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爺廟

大士爺廟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嘉義縣民雄鄉中樂村中樂路81號
創建年份 1923年
主神 觀音菩薩,大士爺
例祭 農曆七月廿一至廿三

大士爺廟,是位於臺灣嘉義縣民雄鄉中樂村的廟宇,主祀觀音菩薩大士爺,為嘉義縣三級古蹟

沿革

光緒年間,打貓地方人士簡貴、許國瀾等組成神明會「大士爺會」,分為頂街、下街、小普三個大士爺會,每會員出資銀圓壹圓,當時尚未建廟[1]

因香火鼎盛,1923年,地方人士許滄明、劉廷輝、蔡麟、何立等人,倡議建廟,以1906年梅山地震倒塌的慶誠宮杉木、石珠、石板、石柱、石獅等唐山建材,鳩工建廟,並將中樂村民劉本房屋買下,拆遷後作為廟宇東側土地[1]。1923年以重建「慈濟寺」之名義建立[2][3]。完成後將震塌的慶誠宮媽祖、陳聖王廟開漳聖王合祀於殿內[4]

在台灣人的信仰中,大士爺算是極少數沒有具體甚至固定形雕像讓信徒膜拜的神祇,每年只在中元普渡祭祀時才以色紙糊成傳說中的兇惡模樣[5]。此廟的大士爺過去也僅以牌位供奉[6]。建成後,日本政府鐵道局順應地方士紳之要求,於每年大士爺祭典期間,北起斗六(一說彰化、員林)、南至新營對開加班火車,以方便信眾祭拜[1]。1930年重修[4]。二次大戰期間,1945年2月14日下午,一顆炮彈偏離轟炸目標民雄放送所,在此廟前爆炸,一塊砲彈碎片射入廟內嵌在迴廊斗拱的橫樑上,躲入廟中的民眾則無傷[7]

戰後廟址為中樂路81號[3]。1985年被列為三級古蹟[2][8],翌年更名「大土爺廟」[2]。1980年代末發生十八尊羅漢被竊[9]

1992年底,廟方開始規劃修護工程,但再遭921地震1999年嘉義地震辦理變更設計,且牽涉追加工程金額逾50%以上不得採限制性招標及逕洽原承包廠商議價等問題,致須終止原契約重新辦理發包事宜[8]。2002年9月10日,修護正式動工,耗資新臺幣二千六百卅七萬元,由內政部補助總經費九成,廟方自籌款約二百多萬元,董事長許英訓邀請縣文化局文化資產課長張正言、民雄鄉公所社會課長吳秀紋等人參加動工儀式[10]。修護項目包括三川殿整修、前後過水廊及丹墀修復、正殿修護、後殿及耳房修復、龍虎邊配殿修復、蟲蟻防治、水電、消防及環境整理等工程,但因承包商拆卸屋樑時發現實際腐朽情形與設計有諸多不符之處,遂2003年5月1日起停工辦理變更設計,縣府再召開三次變更設計審查會通過修正案,追加工程費約五百萬元[8]。2005年11月27日修護完工,重開廟門[6]

2005年完工後,廟方將在1999年於民雄鵝肉街設立臨時廟宇的虎爺神像、慶誠宮的開基虎爺一同入廟[11]。同年12月6日,安座軟身木雕大士爺神像,改變此廟無大士爺神像的歷史[6]。廟內人員依然對大士爺應不應該有神像的意見紛歧,遂均收藏在正殿神龕左側,平常信眾無法參拜[12]

2020廟方進行整體整修,目前廟內資產多數搬移至對面空地,也造成對面小型攤販空間縮減.

祭祀

「大士爺文化祭」時民雄鄉中樂路與昇平路一帶。

大士爺普渡祭是民雄鄉中樂、西安、東榮三村的宗教盛會[3]。在1916年報導時,嘉義打貓大士爺就已與嘉義城隍爺北港媽祖大莆林水鬼齊名[13]。大士爺、民雄鬼屋柳相士被譽為「民雄三寶」[14]

此祭源自乾隆年間,因常發生泉漳械鬥,雙方議和後商定於七月間為死者超度。但漳州與泉州人不願同時祭拜,又當時並無建廟,耆老乃以祭場為中心,住東側的眾以農曆七月一日起三天舉拜稱為「頂街大士爺普」的祭祀,住西側的眾以七月廿一日起三天舉行稱為「下街大士爺普」的祭祀,兩者統稱「大普」,各行其是。後來增加月底的小普,又稱「囝仔普」,是相傳大普時擺普渡祭品的孤棚傳出小孩子的嬉鬧與哭泣聲,一些小孩有被沖煞情形,法師認應另予祭祀,而定月底前一日為「小普」。頂街、中元、下街、小普供祀之紙紮物有別,擺置地點也不同,除下街外僅擺男堂、女室及觀音亭,小普的大士爺紙紮神像則是童稚臉。[1]

戰後初期,政府推行節約拜拜運動,鄉長何甘棠乃將這些祭祀統一於下街的七月廿一日起三天舉行[1]。這三日,廟宇周邊夜市攤商會有多家攤販專賣雨具,較普遍講法是祭典期間必會下雨,廟方說應是業者為吸引人潮所衍生的說法[15]

普度為水陸兩路大普度,陸上孤魂有燈篙指引,水中孤魂則由水燈接引[16]。主要普度單位有五個,合稱「五大柱」[17]。廟董許錦棟表示,大士爺像採坐姿、手持四角形旗、頭頂有觀音大士圖像,藍色臉、紅色長舌頭,先置民雄國小禮堂,等待農曆七月二十一開光,坐鎮法會會場時,此紙像會不斷點頭[18]。隨大士爺紙紮神像同時擺設的紙紮物,有翰林院、男堂、女室、三界亭、觀音亭、山神、土地神等[1][5]。水燈施放地點為文隆村鴨母坔[16],文隆橋畔[15][17]。祭畢之當天深夜子時,以三天來信眾所拜拜的冥紙,堆積於曠地點燃後,將大士爺紙紮像及翰林院、男堂、女室,連同隨護的土地、山神一併焚化[16]。火化地點為中山高速公路民雄交流道附近[15]

2000年代初,在許英訓建議下,廟方恢復中斷數十年的囝仔普。廟方會採買玩具、糖果餅乾做為祭品,囝仔普結束後,送給鄉立托兒所、幼稚園孩童。[19]

参考文献

  1. 李滄彬. . 《聯合報》. 2000-08-22 (中文(台灣)‎).
  2. 黃福生. . 《天眼日報》. 2009-09-10 [2019-09-12] (中文(台灣)‎).
  3. 朱惠如. . 《聯合報》. 2007-08-21 (中文(台灣)‎).
  4. . 《中國時報》. 1996-03-02 (中文(台灣)‎).
  5. 吳志明. . 《中國時報》. 2002-08-29 (中文(台灣)‎).
  6. 蔡長庚. . 《中國時報》. 2005-12-06 (中文(台灣)‎).
  7. . 《中國時報》. 1994-09-28 (中文(台灣)‎).
  8. 謝敏政. . 《中國時報》. 2003-11-29 (中文(台灣)‎).
  9. 江俊亮. . 《中國時報》. 1996-10-08 (中文(台灣)‎).
  10. 吳志明. . 《中國時報》. 2002-09-11 (中文(台灣)‎).
  11. 李宗祐. . 《蘋果日報》. 2017-10-04 [2019-09-12] (中文(台灣)‎).
  12. 林宜樟. . 《自由時報》. 2014-07-25 [2019-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8) (中文(台灣)‎).
  13. . 《台灣日日新報》. 1916-09-30 (中文(台灣)‎).
  14. 林宜樟. . 《自由時報》. 2019-08-14 [2019-09-12] (中文(台灣)‎).
  15. 曾迺強. . 《自由時報》. 2017-09-12 [2019-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6) (中文(台灣)‎).
  16. 蔡長庚. . 《中國時報》. 2007-09-04 (中文(台灣)‎).
  17. 曹馥年. . 《聯合報》. 2010-09-01 (中文(台灣)‎).
  18. 陳永順. . 《聯合報》. 2011-08-17 (中文(台灣)‎).
  19. 呂妍庭. . 《中國時報》. 2010-09-08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大士爺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