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巴蜗牛

同型巴蜗牛(学名:),又名扁蝸牛[3][4],屬於堅齒螺科巴蜗牛亚科巴蜗牛族巴蜗牛属[2],是一種小型的、會呼吸空氣的蝸牛。牠們是一種陸生的有肺類腹足綱軟體動物[2]

同型巴蜗牛
同型巴蜗牛的外殼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纲: 腹足纲 Gastropoda
目: 柄眼目 Stylommatophora
科: 坚齿螺科 Camaenidae
属: 巴蜗牛属 Bradybaena
种: 同型巴蜗牛 B. similaris
二名法
Bradybaena similaris
(Férussac, 1821)[1][2]
異名
  • Helix similaris Férussac, 1821

本物種是巴蜗牛属模式種

分佈

本物種原本分佈於東南亞[5]模式产地位於帝汶島[6],但現時已經意外被引入到世界各地。目前本物種見於日本朝鲜、太平洋及印度洋诸岛、台湾(除台灣本島外,也包括東沙群島,見台灣非海洋軟體動物列表[7])以及中国大陆山东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西广东海南四川云南贵州新疆山西安徽上海等地[2],生活环境为陆地,常生活于潮湿的灌木丛、草丛中、田埂上、乱石堆中、落叶、树枝、石块下以及农作物根部土块、缝隙中[2]

牠們也被引入到美國墨西哥灣的各個州,而在佛羅里達州更是廣泛分佈[8]。 牠們也在澳大利亞東部各州普遍存在,通常與來自外國的雜草結合生活。 現時本物種在台灣[3]及其他多個國家被視為外來種,臺灣的同型巴蜗牛屬於早期隨人為作物引入。[9]

一隻棕色的同型巴蝸牛的外殼的頂端視圖
同型巴蝸牛的戀矢SEM掃描影像
同型巴蝸牛的戀矢的掃描圖

型態特徵

螺殼的殼徑為約12至18mm,具有5½個螺旋[8][10]。螺殼殼體半透明,顏色從黃白色到淺棕色,通常具有單一的、位於殼頂的栗色帶紋[8][10]。 外殼雕刻有細的、不規則的生長線和細螺旋條紋。[8] 本物種的臍孔細小[5],加上成貝的殼口外翻,使臍孔被部分遮蓋[8]

食性

如同一般的陸生蝸牛,本物種亦是植食性動物。 

生態學

作為一種引入物種,同型巴蝸牛通常都在長有高草和具有高濕度的地區被發現。典型的棲息地就好像住家的庭園溫室或類似的棲息地,有時或會退居於原木或下落的樹枝底下[11]

该物种通常很常见,在地面、落叶中以及植被和树木上都会有很多旧的贝壳。[8]在降雨后很活跃。[8]

Dundee和Cancienne报告说,这种蜗牛可以在温度低至5-10℃的 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季生存。[11]

會進食多個物種的植物,包括柑橘属物種的植物[8],所以在農業業者被認為是害蟲[8]。這種蝸牛經常意外地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出口到其他地區,所以在佛羅里達州引起了隔離檢疫 的問題[8]

同型巴蜗牛的成蝸貝殼呈扁球形,雌雄同體,異體受精,交配及產卵多在夜間進行,產卵前先以頭或腹足掘穴,再將卵產於穴內,卵粒間以黏液黏聚成塊,每塊卵數約20粒。卵期夏季9~26天,冬季30~60天。每天4~11月為其活動季節,12月至翌年3月以靜止狀態越冬或甚少活動,其活動隨溫度及雨量之增加而漸趨增加。夏季乾旱或酷暑時,或冬季乾旱低溫時,扁蝸牛隨時隨地可進入靜止狀態,其肉體縮入殼內,在殼口形成一層白色半透明之臘質薄膜與外界隔離。取食及活動主要在夜間進行,下雨時即使在白天亦可發現其爬行取食為害。

如同其他同屬的蝸牛,本物種在交配前製造和使用戀矢。牠們的卵子通常需要2-4週孵化,壽命2-3年。

防治

防治可以分為栽培防治與生物防治兩方面:

  • 栽培防治:
  • 生物防治:利用螢火蟲幼蟲。

参考文献

  1. Férussac, A. E. J. P. J. F. d'Audebard de. [貝類動物的綱與科的自然分類表,其中它被確定的所有系統的一致性的動物;其次是對所有不論現生或化石的陸地或水生的軟體動物的一般前驅症狀]. Paris, Londres. (Bertrand, Sowerby). [1821-1822]: pp. j-xlvij [= 1-47], [1], 1-27, 1-110, [1] (法语).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 [2013-01-24] (中文(繁體)‎).
  4. 内田亨 (编). 2000年重版. 北隆館. 1948. ISBN 4832600427 (日语).
  5. 東正雄. . 保育社. 1995年. ISBN 9784586300617 (日语).
  6. Wu, S.-P.; Hwang, C.-C.; Huang, H.-M.; Chang, H.-W.; Lin, Y.-S.; Lee, P.-F. [東沙島的陸生軟體動物群及當中的20個新記錄物種] (PDF). Taiwania. 2007, 52 (2): 145–151 [2017-02-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18) (英语).
  7. Stange, L. A. . Division of Plant Industry, Florid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06-03 [201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2) (英语).
  8. . 臺灣陸生蝸牛資訊網. [2020-10-10] (中文(繁體)‎).
  9. 小菅貞男. [口袋圖鑑:日本的貝類]. 成美堂出版. 1994. ISBN 4415080480 (日语).
  10. . [200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4).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同型巴蜗牛
  • . UF / IFAS Featured Creatures Web site.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