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颖
司馬穎(279年-306年),字章度,司州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是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晉武帝第十九子[1]、晉惠帝及楚王司馬瑋之弟、晉懷帝之兄、晉愍帝之叔父。相傳司馬穎使用之武器為雷火震天戟。
生平
封成都王
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甲申受封成都王[2],食邑十萬戶。後拜越騎校尉,加散騎常侍、車騎將軍。賈謐曾與皇太子司馬遹爭道。司馬穎在坐,厲聲指責賈謐:「皇太子國之儲君,賈謐何得無禮!」賈謐懼,由此派穎出任爲平北將軍,鎮鄴城。後轉鎮北大將軍。
討伐趙王
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稱帝,升任征北大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到了齊王司馬冏起義兵反司馬倫時,司馬穎發兵響應,行軍至朝歌,有衆二十餘萬。先鋒趙驤先敗後勝下大破趙王軍。司馬穎於是渡過黃河,乘勝長驅直入。此時左將軍王輿與尚書廣陵公司馬漼領兵入宮殺孫秀等人,幽禁趙王倫,迎惠帝復位。司馬穎入京都時,誅殺司馬倫。同時派趙驤、石超等助齊王司馬冏在陽翟攻討虜將軍張泓,張泓見此投降。司馬冏此時才可率兵衆入洛陽,自以第一個舉兵討伐而專擅威權。司馬穎亦不領功,向惠帝說是大司馬司馬冏之功勛,托辭出宮,回鎮鄴城。
回鄴城後,惠帝下詔派兼太尉王粹賜司馬穎加九錫殊禮,進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假節、加黃鉞、錄尚書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司馬穎拜受徽號,辭讓殊禮九錫,又上表提及參與討伐的功臣盧志、和演、董洪、王彥、趙驤等五人,全部皆封開國公侯。司馬穎又上表請求運十五萬斛糧食解救受戰禍影響的陽翟居民,更接納慮志建議收殮黃橋戰死的八千士兵,又設立墓園、祭堂和記念戰功的石碑;並命河內溫縣長官埋葬司馬倫的一萬四千名戰死士卒。這些舉動使司馬穎的名望更高。
遙控朝廷
及後齊王冏驕侈無禮令人失望,成都王穎於是衆望所歸,望能改善國家。惠帝下詔喻司馬穎入朝輔政。司馬穎親信的宧官孟玖不想回洛陽,加上母親程太妃愛戀鄴都,於是司馬穎猶豫未決。同時司馬穎的義募軍隊想回到家鄉,他知義募軍隊不可留,所以遣散,以安百姓。太安元年(302年),司馬冏被長沙王司馬乂打敗並殺害,司馬乂掌權;司馬乂雖然總掌朝中大權,但事無巨細都會向鄴城的司馬穎報告和詢問,故此司馬穎實是遙距執掌朝政。
太安二年(303年),義陽蠻張昌因受不住新野王司馬歆的嚴法,聚眾數千人在荊州作亂,後更殺司馬歆。司馬穎拜表南征,所在人民都響應參軍。但不久張昌就被陶侃平定。司馬穎此時恃著功勛而驕奢,令百度弛廢,比司馬冏更差。司馬穎想胡作非為,但忌憚在朝內的兄長長沙王司馬乂;同時河間王司馬顒亦想奪權,邀請司馬穎與他組聯軍攻打司馬乂,於是就與司馬顒上表請誅羊皇后之父羊玄之、左將軍皇甫商等,並檄司馬乂回府第。自己則帶領著原本要攻打張昌的軍隊與司馬顒之將軍張方攻伐洛陽,以平原內史陸機爲前鋒都督、前將軍、假節。司馬穎到朝歌,進軍屯河南。此時陸機戰敗,死者甚衆,孟玖亦誣陷陸機,司馬穎遂收斬陸機,夷其三族。其後與張方一同進攻洛城。但戰事維持數月,司馬乂軍奮力死戰,多次大破聯軍,死傷六、七萬人,張方亦打算撤退;同時常山人王輿合衆萬餘人,打算襲擊司馬穎。可是,司空司馬越卻害怕缺糧中的司馬乂軍會擋不住,與幾名殿中將領囚禁司馬乂到金鏞城,向司馬穎和司馬顒投降,後更送交張方殺害,王輿則被手下斬殺,全兵向司馬穎投降。司馬穎入洛陽後,因在朝野向來有威望,而且軍事實力強,入洛陽後被增封二十郡,拜丞相。司馬顒及後上表認為司馬穎應該成为皇位繼承人,於是廢去司馬覃皇太子之位,以司馬穎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變。
兵敗被廢
司馬穎獲大權後回他的根據地鄴城,繼續遙控政權,排場與皇帝可以比較,目無皇帝,處處展現其奪位野心,又任用孟玖,這令人民都大失所望,也給其他有野心的王有了討伐的藉口與機會。永安元年(304年),司空東海王司馬越與左衛將軍陳眕,殿中中郎逯苞、成輔及長沙王故將上官巳召集四方共討司馬穎,雲集了十多萬人,讓司馬覃復位,並帶惠帝親征。司馬穎知道後大為驚震,想要逃跑,其部下勸其不要,司馬穎就召集各人商量對策。東安王司馬繇認為皇帝親自來討伐,應該投降請罪,司馬穎不肯。司馬王混及參軍崔曠則勸司馬穎迎戰,司馬穎贊同,派遣奮武將軍石超率五萬兵馬到蕩陰(今河南湯陰)。陳眕的兩位弟弟陳匡與陳規親自到司馬越軍中,聲稱鄴城中司馬穎部下聽到皇師到來已經離散。東海王司馬越信以為真,軍隊於是防備鬆懈。石超趕到蕩陰,大敗司馬越軍,甚至射傷惠帝,左右都爭相逃命,將惠帝遺下草地上。石超於是把晉惠帝送到鄴城,司馬穎改年號為建武,殺死之前勸司馬穎投降的東安王司馬繇。司馬越在兵敗時先逃到下邳,當時的徐州都督、東平王司馬楙不接納他,司馬越就逃回其封地東海(今山東郯城北)。司馬穎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義,下令寬恕司馬越,要招他回朝,司馬越不應命。陳眕和上官巳則帶太子司馬覃守洛陽,司馬顒當時也派遣張方率兵二萬助司馬穎。但大軍到達時司馬越軍已敗,就乘機進駐洛陽,上官巳派苗願抵抗張方但失敗,司馬覃卻襲擊上官巳,上官巳和苗願逃走,司馬覃則向張方投降,再次被廢。
司馬越的親弟弟并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及安北將軍王浚,殺死司馬穎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於是司馬穎出兵討伐司馬騰。司馬騰與王浚結合外族烏丸人羯朱等勢力共同攻擊司馬穎。司馬穎派遣新選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抵抗司馬騰等人,被羯朱打敗。戰敗的消息傳到鄴城後,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續逃跑。司馬穎甚是恐慌,與幾十個將軍連同晉惠帝連夜逃到洛陽。羯朱的軍隊一路追趕司馬穎等人到朝歌,追不上才放棄。洛陽當時由司馬顒的部將張方控制,張方又挾持晉惠帝,司馬穎等人到司馬顒的根據地長安,司馬顒同時廢除司馬穎的皇太弟地位,要司馬穎離開朝廷回其封地。司馬顒自行選置百官,改秦州為定州,改元永興,並以豫章王司馬熾任皇太弟。司馬顒又讓晉惠帝下詔,要立遠在東海的司馬越為太傅,要司馬越回朝與太宰司馬顒共同輔政。司馬越不受。
歸北被殺
司馬穎被廢後,河北人都思念他,他的舊將公師籓、汲桑等人欲起兵迎接司馬穎。司馬顒見到司馬穎還有人支持,於是復拜司馬穎為鎮軍大將軍、都督河北的軍事,給兵千人,讓其回去鎮守鄴城。光熙元年(306年),司馬穎到達洛陽,但還沒回到封地時,司馬越討伐司馬顒的軍隊就來到,接連擊敗司馬顒屬下劉喬、樓褒、王闡等軍,向長安進發。司馬穎則逃到關中。此時司馬越攻陷長安,司馬顒出逃,司馬越等人帶惠帝回洛陽,司馬穎則從華陰經武關出新野。此時有詔令命鎮南將軍劉弘和南中郎將劉陶捉拿司馬穎,司馬穎因而拋棄母親和妻子,與兒子司馬普及司馬廓坐馬車回朝歌,收合數百將士,想投靠支持他的公師藩。途中被頓丘太守馮嵩所捕獲,送到鄴城,被范陽王司馬虓幽禁,但是並沒有加害於他。一個多月後,司馬虓暴斃,司馬虓的長史劉輿見到司馬穎在鄴城很有威望,憂慮留住司馬穎成後患,就秘不發喪,而且令人裝扮台使,假稱詔晉惠帝賜司馬穎死。司馬穎被看守他的人田徽縊死,時年二十八。他的兩位兒子也被殺。
司馬穎死後,官屬爭相奔散,惟獨盧志隨從不怠。其後汲桑殺害東贏公司馬騰,號稱爲穎報仇,於是起出司馬穎的棺木,帶著它行軍,每有事都啓奏司馬穎,以行軍令。後來汲桑被打敗,放棺木於舊水井中。司馬穎舊臣收了棺木,改葬于洛陽,晉懷帝加縣王禮節。
司馬穎死後數年,開封地區有傳司馬穎有一個十餘歲的兒子,流離在百姓家,東海王司馬越遣人殺了他。永嘉年間,東萊王司馬蕤過繼其子司馬遵爲司馬穎後嗣,封華容縣王。
家庭
參考資料
- 《晉書》本傳作「第十六子」,是以《晉書·武十三王傳·序》所導致的錯誤(司馬瑋、司馬乂同理),今據《世說新語注·言語-25》引《八王故事》。
- 《晋书·武帝紀》:甲申,以汝南王亮爲大司馬、大都督、假黃鉞。改封南陽王柬爲秦王,始平王瑋爲楚王,濮陽王允爲淮南王,並假節之國,各統方州軍事。立皇子乂爲長沙王,穎爲成都王,晏爲吳王,熾爲豫章王,演爲代王,皇孫遹爲廣陵王。立濮陽王子迪爲漢王,始平王子儀爲毗陵王,汝南王次子羕爲西陽公。徙扶風王暢爲順陽王,暢弟歆爲新野公,琅邪王覲弟澹爲東武公,繇爲東安公,漼爲廣陵公,卷爲東莞公。
- 《晉書·盧志傳》:及倫敗,志勸穎曰:「齊王眾號百萬,與張泓等相持不能決,大王逕得濟河,此之大勳,莫之與比,而齊王今當與大王共輔朝政。志聞兩雄不俱處,功名不並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還定省,推崇齊王,徐結四海之心,此計之上也。」……至曉,眾皆成列,而程太妃戀鄴不欲去,穎未能決。
- 《晉書·樂廣傳》:成都王穎,廣之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