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舞火龍

大坑舞火龍香港大坑傳統舞火龍習俗,最早於19世紀末出現,實際上由何時開始則無從稽考。2011年5月23日,大坑舞火龍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2]

中秋節
大坑舞火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香港
分类民俗
序号453
编号项目Ⅹ-5
登录2011年5月23日
灣仔修頓球場舉行的大坑舞火龍表演

歷史

據說於1880年的中秋節前夕的一晚,颱風吹襲大坑村,有一條大蟒吞食裏的家畜,被村民合力打死於破屋內。翌日,颱風過後,大蟒蛇屍體失蹤,大坑村發生瘟疫,多名村民病亡。

當時有村中父老表示獲菩薩報夢,於中秋佳節舞火龍繞村遊行,同時燃燒炮竹,便可驅瘟疫矣。由於炮竹內含琉璜白藥,加上香火便可驅瘟疫。村民發現此古老良方奏效大喜,自始每年紮製火龍巡行全村。[3]

舞火龍只在香港日佔時期停辦3年,第17任香港總督金文泰更曾就舞火龍向大坑居民頒發獎狀。[4]

過程

火龍晚上6時許在大坑蓮花宮點睛開光 [5],至7時許,再於安庶庇街插香後起龍,先到浣紗街對嘉賓作致敬禮,多數會打龍餅(喜結龍團),之後會按傳統遊街(火龍會在大坑的街道上舞動),途徑浣紗街新村街施弼街京街書館街等,遊街完畢回到浣紗街拔香,將火龍身上燒剩的香派送給市民和遊客,重新插香後,會在浣紗街表演至10點左右[4]。整個儀式可分為「火龍過橋」、「火龍纏雙柱」、「綵燈火龍結團圓」三部份。自2010年起,火龍更在中秋正日10時左右舞至鄰近的維多利亞公園中秋綵燈會[6]

從前,節日完畢後,習慣把火龍拋下銅鑼灣避風塘的海底,以示「龍歸天」,但近年為免污染海水,於深夜用貨車送到焚化爐去,變作「飛龍在天」。

特色

火龍的製作講究。龍身全長220(67),分成32節,先以粗麻繩紮成龍骨,再用紮成(現改用珍珠草)龍身。龍頭由藤條屈曲為骨架;龍牙以鋸齒的鐵片造成;雙是手電筒舌頭片。帶引舞龍的珠球是個插滿線香的沙田柚,一共兩個[6]

舞龍時,全條龍身都插上火紅的長壽香[3],在夜間舞動,點點星火,十分可觀。

舞龍健兒不論是否大坑居民均可參與。[4]

活動

2013年的大坑舞火龍活動於9月18日至20日晚上7時30分至10時30分舉行,巡經路線包括蓮花宮浣紗街安庶庇街新村街布朗街華倫街[7][8]

交通

香港電車
高士威道電車站(需沿銅鑼灣道步行前往)
巴士(需沿銅鑼灣道步行前往附近的巴士站或巴士總站)

參考資料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大坑舞火龍
  1. 香港四項目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民網,2011年6月3日。
  2.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存檔,存档日期2011-11-24.,2011年9月12日查閱。
  3. 大坑火龍起源,大坑坊眾福利會,2011年9月12日查閱。
  4. 列國家級非遺 青年參與驟增 大坑火龍中秋夜維園助興 存檔,存档日期2014-12-18.,香港商報,2011年9月8日。
  5. 華人廟宇委員會──大坑蓮花宮(蓮花街),2011年9月12日查閱。
  6. 香港中秋節 – 香港旅遊發展局 存檔,存档日期2012-09-30.,2011年9月12日查閱。
  7. 一連三日 大坑舞火龍 《明報》 2012年9月30日
  8. 港島大坑按照傳統舞火龍 《明報》 2012年9月30日

參見

  • 薄扶林村舞火龍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