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以尋

吳以尋1986年9月15日),綽號尋尋,電腦遊戲製作人作曲家以及軟體工程師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畢業,任職於臺灣遊戲開發商希娜科藝,目前身兼遊戲製作人與執行長的工作,代表作為《境界之詩》。

吳以尋
出生 (1986-09-15) 1986年9月15日
臺灣
国籍 中華民國
别名尋尋
教育程度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理學碩士
母校國立東華大學
职业遊戲製作人作曲家軟體工程師
知名作品境界之詩

經歷

吳以尋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國小三年級玩到《暗黑破壞神》,就立志要朝自己一個人完成遊戲製作的目標邁進(當初是想做電腦遊戲)[1],創作過同人漫畫與同人小說,大學時代主要是以程式、插畫外包維生,也兼做配樂外包與在樂器行教琴的工作。在二十六歲碩士班研究所畢業的時候,便開設遊戲製作公司希娜科藝[2],擔任製作人兼執行長,希娜科藝後來選擇投入製作成本較低的手機遊戲,吳以尋便從《境界之詩》這個作品踏足業界,《境界之詩》2014年獲SONY贊助參加東京電玩展出展。[3]

作品風格

吳以尋擔任《境界之詩》人物設計時畫風日系,吳以尋本人也說明《境界之詩》本身是一個日本市場取向的遊戲。製作的配樂風格偏向交響樂編制,但有時候會有電音金屬搖滾詮釋。《境界之詩》是一個王道的劍與魔法世界的奇幻故事,吳以尋本人也自己坦承是個熱衷於設定細節的創作者[2],作品之中帶有大量的自創名詞。另外,與其他手機遊戲有點不同,《境界之詩》內的遊戲音樂相當的多,每個詩歌魔法也有專屬的配樂,歌詞中也常帶有部分的拉丁文與自創語言。製作人吳以尋認為製作遊戲是將世界不可實現的部分補上自己的期待。也許像小說,像繪畫,像是描述世界的另一種可能性。而像是華格納的樂劇稱之為「總體藝術」,無論在舞台演出、音樂與戲劇在作品中都同等重要,相輔相成。電影與遊戲也是,而遊戲的部分又比電影多了更多的互動性,讓創造的遊戲世界更能令人信服。舉例來說,遊戲中的遊戲機制很重要,而故事敘事的方法也必須精雕細琢才能讓玩家有沉浸感;遊戲畫面呈現很重要,音樂音效搭配的部分也要恰當配合才能使操作有回饋感。[4]

參考

  1. . [2015-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2).
  2. . [2015-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2015-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 [2015-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