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DHU),簡稱NDHU CSIE東華資工,成立於1995年,隸屬於國立東華大學理工學院,為國立東華大學創校系所之一,頒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20年泰晤士世界大學領域排名,東華資工於電腦科學領域(Computer Science)拿下世界排名前400大,總體排名全國僅次於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全國整體排名並列第五大,並參與多項國家級大型計畫。[1]

國立東華大學理工學院
資訊工程學系

创建时间1995年
学校类型國立學系研究所
系主任江政欽(理工學院副院長)
教师人數專任師資
特聘教授2位
教授11位
副教授6位
助理教授2位
人數390位(2020年)
研究生人數109位(2020年)
校址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一號理工二館(工學院)E309
隶属國立東華大學理工學院
974 01
電話號碼03 890 3000
網站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沿革

  • 1995年,「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成立,招收第一屆碩士班學生。
  • 1997年,「資訊工程學系」成立,招收第一屆學士班學生。
  • 2000年,設立「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 2001年,設立「資訊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 2008年5月,壽豐校區資訊工程研究所、資訊工程學系及美崙校區資訊科學學系暨研究所,整合為「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2]
  • 2009年,「學習科技研究所」改名「網路與多媒體科技研究所」。
  • 2011年2月,成立「國際碩士班」。同年9月,成立「國際學士班」。
  • 2014年,碩士班與學士班皆分成資工組與國際組,網路與多媒體科技研究所、資訊工程研究所,整合為單一碩士班。
  • 2020年,與臺灣Fintech領導企業-普鴻資訊,合作開設「金融科技資訊人才培育學程」(Fintech Talent Cultivation Program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共同投入數位金融資訊人才之培育。同年,與HTC合作成立HTC VIVE教學認證中心,共同培育VR/AR/MR/XR數位科技人才。[3][4]

課程

學士班(資工組、國際組)

國立東華大學首創引入歐美大學之「課程學程化制度」提供學士班更彈性的副修或雙主修空間。

資訊工程學系學士班主修學程(major),需完成下列四個學程:

(1) 電資基礎學程(Fundamental Program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2) 資工核心(一)學程(Core Program of Computer Science (I))

(3) 資工核心(二)學程(Core Program of Computer Science (II))

(4) 專業選修學程(下列二選一):

- 多媒體與智慧計算學程(Program of Multimedia and Intelligent Computing) - 網路與系統學程(Program of Network and System)

學士班學生滿足校核心課程、學程相關規定及132學分,符合畢業要求,即授予理學學士學位(Bachelor of Science, B.S.)。

碩士班(資工組、國際組、在職專班)

資訊工程碩士班(資工組、國際組)畢業學分為30學分,包含專業必修6學分與專業選修24學分,以及學術論文要求。

資訊工程碩士在職專班(EMCSIE)畢業學分為36學分,包含專業必修6學分與專業選修30學分,以及學術論文要求。

畢業碩士生授予理學碩士學位(Master of Science, M.S.)。

博士班

資訊工程博士班畢業學分為30學分,包含專業必修12學分與專業選修18學分,以及學術論文要求。

畢業博士生授予哲學博士學位(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5]

實驗室

具備多媒體互動教學功能之通用電腦教室兩間,行動應用發展電腦教室、以及雲端運算巨量資料處理電腦教室,等二十二間相關領域之軟硬體設備。[6] 研究實驗室包括:

研究領域

(一)多媒體系統

(二)計算機通訊網路與行動計算

(三)資料庫與知識庫系統

(四)超大型積體電路嵌入式系統設計

(五)平行與分散式計算

(六)軟體工程

(七)密碼學資訊安全

(八)計算理論與演算法

(九)人機互動系統

(十)程式語言與編譯系統

(十一)數位棋藝研究

(十二)生物資訊 [7]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19-10-04 [2020-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4) (英语).
  2. (PDF). [2017-01-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10-14).
  3. . finance.ettoday.net (中文(台灣)‎).
  4. . www.cna.com.tw.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中文(台灣)‎).
  5. . [2015-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2).
  6. . [2015-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2).
  7. . [2015-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