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際網路

台灣行政院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及主要國立大學1990年7月著手建立台灣學術網路(TANet),這是台灣第一個全國性的電腦網路。台灣的網際網路發展則始於1991年12月3日,教育部電算中心以64Kbps數據專線將TANet連結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JVNCNET,就此台灣正式成為網際網路的一員,並且1992年6月9日TANet正式宣佈對一般使用者開放服務。日後台灣的網際網路利用逐漸普及,連入網際網路的方式,從民國八十時代(1990年代)利用電話線撥接上網,逐漸演變成以ADSL系統和利用有線電視纜線的Cable系統。而無線上網部分,中華民國各級政府與民間便利商店、連鎖餐飲業者於公共場所建置熱點,並推出免費無線上網方案;也有電信推出付費無線上網方案,使客戶可以透過無線區域網路(WLAN)連入網際網路。此外,隨著智慧型手機問世以及行動通訊的進步,行動電信業者也開始提供上網服務,行動上網蔚為風氣。

發展

台灣的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SP),目前分為以電信電路的FTTxADSL系統和有線電視為主的Cable系統,而撥接上網已經慢慢萎縮,依據交通部電信總局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在2005年7月31日統計中-以ADSL高達77.89%市佔率壓倒性勝過Cable3.98%市佔率,撥接市佔率目前為1.49%。

歷程

早期

皆是由撥接為主要的上網方式。

1998年電信自由化後

由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的公司和信超媒體東森寬頻率先推出了藉由電視電纜線路上網的單向Cable,剛開始台灣的寬頻市場幾乎為Cable主導,但由於台灣電信法規的限制初期並沒有全面開放雙向傳輸,所以還是必須透過撥接方式作為上傳。

1999年

中華電信資策會相繼推出了ADSL寬頻上網服務,由於涵蓋率遍及台澎金馬關稅領域,加上多家ADSL業者競爭,使得ADSL在漸漸壓倒性地超越Cable而成為市場主流。而近年來在政府及中華電信的大力推動下FTTBFTTH已經大量涵蓋,普及率激增。 在1999年,台灣經常上網人口約有480萬人。[1]

現況

截至2012年3月為止,上網的總家戶數/總人口數為6,525,486戶/15,936,977人。

此外,截至2015年6月30日台灣IPv4位址量為35,476,224個,IPv6位址量為2360塊/32。

台灣寬頻上網家戶數比較:

96年1月97年1月98年1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99年1月100年1月
使用寬頻上網的家戶比例67.03%66.41%66.41%待查待查
使用寬頻上網的家戶數475萬5669戶476萬0379戶496萬7945戶525萬2820戶569萬4002戶

以上包含ADSL、CableModem、固接專線、FTTP、LAN等,不計撥接。

歷次家庭ADSL服務供應商:

96年1月97年1月98年1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99年1月100年1月
中華電信(HiNet)82.72%84.00%85.94%待查待查
台灣固網(台灣大寬頻)4.28%3.17%3.21%待查待查
不明4.36%3.13%3.83%
Seednet/新世紀資通4.23%3.58%2.93%待查待查
So-Net(So-net)2.56%2.14%1.37%待查待查
其他0.12%0.69%1.08%
亞太電信1.12%2.18%1.03%
台灣電訊GOGONET ADSL無此選項0.69%0.43%待查待查
和信超媒體0.61%0.42%0.18%已出售已出售

服務分類

有線上網

  1. 光纖(FTTx):利用光纖線路連入網際網路。依照光纖線路與銅纜的連接點,可分為光纖到交換箱 FTTE (Fiber To The Exchange)、光纖到路邊 FTTC (Fiber To The Curb)、光纖到樓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纖到家 FTTH (Fiber To The Home)等不同類型,目前台灣計有數家ISP推出此服務,分別為:台灣固網(台灣大寬頻光纖mylife)、台灣基礎開發科技(哈NET)、新世紀資通(遠傳大寬頻Seednet、速博sparq)、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台灣碩網網路娛樂(So-net) 。
  2. ADSL:自2000年開始,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Hinet開始提供512k/64k的ADSL。而市場上除了SEEDNet外,原本固守在Cable領域的和信超媒體以及亞太線上也轉戰ADSL市場。Hinet憑著本身獨佔電話線路的電信優勢,ADSL服務開始,立即取得9成市佔率,而改組後的SEEDNet維持市場第二大地位。而和信超媒體以「768k/128k的頻寬,512k/64k的價格」的策略切入市場,在短時間之內擁有ADSL用戶高達8萬人,取得了市場第三大地位,但也因用戶暴增,導致頻寬完全不以應付龐大的用戶量,再加上網路泡沫化在美國的NASDAQ股價暴跌,到2002年開始用戶大量流失。2001年,台灣最後一家加入寬頻市場的ISP業者So-net併購了台灣第一個ISP業者新絲路科技撥接用戶,於2001年9月開始提供ADSL與撥接寬頻服務,剛開始以~So Easy So Fun~,強調日式的寬頻服務,2002年4月開始,以SONY專業的ADSLAdsl by Sony為號召,並且大手筆的贈送電腦週邊產品開始,打亂ADSL市場,並迫使已經毫無利潤的ADSL市場其競爭對手也開始以贈品、價格戰搶佔市場,在2003年7月的電信總局官方資料統計上,中華電信的Hinet因市場競爭過於激烈,使其市佔率一度低於七成市佔率,直到2004年台灣寬頻市場完全飽和.至2004年7月為止So-net Taiwan,成功的擁有13萬名用戶(市佔率2.54%)並取代和信超媒體成為台灣第三大網路服務提供業者。2008年4月,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公布2007(統計至2008年1月)台灣網路調查中,ADSL中華電信仍以84%市占率壟斷市場。
  3. Cable(DOCSIS):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的公司和信超媒體亞太固網寬頻率先推出了藉由電視電纜線路上網,目前系統業者以HFC架構光纖骨幹搭配雙向Cable為主,已經無地區使用單向Cable,也就是上傳部分使用電話進行撥接。主要業者為:中嘉寬頻(bb光纖)、凱擘(凱擘大寬頻)、台灣寬頻通訊(TBC)、大新店民主有線電視(大新店寬頻)、威達雲端電訊

無線上網、行動上網

  1. Wi-Fi無線上網(無線區域網路標準):在各種公眾場所(捷運站、餐廳、便利商店、圖書館、公務機關),使用Wi-Fi認證設備透過設置於該地的無線網路熱點連入網際網路,此類服務通常採用會員制管理,須事先成為該服務會員方可使用。如:APTG WI-FICHT WI-FIFET-WIFIiTaiwanTWM-WIFIWIFLY等。
  2. 行動上網:透過行動電信業者所設置的行動電話基地臺連入網際網路。按使用行動通訊技術標準做世代區分,可分3G、3.5G、4G、5G。
    1. 3G行動網路
      UMTS系統):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威寶電信
      CDMA2000系統):亞太電信
    2. 3.5G行動網路
      HSDPA 系統):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威寶電信
      EVDO Rev A系統):亞太電信
    3. 4G行動網路(LTE系統):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台灣之星電信亞太電信
    4. 5G行動網路(NR系統):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台灣之星電信亞太電信

批評與爭議

固網市場壟斷問題

中華電信因為過去電信業開放前長期經營傳統電話服務,當年因為沒公司願意承接銅纜的維護(銅纜撥接當時被視為過時技術,且錯估日後即將發展光纖到府的難度),故由已經民營化的中華電信買下所有過去已建設的銅纜,中華電信一直默默維護全台銅纜數年,其他業者直到ADSL興起才發覺傳統銅纜的價值,但開放後新進的業者為了考量建置的成本,及不願承擔傳統銅纜的高額維護費用,多選擇租用中華電信的線路,並向政府施壓要求中華電信以接近成本價開放民營業者使用,[2],目前台灣所有ADSL、FTTx業者都與中華電信電路互相配合,因此,當時不少人誤會這樣會有造成寡佔的問題、減緩網路發展速度,但實際上不願意維護及建設的新進業者才是拖慢台灣網路發展的重要原因。 近年,因為FTTH的興起,中華電信所擁有的最後一里用途越來越少,中華電信已經逐漸汰換舊時代的銅纜改為光纖,不過其他業者仍然對建設最後一里的光纖興致缺缺,最後一里建設的成本高:挖路又需要與地方政府及各公寓大廈的良好關係;而且建設後也不一定會有足夠用戶使用。故各業者在這方面不願發展,並且想要故技重施希望光纖比照銅纜一樣可以向政府施壓逼迫中華電信低價甚至免費租用,徐旭東仍想利用與中華電信免費租用中華電信民營化後建設的光纖進行最後一里通訊,導致台灣的網路缺乏競爭。

外部連結

  1. 劉揚銘. . 數位時代. 2018, (279): 104–107.
  2. 如遠傳徐旭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