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罗贝勒
贝勒一词原为明代女真贵族称号,即金代“勃極烈”的异译,汉译为“王”。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贝勒成为其宗室封爵名,在天命年间置四大貝勒共议国政。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其中设多罗贝勒封号,为第三等爵,位次多罗郡王而高于固山贝子,亦可用以册封蒙古贵族。「多羅」满语意為一隅、一角。
多罗贝勒(满语:,转写:doroi beile[1][2]),簡稱貝勒,为清朝宗室爵位。
無論是皇帝的兒子還是其他皇族的兒子,都有可能被晉封貝勒。不過,任何爵位還是得經過皇帝的冊封,才能得到,也就是說,只有被冊封為『多羅貝勒』這個爵位的人,才能稱為『貝勒』,不是天生就能獲得,也並不侷限於皇子或是宗室。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