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行動支付列表

臺灣行動貨幣儲值支付列表列出目前台灣各家行動支付產品,包含電子支付電子票證[1]第三方支付[2][3]。依法令規章的不同,主要的差異在於是否能支援轉帳及儲值功能。簡單來分,可轉帳的就是電子支付,而不可以轉帳、儲值的就是第三方支付,而電子票證是可儲值但不能轉帳[4]。2020年立法院三讀通過「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正案,將原本「電子支付」、「電子票證」二元化管理的法制統合為一。

行動支付是一種將實體支付工具與行動載具結合的支付方式,又分為近端與遠端交易。近端交易就是使用幾乎人手一台的智慧型手機付費;遠端交易則是透過電子商務網路交易。而目前最如火如荼發展的,就是近端交易。只要利用NFC技術或者QR Code,存在手機裡的實體卡片資料,就能透過感應或刷條碼的方式被讀取、完成交易[5][6]

行動支付業者依本業類型,大致可以分為五大類:金融端(包括信用卡業者與銀行業者)、支付端(包括支付業者、信託服務管理業者、電子票證業者)、商務端(包括零售業者、電商業者、遊戲業者)、用戶端(包括行動載具業者、網通軟體業者)與電信資服端(電信業者、資服業者),各業者紛紛推出自有的行動支付或第三方支付方案,彼此既競爭又合作,共同開創新的支付服務與商業模式[7]

行動支付法規

行動支付模式

  • 在行動裝置上加裝感應設備,如早期曾有在手機殼內夾帶悠遊卡晶片;
  • 使用電信商提供的交易平台;
  • 使用近場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技術和行動裝置,連結信用卡、金融卡等卡片,使用時開啟App進行支付;
  • 直接使用App掃描條碼,再透過網路連接信用卡刷卡或金融卡轉帳系統;
  • App形式的電子錢包[8]

NFC行動支付

eSE (embedded Secure Element,嵌入式安全元件)

UICC(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通用積體電路卡)

HCE(Host Card Emulation,主機卡模擬)

  • Google Pay
  • 台灣Pay
    • 台灣行動支付(臺灣行動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 玉山 Wallet(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台新卡得利錢包(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Hami Pay(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同時藉由串聯HCE及TSM票證聯名卡,提供信用卡感應及票證卡自動加值)
  • Wali智慧錢包(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同時藉由串聯HCE及TSM票證聯名卡,提供信用卡感應及票證卡自動加值)

掃碼支付

台灣Pay QR Code共通支付標準

  • 台灣行動支付(臺灣行動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 臺銀隨身Pay(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土銀行動Pay(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合庫E Pay(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銀行動支付(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華銀支付(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彰銀錢包(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兆豐行動支付(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臺灣企銀行動支付(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Lucky PAY(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KOKO掃碼繳費(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高雄銀行台灣Pay(高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王道銀行O-Bank掃碼繳費(王道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Sunny Pay(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陽信行動網銀Sunny Pay(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三信商銀台灣pay(三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農漁行動Pay(財團法人全國農漁業及金融資訊中心)
  • 郵保鑣「台灣Pay」(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
  • e動郵局「台灣Pay」(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
  • 豐錢包(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玉山行動銀行掃碼支付(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日盛銀行掃碼支付(日盛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新光銀行掃碼收付(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行動網銀」顯示條碼(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台新銀行「行動銀行」掃碼轉帳(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遠東商銀行動商銀 QR Code轉帳(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信託行動銀行 Home Bank QR Code轉帳(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i繳費(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台中二信行動APP行動支付(有限責任台中市第二信用合作社)
  • 淡水一信行動銀行台灣Pay行動支付(有限責任淡水第一信用合作社)

EMVCo國際通用掃碼支付

  • 台灣行動支付(臺灣行動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 豐錢包(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台新卡得利錢包(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渣打掃碼支付(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合庫E Pay(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銀行動支付(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華銀支付(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彰銀錢包(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兆豐行動支付(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臺灣企銀行動支付(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台新卡得利錢包

  • 台新卡得利錢包(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Richart卡得利錢包(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玉山行動銀行掃碼支付

  • 玉山行動銀行掃碼支付(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Lucky Pay

  • Lucky PAY(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直接付

  • 直接付(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金融機構APP

  • 永豐行動銀行QR Code(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大戶DAWHO QRCode轉帳(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元大銀行QR Code轉帳(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KOKO行動條碼(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王道銀行O-Bank掃碼收付(王道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專營業者

  • O' Pay 歐付寶(歐付寶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 GAMA PAY 橘子支付(橘子支行動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 ezPay 簡單付(簡單行動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 PChome國際連(國際連股份有限公司)
  • 街口支付(街口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兼營業者(電子票證)

  • LINE Pay Money(一卡通票證股份有限公司)
  • 悠遊付(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
  • icash Pay(愛金卡股份有限公司)
  • HAPPY GO Pay(遠鑫電子票證股份有限公司)

Line Pay

  • Line Pay(連加網路商業股份有限公司)

Pi 拍錢包

旺PAY

商店APP

  • 星禮程電子卡 (悠旅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伯朗二代Lounge卡 (伯朗咖啡股份有限公司)
  • cama pay(咖碼股份有限公司)
  • i want card旺卡(大苑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 MOS CARD行動卡 (安心食品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 麥當勞點點卡 (和德昌股份有限公司)
  • 六角美食通電子錢包(六角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OPEN錢包 (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
  • My FamiPay(全家便利商店股份有限公司)
  • Hi Pay(萊爾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OK Pay(來來超商股份有限公司)
  • skm pay (新光三越百貨股份有限公司)
  • 微風錢包(微風廣場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Q Pay(京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大魯閣Pay(大魯閣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101Pay(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
  • HAPPY GO Pay (鼎鼎聯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GM Pay(環球購物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 PX Pay(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家樂福支付(家福股份有限公司)
  • Watsons Pay(台灣屈臣氏個人用品商店股份有限公司)
  • 台灣大車隊55688信用卡付款(台灣大車隊股份有限公司)
  • 178電子支付(大都會衛星車隊股份有限公司)
  • 中油Pay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 丁丁PAY電子支付(諾貝兒寶貝股份有限公司)
  • EYE⁺ Pay(寶島光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類型APP

  • 停車服務APP
    • 停車大聲公QR Code付款(宏碁智通股份有限公司)
  • 醫療費用支付服務APP
    • 醫指付QR-Code掃瞄付款(大洸醫院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 理財APP

其他行動支付

  • uTagGO 自動扣繳(遠創智慧股份有限公司)
  • 俥酷線上支付(庫網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麻吉付(大聲公行動股份有限公司)
  • 大聲公手機付款(宏碁智通股份有限公司)
  • 醫指付輸入資料付款(大洸醫院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

  1. PJ H. .
  2. 蔡怡杼. .
  3. Wendy. .
  4. 李顯正. .
  5. Hami書城. .
  6. Mark. .
  7. 周樹林. .
  8. 楊玉奇. .
  9. David.H. .
  10. . 數位時代. [2018-08-2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