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無正齒音

古無正齒音,是指中古前期有兩組正齒音,古代等韻學把它們分別稱為「照二」「照三」。「照二」是莊系,即莊、初、床、疏四個聲母;「照三」是章系,即章、昌、船、書、禪五個聲母。錢大昕研究所得,認為上古沒有正齒音,故出現「照三歸端」、「照二歸精」二說。

古纽研究结论
古无轻唇
古无舌上
古無正齒
娘日归泥
喻三歸匣
喻四歸定
照二歸精
照三歸知
古無邪紐

黃侃(1886年-1936年)在《黃侃論學雜著·聲韻略說》指出「由精而變者,曰莊;由清而變者,曰初;由從而變者,曰床;由心而變者,曰邪,曰疏。」即是「照二歸精」之說,中古前期出現的莊、初、床、疏四個聲母上古時歸於精、清、從、心四個聲母。

錢大昕(1728年-1804年)在《十駕齋養新錄·卷五·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指出「古人多舌音,後代多變為齒音,不獨『知徹澄』三母為然也。」由於不同的上古聲母,隨著時代的演變,會出現不同的聲母。正齒音「章」「昌」「船」「書」「禪」,即屬「章」系的聲母在中古前期出現,上古時這些正齒音接近舌頭音「端」「透」「定」。《水滸傳. 武松打虎》一文「武松讀了印信榜文,方知端有虎。」黃岳洲在《文言虛字聲類義訓》中指出,「端的有虎」便是「真的有虎」,「端」在「端」母,「真」在「章」母。「真」便是「端」,可見「古無正齒音」的證據可在古典文學著作中找到。

相關條目

參考書目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黃錫凌:《粵音韻彙
  •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
  • 黃岳洲:《文言虛字聲類義訓
  • 黃侃:《黃侃論學雜著.聲韻略說
  • 陸法言:《唐寫本切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