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化

商品化专指原本不属于买卖流通和通过货币实行交换的事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转化或变异为可以进行买卖和货币等价交换。

优点

商品化让人类的社会生产与分工进一步细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社会总福利

缺点

并非任何产品都适合商品化,对不适合商品化的产品如果强行商品化,会产生两种结果,要么对社会造成伤害,或者是被完全抛弃。如基础的医疗服务,药品等,商品化后可能会出现经济窘困的人群无力支付高昂的费用,导致人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又或者因为市场需求量过小,某些药品被制药商放弃生产或停止研发。

批評

一般人講過商品化通常都有负面的意味,马克思更是嚴厲批評商品化對社會的衝擊。其中,對商品化最主要的批評是它忽略了個人往往很難忍受不斷改變的市場。

教育商品化

所謂「教育商品化」就是「教育市場化」與「教育企業化」,也有「教育产业化」之称,要達到此二化,首先政府國家就要退出教育部門,逐年減少對各級學校的教育預算支出,才能放任市場經濟機制介入與支配,也才能迫使大學淪為販賣文憑的「學店企業」,從而,在服膺「最大效益/最小成本」的企業營利公式指導下,授課性教育軟硬體設備(譬如教室、電腦室、英語教室與實驗室等)的投資一定遠遠優先於課餘性教育軟硬體設備的投資(例如宿舍教育、社團教育、圖書館的書籍採購、K書空間、不受他人打擾的學習討論空間,與供學生們辦活動的公共空間等)。

這一方面,前者投資是校方無法推諉轉嫁給學生們自行承擔或解決,例如,在超收學生後,教室太少,總不能要求學生們自己出錢增建教室、在校外租教室或晚上十點上課?而後者投資則很容易推諉轉嫁給學生們自行處理,如校方刪減社團經費可由社團向社員收費補足、透過形式上「公平」的抽籤將學生趕出去租住校外宿舍等等。

另一方面,則是長期沿習而未加批判反省的「學分主義」大學教育思維,強化了上述前者投資遠遠優先於後者投資的普遍現象。所謂「學分主義」,就是以設定為「學分」的課業學習才是大學教育的核心內容,而宿舍教育、社團教育、圖書館的使用與擴充與課外活動等等,向來不被設定為大學「學分」,因此,就被既有的大學教育主流思維視為邊緣、可有可無的位置,所以,也就反應在校方的投資與經費運用的決策上,當校方為了增加營收而超收學生,卻不增建宿舍,宿舍短缺危機就不斷惡化了。推動教育商品化的國家以歐美國家為主,由于教育商品化不全是好的,近年來很多教學團體都反對教育商品化。

藝術商品化

指把藝術的劳动成果用于交换,以物质来实现其使用价值。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