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 (臺北市)

大安,舊名大灣臺北市地名。清治、日治初期稱為大安庄,北接上埤頭庄中崙庄,西面三板橋庄古亭村庄林口庄,南鄰頂內埔庄下內埔庄,東為興雅庄三張犁庄六張犁庄[1][2]。1920年臺北市成立時,改制為不設町的郊區「大字」,分為十二甲龍安坡坡心三個小字,與中崙六張犁同為當時臺北市之東界。1922年臺北市西側大字撤除重劃為,大安西側變為幸町東門町福住町錦町古亭町水道町[3]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大安的範圍約為今大安區忠孝東路三、四段、濟南路三段、仁愛路三、四段、信義路三、四段、和平東路一、二段、辛亥路二段、新生南路一~三段、建國南路復興南路敦化南路、安東街、永康街、青田街、溫州街、金華街、通化街等。本區西半部學校林立,在日治時代晚期也發展出一些新興住宅區。

戰後大安六張犁下內埔福住町錦町合併為大安區,1990年由16區改為12區時富田町頂內埔)劃入大安區、六張犁東半部劃歸新設之信義區

小字

日治時期大安下轄「十二甲」、「坡心」、「龍安坡」三個小字

十二甲

地名起源於拓墾當時的地基共計十二甲,原點在忠孝東路三段臺北科技大學一帶。轄區為今大安區西北部民輝、民炤、昌隆、誠安、義村、和安等里及大安、福住、仁愛、仁慈各里一部分。大致在新生南路一段以東,東至復興南路東側一帶,北至縱貫線鐵路,南以信義路為界,尚包括國際學舍之西、南邊附近。[4][5]

龍安坡

原作龍安陂。地名源於當地一名為龍安的池塘,確切位置以難考。轄區為今大安區中部龍安、龍坡、龍門、龍淵、新龍、龍生、龍陣、龍圖、住安等里及群賢里部分。約略在金華女中、麗水街南段、泰順街北段以東,郵政總局、建安國小、復興南路二段以西,信義路以南至臺灣大學北部。[4]

坡心

原作陂心。原為一佔地一百餘甲的大埤,位於今日仁愛路四段以南,敦化南路、安和路、通化街及樂利街到和平東路二段之間。日治時期,埤水漸乾,填土成地。轄區為今大安區東北部的建安、建倫、光武、德安、敦煌、敦安、義安、通安、通化、臨江、法治、全安等里及仁愛、仁慈、龍雲三里一部分。今臨江街夜市旁的坡心市場即以此為名。[4][6]

設施

  • 日華紡績株式會社(十二甲)
  • 台北工業學校(十二甲,現台北科技大學)
  • 幸小學校(十二甲,現幸安國小)
  • 台北第三中學校(十二甲,現師大附中
  • 台北商工專修學校(十二甲,現大安高工
  • 台北市立商業實踐女學校(十二甲,現金華國中)
  • 錦小學校(龍安坡,昭和國民學校、現龍安國小)
  • 師範學校附屬第二國民學校(龍安坡,現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小)
  • 大學官舍(龍安坡)

新興住宅區

  • 大安町(台北工業學校一帶)
  • 堀川町(現仁愛路、新生南路一帶)
  • 昭和町(大學官舍一帶,現和平東路、青田街、溫州街一帶)
  • 三笠町(昭和町以東,現和平東路二段與瑞安街交叉口一帶)

相關項目

參考文獻

  1. 曾迺碩. .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8.
  2.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19-03-06].
  3.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19-03-16].
  4. . 臺北市政府. [2019-03-19].
  5. . 中華民國內政部 地名資訊服務網. [2019-03-18].
  6. . 中華民國內政部 地名資訊服務網. [2019-03-18].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