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正

夏小正》為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農事曆書,原为《大戴礼记》中的第47篇。

夏小正原文收入《大戴禮記》中,在唐宋時期散佚(而大戴禮記亦有一半同時散佚)。現存的《夏小正》為宋朝傅崧卿著《夏小正傳》把當時所藏之兩個版本《夏小正》文稿匯集而成。但因經文與傳文(以自己的文字解釋)在篇章中混集而沒有說明之關係,《夏小正傳》中不盡是原來之全部篇章。

因原稿散佚與成形之問題,成稿年代争论很大,但一般认为最迟成书在春秋时期[1];據西汉时期的《史記‧夏本紀》載:「太史公曰: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故人們認為是孔丘及其門生考察後所記載下的農事曆書,所收錄之有關夏朝的也多是物候等文化訊息。

內容

書中除二月、十一與十二月外,每月載有確定季節的星象(主要是拱極星象與黃道星象)以指導務農生產,另外亦有記載當月植物之生長形態、動物之活動習性與祭祀(亦為物候學之重要典籍)。

由於內容涉及星象與農業賴以使用之曆法的關係,對古代天象與先秦曆法研究也有相當重要之參考價值。

參見

  1. 《礼记·礼运》: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干焉。坤干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证明孔子时已有《夏小正》一书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