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食顺序

喂食顺序(或译饲喂顺序馈给次序英語:),指的是音位学历史语言学中音位学规则的顺序:当规则A生效后,创造了规则B生效的条件,否则规则B无法生效,则称规则A、B的顺序为喂食顺序。直观表述如下:

若规则A是 x → y,规则B是 y → z,这就是喂食顺序:

  1. A: x→y
  2. B: y→z

相反,若当规则A生效后,规则B生效的条件被破坏,即规则B无法生效,则称为夺食顺序

例子

英语中有个很好的例子。此处规则B是前声门化,指的是词尾复辅音中所有清塞音发生声门化。比如单词looked,它的底层形式/lʊkt/,发音为 [lʊʔkt]。规则A是强塞音插入,指的是在词中插入一个清塞音,如在单词prince /prɪns/ 中插入清塞音 *t,发音变为 [prɪnts]。这就是喂食顺序,规则A为规则B创造了条件,最终prince 发音为 [prɪnʔts]

反喂食顺序

喂食顺序反过来就是反喂食顺序,即

  1. B: y→z
  2. A: x→y

法语中有个例子:petite nièce(“小侄女”)的底层形式为/pətitə njɛs/,表层应该发音为 [pətit njɛs]。规则B为在另一个辅音之前,删除词尾辅音;规则A为删除词尾的 /-ə/。如果规则A先生效,结果就会是 [pəti njɛs]

反喂食顺序经常会造成音位学上的不透明。此处规则B就是不透明的。

历史语言学中,一系列反喂食顺序的规则又叫链变

  • a→b→c→d

最终只有一个规则可以生效。原来是c的变成d,原来是b的变成c,原来是a的变成b,本质上相当于往右推移了一格。例如元音大推移,原来的长前元音抬高,原来的前高元音变成双元音

  • /aː/→/ɛː/→/eː/→/iː/→/əi/

另见

  • 优选理论

参考资料

  • Gussenhoven, C. & Jacobs, H. (1998). Understanding Phonology. Arnold, Londen.
  • Jensen, J.T. (2004). Principles of Generative Phonology: An introduction.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