於尚書寺內,著婦人衣,乘問訊車,投臨汝公孟詡。詡於妻室內為地窟藏之,事覺,收付廷尉,并詡伏誅。”
  55. 《晉書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其後錄其贊義之功,追封江陵縣公,食邑二千五百戶,諡曰桓。”
  56.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江陵公相,漢舊縣。”
  57. 《晉書 卷八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論璩討桓玄功,追封歸鄉公,千五百戶。”
  58.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歸鄉公相,何志,故屬秭歸,吳分。”
  59. 《宋書 卷三 本紀第三》:“可降始興公封始興縣公,廬陵公封柴桑縣公(侯),各千戶。”
  60. 《宋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羨之可封南昌縣公,弘可華容縣公,道濟可改封永脩縣公,亮可建城縣公,晦可武昌縣公,食邑各二千戶。”
  61. 《宋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弘可增封千戶……子錫嗣。……齊受禪,降爵為侯,食邑五百戶。”
  62.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华容公相,汉旧县,晋武太康元年省,后复立。”
  63. 《南史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江陵平,因監荊州州府事,改封建昌縣公……建元初,國除。”
  64.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建昌公相,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分海昏立。”
  65. 《宋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慶之可封南昌縣公,元景曲江縣公,並食邑三千戶。”
  66.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不拜,遷中領軍,封貞陽縣公,為封人所斬送。”
  67. 《南齊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六》:“以定策功,改封永安縣公,千五百戶。”
  68. 《南齊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六》:“三年,轉散騎常侍、尚書僕射、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
  69. 《宋書 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齊受禪,解司徒,降封陰安縣公,食邑千五百戶。謀反,賜死。”
  70. 《宋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齊受禪,降為沙陽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謀反,賜死。”
  71. 《宋書 卷九十 列傳第五十》:“齊受禪,降封舞陰縣公,食邑千五百戶……降封定襄縣公,食邑千五百戶……降封荔浦縣公,食邑千五百戶。謀反,賜死。”
  72. 《南齊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四》:“祥從祖兄彪,祥曾祖穆之正胤。建元初,降封南康縣公,虎賁中郎將。永明元年,坐廟墓不脩削爵。”
  73. 《南齊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四》:“建元元年,改封南昌縣公,食邑二千戶……今上受禪,下詔為儉立碑,降爵為侯,千戶。”
  74. 《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五》:“太祖踐阼,起為使持節、都督南豫司二州諸軍事、平南將軍、南豫州刺史,進爵為公。”
  75. 《南齊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一》:“封聞喜縣公,邑千五百戶……建元元年,封臨汝縣公,千五百戶。兄弟四人同封……初封應城縣公……初封江陵公……初封枝江公。”
  76. 《南齊書 卷五 本紀第五》:“海陵恭王昭文字季尚,文惠太子第二子也。永明四年,封臨汝公,邑千五百戶……鬱林王即位,為中軍將軍,領兵置佐。封新安王,邑二千戶。”
  77. 《南齊書 卷五十 列傳第三十一》:“巴陵王昭秀字懷尚,太子第三子也。永明中,封曲江公,千五百戶。十年,為寧朔將軍、濟陽太守。鬱林即位,封臨海郡王,二千戶。”
  78. 《南齊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建武元年,進號驃騎大將軍,給班劍二十人,侍中、令、中正如故。又加兵百人,領太子少傅,進爵為公,增邑為二千戶。”
  79. 《南齊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二十五》:“明帝即位,加侍中、中軍大將軍,定策勳,進爵為公,增封二千戶。”
  80. 《南史 卷十五 列傳第五》:“中興元年,和帝贈孝嗣太尉。二年,改葬宣德太后,詔增班劍四十人,加羽葆、鼓吹,諡曰文忠,改封餘干縣公。”
  81. 《南齊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高宗誅害諸王,遣廣之征安陸王子敬於江陽,給鼓吹一部。事平,仍改授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諸軍事、鎮南將軍、江州刺史。進封應城縣公,食邑二千戶……追贈散騎常侍、車騎將軍,諡曰莊公。”
  82. 《南齊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二十六》:“建武元年,進號西中郎將,封聞喜縣公。遷使持節、都督荊雍益寧梁南北秦七州軍事、右將軍、荊州刺史。改封曲江公。”
  83. 《南齊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二十六》:“建武元年,進號冠軍將軍。封豐城縣公,千五百戶。”
  84. 《南齊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二十六》:“以江陵公寶覽為始安王,奉靖王後……弟寶覽為江陵公,寶宏汝南公,邑各千五百戶。二年,寶晊進號冠軍將軍。三年,寶宏改封霄城。”
  85. 《南齊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事平,遷尚書右僕射,丹陽尹,右〔將〕軍如故。進爵公,增邑千戶。”
  86. 《梁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城平,進號征南將軍,封豐城縣公,邑二千戶,遣還之鎮。”
  87. 《南齊書 卷五十 列傳第三十一》:“梁受禪,封謝沐縣公,尋封巴陵郡王,奉齊後。”
  88. 《梁書 卷九 列傳第三》:“加鎮軍將軍,封望蔡縣公,邑二千三百戶……子貞秀嗣,以居喪無禮,為有司奏,徙越州,後有詔留廣州,乃潛結仁威府中兵參軍杜景,欲襲州城,刺史蕭昂討之。景,魏降人,與貞秀同戮。”
  89. 《梁書 卷十 列傳第四》:“天監元年,徵為侍中、車騎將軍,論功封寧都縣侯,邑二千戶。詳累辭讓,至於懇切,乃更授右光祿大夫,侍中如故。給親信二十人,改封豐城縣公,邑如故。”
  90. 《南史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服闋,襲封豐城縣公……子誼襲封豐城縣公。”
  91. 《梁書 卷十六 列傳第十》:“高祖受禪,遷侍中、尚書令、中軍將軍,引參佐命,封豫寧縣公,邑二千戶……詔削爵廢為庶人。”
  92. 《梁書 卷十六 列傳第十》:“高祖踐阼,遷侍中、撫軍將軍,封建城縣公,邑千戶。”
  93. 《南史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三》:“少子實嗣……王驚赧即起。後密啟之,因此廢錮。”
  94. 《梁書 卷九 列傳第三》:“景宗乃搜軍所得生口萬餘人,馬千匹,遣獻捷,高祖詔還本軍,景宗振旅凱入,增封四百,並前為二千戶,進爵為公。”
  95. 《南史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薨後,長子東中郎將南徐州刺史華容公歡封豫章郡王……”
  96. 《梁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普通二年,封枝江縣公。中大通三年,改封河東郡王,邑二千戶。”
  97. 《周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梁普通六年,封曲江縣公。中大通三年,進封岳陽郡王。”
  98. 《梁書 卷三 本紀第三》:“立昭明太子子南徐州刺史華容公歡為豫章郡王,枝江公譽為河東郡王,曲阿公詧為岳陽郡王。”
  99. 《梁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八》:“中大通四年,以皇孫封當陽公,邑一千五百戶……大同二年,封寧國縣公,邑一千五百戶……大同二年,封臨城縣公,邑一千五百戶……大同六年,封西豐縣公,邑一千五百戶……大同九年,封瀏陽縣公,邑一千五百戶……大同九年,封高唐縣公,邑一千五百戶。”
  100. 《南史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臨川王大款字仁師,簡文第三子也。初封石城縣公……桂陽王大成字仁和,簡文第八子也。初封新淦公……汝南王大封字仁叡,簡文第九子也。初封臨汝公。太清三年,簡文即位,封宜都郡王。”
  101. 《梁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又假欽節,都督衡州三郡兵,討桂陽、陽山、始興叛蠻,至即平破之。封安懷縣男,邑五百戶……增封五百戶,進爵為侯……進號智武將軍,增封二千戶……詔加散騎常侍,進號仁威將軍,增封五百戶……至衡州,進號平南將軍,改封曲江縣公,增邑五百戶。”
  102. 《梁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四十》:“加侍中、左衛將軍,進爵為公,增邑五百戶。”
  103. 《陳書 卷八 列傳第二》:“嗣徽等移營莫府山,文育徙頓對之。頻戰功最,加平西將軍,進爵壽昌縣公,並給鼓吹一部。”
  104. 《陳書 卷一 本紀第一》:“丁未,詔贈高祖兄道談散騎常侍、使持節、平北將軍、南兗州刺史、長城縣公,謚曰昭烈;弟休先侍中、使持節、驃騎將軍、南徐州刺史、武康縣侯,謚曰忠壯,食邑各二千戶。”
  105. 《陳書 卷十四 列傳第八》:“梁敬帝即位,追贈侍中、使持節、驃騎將軍、南徐州刺史,封武康縣公,邑一千戶。”
  106. 《周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及察稱帝,進位柱國,封上黃縣侯,邑千戶,加車騎將軍。察之二年,卒,贈司空。諡曰忠壯。進爵為公。”
  107. 《周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封安豐縣侯,邑一千戶……贈司徒,進爵為公。諡曰文凱。”
  108. 《周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將降之,廣辭色不屈,遂被害。贈太尉,追封建興縣公。諡曰忠武。”
  109. 《周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尋進位柱國,封新康縣侯……贈司空,進爵為公。諡曰康節。”
  110. 《陳書 卷十 列傳第四》:“廢帝即位,進號安南將軍,改封重安縣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111. 《南史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廢帝即位,改封重安縣公。”
  112. 《陳書 卷十 列傳第四》:“以功進號安西將軍,改封重安縣公,增邑并前二千戶……服闋,襲封重安縣公……以功加通直散騎常侍、安遠將軍,增邑五百戶……以功除散騎常侍、明威將軍,增邑五百戶。”
  113. 《陳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十年,封為永康公。後主即位,立為皇太子。”
  114. 《宋書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以璉為使持節、都督營州諸軍事、征東將軍、高句驪王、樂浪公。”
  115. 《梁書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八》:“子雲,齊隆昌中,以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營平二州、征東大將軍、樂浪公……十七年,雲死,子安立。普通元年,詔安纂襲封爵,持節、督營平二州諸軍事、寧東將軍。七年,安卒,子延立,遣使貢獻,詔以延襲爵……太清二年,延卒,詔以其子襲延爵位。”
  116. 《陳書 卷三 本紀第三》:“十一月乙卯,高驪國遣使獻方物……高句驪王高湯為寧東將軍。”
  117. 《陳書 卷六 本紀第六》:“癸卯,高麗國遣使獻方物。”
  118. 《宋書 卷九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高祖踐阼,以歆為使持節、都督高昌敦煌晉昌酒泉西海玉門堪泉七郡諸軍事、護羌校尉、征西大將軍、酒泉公。”
  119. 《宋書 卷九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高祖以蒙遜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涼州諸軍事、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涼州刺史、張掖公。”
  120. 《宋書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吐谷渾慕璝兄弟慕義,至誠可嘉,宜授策爵,以甄忠款。可督塞表諸軍事、征西將軍、沙州刺史、隴西公。”
  121. 《宋書 卷九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五年,拾寅奉表獻方物,以弟拾皮為平西將軍、金城公。”
  122. 《南齊書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宋末,宕昌王梁彌機為使持節、督河涼二州、安西將軍、東羌校尉、河涼二州刺史、隴西公。”
  123. 《宋書 卷九 本紀第九》:“(元徽四年)宕昌王梁彌機為安西將軍、河涼二州刺史。”
  124. 《梁書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八》:“天監四年,王梁彌博來獻甘草、當歸,詔以為使持節、都督河涼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東羌校尉、河涼二州刺史、隴西公、宕昌王,佩以金章。彌博死,子彌泰立,大同七年,復授以父爵位。”
  125. 《南齊書 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文慶從弟文弘為白水太守,屯武興,朝議以為輔國將軍、北秦州刺史、武都王仇池公。”
  126. 《梁書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八》:“二年,以靈珍為持節、督隴右諸軍事、左將軍、北梁州刺史、仇池王。”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