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跨年晚會

台灣跨年晚會是指每年12月31日晚間,於台灣各地舉辦的戶外跨年慶祝活動。主要特色為邀請演藝人員表演,並在晚上11時59分開始進行倒數計時新年到來的時刻,會施放大量煙火慶祝。

台北市跨年晚會活動最高潮就在101大樓正施放大量煙火慶祝進入新年。

台灣的跨年晚會興起於1990年代,與同時期興起的中秋節烤肉相同,已逐漸成為台灣在地新興的習俗活動。

起源與社會背景

1986年12月31日,滾石唱片公司集結李宗盛等旗下歌手[1],在中華體育館舉行「快樂天堂演唱會」,主持人是曹啟泰,主題曲是快樂天堂,演出開始時間為當天晚上8點。「快樂天堂演唱會」被視為台灣第一場跨年演唱會,當時滾石唱片公司打出「史無前例」「1986年最後一秒在喜悅與歡呼中消失,繼起的是全新的一年」等廣告詞。[2]

1987-1993年,台灣自解嚴之後,各式各樣的社會活動於此時開始蓬勃發展。同時台灣在1970、1980年代所累積的財富,也使人民有寬裕的經濟條件,在此時開始進入追求生活品質、休閒活動的階段。台灣的跨年晚會活動,便在此一大環境背景下蘊育產生,且一推出即受到廣大民眾的熱烈歡迎,並持續至今。

早期的社會採用農曆,重視「農曆新年」,較不重視新曆新年和「跨年活動」;但在西方社會的生活風氣逐漸影響之下,臺灣也開始舉辦跨年活動。

宜蘭縣是全國首創,由地方政府舉辦官方跨年活動的縣市,時任縣長為游錫堃,於1994年2月9日首度開辦「歡樂宜蘭年」,找回年味並把傳統年俗化為清潔、美化宜蘭的積極行動,成為全國唯一在除夕夜與全縣民眾一起圍爐的縣市政府,吸引外國與外地民眾來宜蘭過年,帶動觀光發展[3],數年後,各地紛紛出現由縣市政府所舉辦的跨年晚會。

第一階段:1994~1999

1994~1999,主要地點都集中在大台北地區。台北市曾經在12/31當天晚上,同時在台北市政府、中正紀念堂、總統府、台北市立體育場、新光三越信義店中庭,由不同單位主辦,共五場跨年晚會。

此外1999年的12月31日,由於是跨千禧年,因此可能是前所未有參與跨年晚會人數最多的一次。而也從這次開始,台灣各地也興起一場跨年晚會熱潮。

第二階段:2000~2004

在這一階段,幾乎各個縣市政府都會舉辦當地的跨年晚會,成為常態性的活動。演藝人員在當天晚上搭飛機、直昇機、高速公路飛車進行趕場。各地方也會拼跨年晚會的規模及演藝人員的排場,成為這一階段最常出現的情形。

第三階段:2005~2012

2004年底,台北101落成,跨年晚會史進入第三階段。台北101倒數計時結束後施放的煙火

這一階段的特色是拚煙火秀規模,由於台北101的煙火秀深受歡迎,使各地的跨年晚會受到極大的挑戰,互相較量何處的煙火比較盛大、施放時間比較久。在2009年之後,雲林劍湖山世界、高雄夢時代義大世界還有美麗華百樂園分別以摩天輪做為跨年煙火秀的地標,與台北101煙火秀拼場,這一階段也不再以跨年規模為主要,而是以煙火秀規模為主。

第四階段:2013~迄今

2013年,大咖紛紛去大陸各大衛視跨年,導致台灣發生年年沒大咖的困境,至今問題仍尚未解決,各地也因空汙問題所以紛紛宣布不放煙火,使台灣跨年晚會進入第四階段,台南市是首個不放煙火的跨年晚會,改以燈光秀取代,2015年,高雄夢時代也跟著不放煙火,2017年,台中、桃園等18縣市紛紛也宣布不放煙火,台中則以雪花秀、燈光秀取代,台北101也宣布減少煙火發數,改以燈光秀加上煙火秀取代,也創造了歷年來101時間最長的秀。這一階段以環保為出發,不再以煙火為主。

其他特色

目前各縣市政府各自舉行跨年晚會已十分普遍,取代早期看電視過年的習慣。各地跨年晚會的內容大同小異,皆會邀請著名歌手藝人,尤其是當紅的藝人團體,為了各地的跨年晚會,時常得在年夜時到處趕場,近年來,部分電視台甚至會將跨年當天的晚間新聞提前播出,以全程轉播晚會現場實況。

2000年代,由於各地政府重視跨年晚會的排場,因此多半願意提供高額酬勞邀請演藝人員演出。使得演藝人員視年底各地舉辦的跨年晚會為重要的收入來源,所以許多藝人當天晚上會在各地現場奔波穿梭。甚至曾有藝人(S.H.E)不惜砸下重金租用直昇機趕場,或是張惠妹被爆出乘坐救護車趕場導致輿論爭議的事件。

2007年台灣高鐵通車後,亦成為另一項方便藝人趕場的交通工具。在此同時,多數藝人也限縮參與場數,因此瘋狂趕場的情形已較先前減少。

最具盛名的跨年晚會

  1. 臺北最HIGH新年城:台北市跨年晚會,2004年底台北101建成後開始施放煙火(即台北101跨年煙火表演),成為北台灣重要跨年節目。

注釋

    1. 在該演唱會演出的歌手有:張艾嘉、黃韻玲、楊慶煌、鄧妙華、潘越雲、陳淑樺、鈕大可、李宗盛、文章、齊豫、王新蓮、鄭華娟、周華健、曹啟泰、紀宏仁、李泰祥、唐曉詩、錢懷琪、許景淳、ROCK CITY BAND等人。
    2. 李明璁:《時代迴音-記憶中的台灣流行音樂》(台北:大塊文化出版,2015),頁150,154,155
    3. 陳賡堯. . 台北: 遠流. 1998: 262. ISBN 957-32-352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豪無疑問的,歡樂宜蘭年業已接續起台灣的傳統年俗,同時又加入了若干新的文化作為,融合成宜蘭年的面貌,如果持續舉辦,一項新的過年傳統,就即將形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