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魚

唐魚學名),又稱白雲山魚白雲山燈白雲金絲魚紅翅魚紅尾魚金絲燈廣東細鯽潘氏細鯽,是輻鰭魚綱鲤形目鯉科的一

唐魚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科: 鲤科 Cyprinidae
属: 唐鱼属 Tanichthys
种: 唐魚 T. albonubes
二名法
Tanichthys albonubes
Lin, 1932[2]
異名
  • Aphyocypris pooni
    Herre, 1939

分布

唐魚由中國魚類學家林書顏於1932年在白雲山發現,一度被認為已經於野外滅絕,至近年才重新於野外發現。目前分佈在广州白雲山的小河,以及从化花都深圳汕尾惠州,唐魚亦發現於越南北部廣寧省下龍流域,在澳洲哥倫比亞馬達加斯加曾發現水族養殖逃出的個體。2009年香港嘉道理農場中國科學家海南發現新的唐魚野生族群。

現被列入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瀕危等級設為絕跡,並列入《國家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中,而唐魚的香港種群已滅絕,粉嶺的唐魚發現地亦已建作公共屋邨。

特徵

本於魚體細長呈綠色,身上有一條帶藍色的金黃色條紋,從眼睛一直延伸至尾柄末端,在有紅斑的黑斑處結束。背鰭、腹鰭和臀鰭的邊緣呈紅色,黃色或白色,鱗片有黑邊。體長約4公分。

生態

本種是唐魚屬Tanichthys)的模式種,模式標本產地為廣州白雲山。多棲息於在淡水溪流。1980年代時曾以為唐魚已抵抗不了過度伐林引致土壤侵蝕,河流改道,污染以及食蚊魚入侵種競爭等環境退化問題而野外滅絕,但其後於2007年在廣東從化增城找到了小群的野生唐魚。廣州水生動物救護中心曾多次進行唐魚的人工放流。屬雜食性,喜群游,性情溫和。

經濟利用

人工飼養個體常見,為受歡迎的觀賞魚,適合生活於弱酸水中,性情溫和,主要活動於水中上層。接受食物很廣,可餵食一般乾糧或紅虫,可與其他大小相近的魚類混養,容易飼養。雌魚肥碩夏季可移至室外飼養。可容忍低至攝氏5度的水溫。繁殖是以散性卵的方式,人工環境下易繁殖,但應保護魚免受親魚吞食。本種在人工養殖下亦繁殖出多種變種

参考文献

  1. Cui, K.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1. [10-03-2013].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相关条目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鱼纲(Pisces)
中文名学名保护级别
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
(Sciaenidae)
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II
(SCORPAENIFORMES)杜父鱼科
(Cottidae)
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II
刺鱼目
(GASTEROSTEIFORMES)
海龙科
(Syngnathidae)
克氏海马Hippocampus kelloggiII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胭脂鱼科
(Catostomidae)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II
鲤科
(Cyprinidae)
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II
大头鲤Cyprinus pellegriniII
金线鲃
(指名亚种)
Sinocyclocheilus grahamiII
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I
大理裂腹魚Schizothorax taliensisII
鳗鲡目
(ANGUILLIFOMES)
鳗鲡科
(Anguillidae)
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II
鲑形目
(SALMONIFORMES)
鲑科
(Salmonidae)
四川哲罗鱼Hucho bleekeriII
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II
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
鲟科
(Acipenseridae)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I
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I
匙吻鲟科
(Polyodontidae)
白鲟Psephurus gladiusI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