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锜
唐锜(1493年-1559年),字子荐,号池南,雲南晉寧州(今云南省晋宁县)人,明代官员。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1]。官至河南僉事。
唐锜 | ||
---|---|---|
![]() 位于黄帝陵的「汉武仙台」碑,碑文由唐锜所书。 | ||
大明河南按察司僉事 | ||
籍貫 | 雲南雲南府晉寧州 | |
字號 | 字子荐,號池南 | |
出生 | 弘治六年(1493年) | |
逝世 |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唐锜出身于晋宁唐氏家族,祖籍浙江淳安,为唐佑之子,亦有说法为唐佐之子[2]。唐锜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中举,嘉靖五年(1526年)中进士,成为晋宁唐家唯一金榜題名之人[3]:83,87,674,686。
嘉靖十年(1531年)任直隸定远知縣,当地人民感其有德行,为之立生祠。升监察御史,巡按陕西,參劾陝西按察使劉雍、右參議喬英貪縱,結果經巡撫趙廷瑞複核,認為所奏不實,唐锜遭降級外任[4]。累官河南按察司佥事[3]:127[5]:8[2]。唐锜处事严明果决、淡泊金钱、多为百姓谋利,因此得到百姓的爱戴[2]。因忤权要,致仕归。回乡后,与当时謫居雲南的杨慎结为文字友,为“杨门六学士”之一[1]。
著作
有《百泉吟》传世[7]:
- 霭霭苏门山,源泉在其下。百泓翻沙涌,一息未曾舍。吐珠疑蛟龙,毋乃好事者。孰知造化力,一气为陶冶。汇潴涵清深,奔流纵哀泻。日月倒云天,鸢鱼杂萍槚。 时有绿发翁,采莲自成把。盘足青石桥,同心共杯斝。 长啸入青冥,清风满林墅。昔闻孙处士,音高和弥寡。 亦有邵尧夫,寒暑无冬夏。千古羲皇心,浮云薄车马。 卫武复寥寥,凭谁陈《大雅》。月明见太行,澄澄落檐瓦。
参考资料
- 何俊飞. . 滁州日报. 2017-12-22 [2020-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0).
- 章辉; 殷亚林; 朱红华.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8, (2).
- 凤凰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2009.
-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二百五十七》:嘉靖二十一年正月庚寅 先是巡按狹西御史唐錡劾按察使劉雍、右參議喬英各貪縱不職行巡撫都御史趙廷瑞覆按無狀,詔降錡一級,外任用。
- 凤凰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2009.
- 梁公卿. .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4.
- 《古今圖書集成》
官衔 | ||
---|---|---|
前任: 劉學易 |
明朝袁州府推官 嘉靖年間-1544年 |
繼任: 李遇春 |
前任: 張澤 |
明朝袁州府同知 1545年-1547年 |
繼任: 楊大章 |
楊門六學士 |
---|
楊士雲 - 李元陽 - 張 含 - 王廷表 - 唐 錡 - 胡廷祿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