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聖安宮

基隆聖安宮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基隆市中山區仙洞中山三路111巷59號
創建年份 1967年
主神 媽祖
例祭 農曆三月廿三

基隆聖安宮,是位於臺灣基隆市中山區仙洞、大甲鎮瀾宮的首座分香廟。

歷史

戰後初期,基隆港缺少工人,大甲人霜進便號召親族投資、組織公司,介紹大甲故鄉的親友到基隆工作,興起第一波移民潮。大甲媽是這些大甲工人心靈的寄託,遇到不順利事情,第一想到的就是回鄉拜媽祖,但隨著歲月過去,在基隆落地生根的鄉親越來越多,就有向鎮瀾宮恭迎大甲媽分靈的計畫。[1]

1958年農曆三月,在基隆碼頭工作的大甲鄉親組成進香團,隨大甲鎮瀾宮天南下北港朝天宮朝聖,當時進香團擲筊選為當年迎接大甲媽回駕大甲時的頭香團體,就此開啟大甲媽移民回鎮瀾宮搶香先例並延續至今。同年農曆五月,仙洞地區鄉親再由霜宗率領回大甲鎮瀾宮恭請聖母(六媽)蒞臨基隆仙洞地區遶境,並恭奉於仙洞巖[2]

該年農曆十月進香團三度前往大甲鎮瀾宮,經當時主委郭金錕同意將六媽分靈至基隆[2]。依鎮瀾宮廟誌記載,為農曆十月十六日從鎮瀾宮分靈一尊媽祖[3]。為求聖地平安遂將安座處所命名「聖安宮」[2],1967年正式於中山三路現址建廟[4],是基隆地區唯一也是第一座分靈自大甲鎮瀾宮的廟宇[5],廟址是中山區中山三路111巷59號[6]

在基隆類似的還有由來自梧棲的碼頭工人從梧棲朝元宮迎靈而建的新朝宮[7]

1968年2月10日,基隆市政府和觀光協會會同軍方勘查中山區仙洞巖。民間向市府申請興建聖安宮,計劃以五百萬元經費,分五年完成,除聖安宮建築費用外,其餘作為整理週圍環境及開闢公園經營。軍方勘查後同意解除仙洞崖山頂的要塞地帶。[8]

1993年新廟破土興建,歷經近二十個年頭完成大廟內部工程設施[2]。由貿易商吳文貫捐贈樟木作五尺一寸的鎮殿媽祖、及兩尊四尺二寸的仙女,於2012年11月25日開光[5]。次月12月4日起一連舉辦三天上聖母入火安座典禮時,大甲鎮瀾宮由董事長顏清標、台灣媽祖聯誼會會長郭銘坤恭迎大甲媽首度北巡至基隆祈福遶境,並駐駕聖安宮至入火安座圓滿[2]

祭祀

因聖安宮有寬闊的停車場,適合停放遊覽車,許多遊客是先到仙洞巖上方的聖安宮進香,再從仙洞公園旁的階梯步行下仙洞巖參觀[9]

長年記錄聖安宮活動的文史工作者尹德根指出,聖安宮於每年農曆三月二十日組團返回鎮瀾宮謁祖進香,廟內的神轎、陣頭與祭典儀式,皆與鎮瀾宮完全一致。每年遶境起駕時,聖安宮媽祖會從中山三路111巷舊路步道下山,再從西岸16號碼頭上車出發,為的就是讓巷弄間的信徒膜拜。返大甲進香時,會受到鎮瀾宮全體董監事及五大團熱烈接駕,及在地居民沿途設香案迎接。[10]

參考

  1. 吳敏菁. . 《中國時報》. 2005-04-29 (中文(台灣)‎).
  2. 王世明. . 《台灣新生報》. 2012-11-29 [2019-12-31] (中文(台灣)‎).
  3. 陳世宗. . 《中國時報》. 2013-04-30 [2019-12-31] (中文(台灣)‎).
  4. 林欣漢. . 《自由時報》. 2017-04-18 [2019-12-31] (中文(台灣)‎).
  5. 陳世宗. . 《中國時報》. 2012-11-26 [2019-12-31] (中文(台灣)‎).
  6. 曹憶雯. . 《聯合報》. 2018-01-09 [2019-12-31] (中文(台灣)‎).
  7. 俞肇福. . 《自由時報》. 2020-04-24 [2020-10-05] (中文(台灣)‎).
  8. . 《經濟日報》. 1968-02-11 (中文(台灣)‎).
  9. 張源銘. . 《聯合報》. 2005-12-21 (中文(台灣)‎).
  10. 林欣漢. . 《自由時報》. 2019-04-25 [2019-12-31]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