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學院
哈佛學院(英文:)為一所坐落於美國劍橋的本科教育機構。學校最初以“新學院”之名於1636年成立,是哈佛大學的源流,並為全美第一所高校。[2]現隸屬哈佛大學文理學院的哈佛學院,是哈佛大學僅有的兩所頒授本科學位的機構之一。[註 1]其以低錄取率見稱[3][4][5],申請者需完成一系列的程序及提供足夠的證書[6]。入學後,學生需完成指定的大學通識教育及個人的主修與選修課程。[7]學院新生均會獲分配入住宿舍,一年後會到各自隸屬的高年級舍堂。[8]本科生可透過42支涵蓋不同體育項目的校隊,參與各類的跨校運動競賽。校內亦設不同的學會及學生組織。[9]
哈佛學院 | |||
---|---|---|---|
哈佛學院紋章 | |||
老校名 | 新學院 | ||
创建时间 | 1636年 | ||
学校类型 | 私立 | ||
院長 | 拉凱什·庫拉納 | ||
人數 | 6,700名(2014年)[1] | ||
校址 | 美國劍橋市 | ||
隶属 | 哈佛大學文理學院 | ||
網站 | college | ||
|
校史
哈佛學院原稱為“新學院”()。學校最初於1636年、由當時的麻省海灣殖民地立法機關立案成立,並在14年後獲頒發憲章以證明其地位。1638年,該學院成為了北美第一家印刷機的所在地,學院後成為了殖民地的主要印刷社。[10][11][12]三年後,學院為紀念捐出自己的圖書館及一半財產的劍橋大學校友、波士頓查爾斯頓部長約翰·哈佛,而改名為“哈佛學院”。學校的第一位教師是納撒尼爾·伊頓校長,但他亦是第一位被解僱的職員(因其管治過嚴)。[13]1642年,學院的第一批學生畢業;23年後,第一位印第安學生在此取得學位。因早期的宗旨只是為殖民地培養優秀管治人才,故學院一直以本科教育為本,直到1782年其開辦第一個研究生課程——醫學研究為止。[14] 發展至今,哈佛學院負責除了教務(由文理學院編制)之外的所有本科生事務,包括住宿分配及體育活動。其管理層保留了最初的名稱——“哈佛學院理事會”。雖稱“學院理事會”,但他們同時也是全大學的校董會。
學術泛論
招生
哈佛學院為著名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4][5],選擇性高,學生需在報名前準備好一系列的文件。所有美國本地或國際學生,均需透過名為“共同入學申請”()的網上系統申請,另需準備 SAT 的寫作及兩門學科的成績報告,高中成績表與推薦信等附加文件亦為必不可少。[6]學院或會安排申請者參與面試及完成學院自定的測試。哈佛最新2018年畢業班的本科錄取率僅為5.9%[15],數據有所上升,但仍為接受率最低的常春藤盟校[3]。
教學
哈佛學院的學生均需完成三部分的學術課程,後多以文學士()或理學士()頭銜畢業。學生需選擇他們的主修課程(在此稱之為“”而非多數學校所稱的“”);他們亦要完成“審美與詮釋理解”、“道德推理”、“世界與社會”、“文化與信仰”、“生命系統科學”、“美國與世界”、“實證與數學推理”及“宇宙與物理學”八大大學通識教育,以及自己的選修()課程。[7]一般而言,文學士學生需四年方能畢業(有些在入學前已有大專教育背景的學生則為三年),理學士則要五年。學院還提供另類學位課程,與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合辦的五年學碩連讀課程為其中的一例。畢業後,學生可獲得哈佛學院的本科及音樂學院的文學碩士學位證明。A·勞倫斯·羅威爾曾表示,哈佛的本科生是“樣樣都懂一些”。[16]
哈佛學院2014-15年度的學費為$40,418,而住宿租金則為$9,009。[17]2007年起實施的財政援助政策,豁免了家庭年收入低於$60,000子女的一切學費及住宿金;那些收入為$60,000-$80,000的,則只需付數千元;而$120,000至$180,000的費用上限不多於他們總收入的10%。[18]
校園生活
體育競賽
體育競賽為哈佛學生校園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校方目前有42支校隊,涵蓋不同體育項目,約有八成的本科生參與其中。[19]現時,哈佛和其他常春藤盟校一樣,不提供體育方面的資助。
住宿安排
所有本科新生均獲安排入住位於哈佛庭院的新生宿舍,第二年起則會轉移至各高年級舍堂。學院目前共有12所舍堂:亞當斯、登斯特、艾略特、柯克蘭、萊弗里特、洛厄爾、馬瑟、昆西、溫斯羅普、卡博特、克利爾及普福爾茨海默。它們均為學院的行政單位之一,由舍長()負責看管,內有駐舍輔導老師()。[8]前9所位於哈佛庭院的南面,接近查爾斯河(故被合稱為“查爾斯河舍堂”);剩餘的三所在距離庭院西北800英里的拉德克利夫方庭內(被稱之為“方庭舍堂”)。
這些住宿安排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由洛厄爾校長一叩洪鐘開創。當時,他希望能於在任期間向每位學生提供在校住宿,以改善學生在外尋房的現象。他也覺得透過建設舍堂的宴會廳及休息室,能促進師生間的交流(學術及非學術)。[20]查爾斯河舍堂的創建,很大程度上建基於耶魯校友愛德華·哈克尼斯於1928年給予的、總值一千一百萬美元的捐款,有關工程亦於次年便展開。[21]在此之前,哈佛學院校友愛德華·沃爾多·福布斯(取得文學士)曾於英格蘭留學,並受到牛津、劍橋的大學書院制啟發。[22]回國後,他極力為哈佛大學爭取位於庭院與查爾斯河之間的土地,後於1918年取得成功。[23]另一方面,方庭舍堂原本只為拉德克利夫學院建設,後因兩者於1977年合併故成為了哈佛大學的一部分。[24]
附註
- 另一所為哈佛擴展學院()。
參考來源
- 截至2014年9月1日. Harvard University. [07-01-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9). .
- Rudolph, Frederick. .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61: 3. ISBN 0-8203-1285-1.
- . Business Insider. 2015.
- Keller, Morton; Keller, Phyllis.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463–481. ISBN 0-19-514457-0.
Harvard's professional schools... won world prestige of a sort rarely seen among social institutions. (...) Harvard's age, wealth, quality, and prestige may well shield it from any conceivable vicissitudes.
Spaulding, Christina. . Trumpbour, John (编). . South End Press. 1989: 326–336. ISBN 0-89608-284-9....[Harvard's] tremendous institutional power and prestige (...) Within the nation's (arguably) most prestigious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 (PDF). PR Newswire(《普林斯頓評論》). 2009 [2014-01-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9-01).
- . Harvard College. 2015 [2015-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 . Harvard College(哈佛學院). 2015 [2015-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 . Harvard College. 2015 [2015-01-17].
- . Harvard College. 2015 [2015-01-18].
- Cambridge Historical Society. . 2012 [2015-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4).
- . Harvard University. [201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1).
- (PDF). Maritime Historical Studies Centre, University of Hull. [2014-0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1-23).
- Samuel Eliot Morison. . 1986.
- . Harvard College. 2015 [2015-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7).
- . The Harvard Crimson(《哈佛大學校報》). 2014-03-27 [2015-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3).
- . Archive.org. [2015-01-13].
- . Harvard College. 2015 [2015-01-16].
- Rimer, Sara; Finder, Alan. . The New York Times. 10-12-2007 [2015-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 . Harvard College. 2015 [2015-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In fact, nearly 80 percent of our students are involved in some kind of athletics
- Morison, Samuel Eliot. . 1936: 476–478.
- Bethell, John. .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02–103. ISBN 978-0-674-37733-2.
- . 2008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 Sacks, Benjamin J. . 84.2 (June 2011): 286–317. The New England Quarterly.
- Sofen, Adam A. . 1999-04-21 [2015-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