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经济

印度尼西亚经济是指印度尼西亚的經濟狀況。印度尼西亚是一個新興市場國家,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這個國家也是G20的會員國之一,被列為新興發展中國家[13]

印度尼西亚經濟
(上)爪哇茶廠、(中)印尼雅加達、(左一)日惹機場、(右一)印尼礦業、(左下)Duta購物中心、(右下)印尼國產家電
貨幣印尼盾(IDR)
財政年度曆年
貿易組織APECWTOG-20IOR-ARCRCEP
統計数据
國內生產總值
1.015萬億美元(2017)
(名義)1.015萬億美元(2017)[1]
$3.242萬億美元(PPP; 2017)[1]
- 排名:15
(名義)16
- 增長率:5.78%(2013年)[2]
- 人均:5,477美元(2014年估計)
- 按產業分布:農業:14.4%,製造業:47%,服務業:38.6%(2012年估計)
通货膨胀4.61%(2012年10月)
11.2%(2013年)[3]
38.1(2011年)[4]
勞動力1億1950萬(2012年估計)
- 按产业分布:農業:38.9%,製造業:22.2%,服務業:47.9%(2012年估計)
失業率6%(2012年)[5]
主要產業石油天然氣紡織品服裝、製鞋、採礦、水泥、化肥、機械、電子、電腦硬件和軟件、電訊、膠合板、橡膠食品旅遊
經商容易度第72位(2018)[6]
對外贸易
出口1687億美元(2017年估計)[7]
出口貨品石油和天然氣、水泥、食品、電器、建築、膠合板、紡織品、橡膠
主要出口夥伴 中國 11.6%
 美國 11.2%
 日本 11.1%
 歐盟 10%
 新加坡 7.8% (2016 est.)[8]
進口1568億美元(2017年估計)
進口貨品機械設備、化學品、燃料、食物
主要進口夥伴 中國 22.7%
 新加坡 10.6%
 日本 9.6%
 歐盟 7.9%
 泰國 6.4%
 美國 5.3% (2016 est.)[9]
外債1871億美元(2012年12月31日估計)
公共財政
國債GDP的23.9%(2012年估計)[10]
收入1392億美元(2012年估計)
支出1606億美元(2012年估計)
信貸評級標準普爾[11]
BB+ (Domestic)
BB+ (Foreign)
BBB- (T&C Assessment)
Outlook: Stable
穆迪[12]
Baa3
Outlook: Stable
Fitch[12]
BBB-
Outlook: Positive
主要數據來源: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
除非另外說明,所有數據均以美元表示。

歷史

印尼經濟直至1960年代仍然呆滯,主因是政局長期不穩,直至政治強人蘇哈托上台,致力建立經濟制度,印尼經濟才於1970年代始見增長。起先是靠出售石油所帶動,至1980年代大量外資引進,製造業發展急速,在1989年至1997年間,印尼經濟一直有著平均7%的增長。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打擊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其中以印尼遭受的創傷最大,兌美元的匯價由2,000印尼盾跌至18,000印尼盾,而增長率更下滑13.7%。經濟下滑觸發大規模騷亂,蘇哈托更因而下台。

宏觀經濟走勢

經濟結構

2007年印尼國民生產總值是4080億美元(平均4600美元)。

印尼超過四成人是從事農業,乃整體勞動人口中最多。

以2005年計,印尼主要出口市場乃日本(22.3%)、美國(13.9%)、中國大陆(9.1%)、新加坡(8.9%)。而入口則大體來自日本(18.0%)、中國大陆(16.1%)和新加坡(12.8%)。2005年印尼創出了逾二百億美元貿易盈餘,主要由出口石油、天然氣、礦材所帶動,而入口則計有機械和化學品。

雅加達是印尼最大的商業中心。

自1998年印尼發生騷亂以來,印尼由於政局不穩定,數年間先後更換總統,印尼經濟一直停滯不前。儘管國民生產總值於2004-2005年間連續超過百分之五,但失業率仍然普遍。截至2006年,印尼失業率是約9.75%。

碳氫化合物

非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_____;非石油及​​天然氣生產:_____。

勞動力配置

以勞動人口計,印尼大多數人都是從事農業,約佔整體勞動人口的44.3%。服務業和製造業則分別佔了36.9%和18.8%。

服務業

服務業佔的比率最多,達45.3%。

製造業

主要工業包括了石油天然氣紡織採礦等行業,佔全體製造業的40.7%。

農業,畜牧業,林業和漁業

農產品出口則包括棕櫚油稻米茶葉咖啡香料橡膠,佔全體農業的14.0%。

經濟上的挑戰

與夥伴國之間的關係

參考文獻

  1.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pril 2018.
  2.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2/05/us-indonesia-economy-gdp-idUSBREA1407K20140205
  3. . Maesaroh Jamzuri.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30).
  4. . World Bank.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9).
  5. . Investvine.com. 2013-02-28 [2013-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5).
  6. . World Bank. [2017-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8).
  7. . Fita.org. [29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0).
  8. .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2016 [25 June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5).
  9. .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2016 [25 June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5).
  10. . [2014-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4).
  11. . Standard & Poor's. [26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2. Rogers, Simon; Sedghi, Ami. . The Guardian. 15 April 2011 [31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13. What is the G-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g20.org. Retrieved 2009-10-6.

延伸閱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