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校院籃球運動聯賽

大專院校籃球運動聯賽英文University Basketball Association縮寫UBA)前身為全國大專盃籃球錦標賽,現是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最高級別的籃球聯賽,由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主辦。

大專校院籃球運動聯賽
当前赛季、赛事或届次: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109學年度籃球運動聯賽
运动籃球
創立1987年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应届冠軍公開一級
男:健行科技大學
女:世新大學
公開二級
男:臺北市立大學
女:國立臺北大學
一般級
男: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女:朝陽科技大學
奪冠最多公開一級
男: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12)
女:中國文化大學 (16)
一般級
男: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5)
女:朝陽科技大學 (6)
電視轉播Eleven SportsMOMOTV
官方網站UBA

簡介

本賽事於76學年度(1987-88年)在教育部的指導下開始辦理,是仿照全美大學體育協會之組織構想與方式,將原全國大專盃籃球錦標賽改為聯賽方式,並區分為大學院校及專科學校兩個聯盟,各經由

由於球隊分級制度不夠健全,導致各隊實力強弱懸殊。大專院校體育總會籃球委員會進行改革,將大學與專科兩組中以球員實力細分為甲、乙兩組。但因大學甲組與專科甲組裡,有少許球隊之球員組成是以國手為主要班底,為了建立起公平及兼具挑戰性之賽制,逐漸改革成目前實行以實力分為三級和依學校所在地分區之制度。

本賽事原由教育部直接委託輔仁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等大專院校承辦,直至88學年度(1999-2000年)改由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主辦。

94學年度(2005-06年)起UBA開始與超級籃球聯賽進行切割,球員只能代表其中一邊出賽。100學年度(2011-12年)起公開女一級也開始逐年與女子超級籃球聯賽切割。

108學年度,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影響,男子公開一級8強不開放觀眾入場觀賽,觀眾只能收看電視及網路轉播。為UBA史上頭一次的無觀眾比賽。

參賽資格

每校公開男生組、公開女生組、一般男生組及一般女生組各以參賽1隊為限。凡曾報名參加SBL或WSBL之球員,無參賽資格。

分組方式

男生組

比賽分級為公開組第一級、公開組第二級與一般組共三個級別,其中公開組第一級與二級存在升降關係。

公開組第一級共有16支球隊,由上一年度之第1名至第12名之球隊與公開組第二級第1名至第4名之球隊所組成。公開組第二級由上一年度之公開組第一級第13名至第16名之球隊、公開組第二級第5名球隊及招收運動績優生或一般組自願升級之球隊組成。

一般組則為未具公開組參賽資格之球隊。

女生組

比賽分級為公開組第一級、公開組第二級與一般組共三個級別,其中公開組第一級與二級存在升降關係。

公開組第一級共有12支球隊,由上一年度之第1名至第10名之球隊與公開組第二級第1名及第2名之球隊所組成。公開組第二級由上一年度之公開組第一級第11名及第12名之球隊、公開組第二級第3名至第5名之球隊及招收運動績優生或一般組自願升級之球隊組成。

一般組則為未具公開組參賽資格之球隊。

賽制

預賽階段

16支球隊進行單循環比賽,取前8名晉級至決賽。9~12名可以保住明年賽季席次;13~16名則會被降到公開二級,與公開二級前4強交換。

決賽階段

  • 原定賽制(至105學年度止)

採8強單淘汰賽制。預賽前8名分區,(第一區)第一名對上第八名、(第二區)第二名對上第七名、(第三區)第三名對上第六名、(第四區)第四名對上第五名。第一區勝者vs第四區勝者、第二區勝者vs第三區勝者,贏者進入冠軍賽,敗者進入季軍賽。

  • 106學年度

從106學年度起,UBA8強賽比照HBL,採單循環賽制,前4名取得小巨蛋門票。

公開男生組第二級

  • 預賽階段:採分區進行單循環比賽,各區以8支隊伍為原則。各區按報名參賽隊數比例取晉級複賽隊數(合計24隊)。另外上一年度之公開組第一級第13名至第16名之球隊、公開組第二級第5名球隊的分佈區域再增額錄取8隊。分組原則如下:
    • 第一區(又細分為北一區及北二區):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金門縣。
    • 第二區: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
    • 第三區:臺中市、南投縣、彰化縣。
    • 第四區: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
    • 第五區: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澎湖縣。
  • 複賽階段:32支球隊分成甲、乙、丙、丁等四組進行單循環比賽,按預賽各組成績排序編配,並保留預賽成績,取各組前四名晉級至複賽。
  • 決賽階段:採單淘汰制,排定方式按各組複賽名次抽籤決定。第一輪負者併列第9名,第二輪負者併列第5名,前4名取得下學年度升至公開一級。

原先

  • 預賽階段:12支球隊分成兩組進行單循環比賽,取各組前四名晉級至複賽。另外各組第5名及第6名之球隊進行第二階段的單循環比賽(外卡賽),此階段保留預賽成績,並取前二名之球隊晉級至複賽。未晉級之球隊,將以第二階段比賽成績作為決賽成績,依序排名為第11名及第12名,並在下學年度被降至公開二級。
  • 複賽階段:10支球隊進行單循環比賽,並保留預賽成績,取前四名之球隊晉級至決賽。而未晉級之球隊,將以此階段比賽成績作為決賽成績,依序排名為第5名至第10名。

改制

  • 預賽階段:12支球隊分成兩組,先和組內打完再和另一組進行單循環比賽,不分組取前6名晉級複賽。未晉級之球隊,以預賽成績作為決賽成績,依序排名為第7~12名,第11、12名於下學年度被降至公開二級。
  • 複賽階段:預賽第1、2名輪空直接晉級4強,另兩張門票由第3名對第6名,第4名對第5名爭奪。
  • 從108學年度起,UBA6強賽比照HBL,採單循環賽制,前4名取得小巨蛋門票。
  • 決賽階段:複賽第一名對上複賽第四名而複賽第二名對上複賽第三名。勝者晉級至冠軍賽,而敗者至季軍賽。

公開女生組第二級

  • 預賽階段:採不分區,分四組進行單循環比賽,取各組前四名晉級至複賽。上一學年度之公開組第一級第11名與第12名及公開組第二級第3名及第4名之球隊為種子球隊,依序排列,公開組第二級並列第5名之球隊,以抽籤方式排定第5至第8。其餘參賽球隊以抽籤方式排定分組。
  • 複賽階段:16支球隊分成甲、乙等兩組進行單循環比賽,按預賽各組成績排序編配,並保留預賽成績,取各組前四名晉級至複賽。
  • 決賽階段:採單淘汰制,排定方式按各組複賽名次決定。第一輪負者併列第5名。冠亞軍下學年度升至公開一級。

一般組

  • 預賽階段:採分區制,各區參賽隊伍未達3隊,需併區舉行。7隊以下時,採單循環決賽。8隊及8隊以上時,採預賽分組單循環比賽,預賽取各組優勝球隊晉級至分區決賽。參加全國總決賽之隊數,按各區報名參賽隊數比例取參加晉級隊數(合計 16 隊),另外上一年度之前5名之球隊的分佈區域再增額錄取8隊。分區原則如下:
    • 第一區:
      • 北一區:臺北市。
      • 北二區: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金門縣。
    • 第二區: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
    • 第三區:臺中市、南投縣、彰化縣。
    • 第四區: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
    • 第五區: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澎湖縣。
  • 全國總決賽階段:採單淘汰制,排定方式以本學年度之分區冠軍之球隊為種子球隊,其餘晉級之球隊以抽籤方式排定。第一輪負者不計名次,第二輪負者併列第9名,第三輪負者併列第5名。

公開一級歷屆賽事

屆次 男子組 女子組
冠軍 亞軍 季軍 冠軍 亞軍 季軍
76學年度 輔仁大學
77學年度 輔仁大學
78學年度 輔仁大學
79學年度 輔仁大學
80學年度 中國文化大學
81學年度 中國文化大學
82學年度 中國文化大學
83學年度 輔仁大學
84學年度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85學年度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86學年度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輔仁大學
87學年度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輔仁大學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中國文化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世新大學
88學年度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輔仁大學
89學年度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中國文化大學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輔仁大學
90學年度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輔仁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輔仁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91學年度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輔仁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輔仁大學
92學年度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93學年度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輔仁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中國文化大學 輔仁大學
94學年度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輔仁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輔仁大學
95學年度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輔仁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中國文化大學 國立體育學院
96學年度 輔仁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中國文化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97學年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輔仁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98學年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輔仁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99學年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明道大學 輔仁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佛光大學
100學年度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醒吾技術學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佛光大學
101學年度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中國文化大學
102學年度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輔仁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佛光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103學年度 明道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佛光大學
104學年度 醒吾科技大學 明道大學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佛光大學
105學年度 健行科技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輔仁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臺北市立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06學年度 國立體育大學 健行科技大學 義守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臺北市立大學 世新大學
107學年度 健行科技大學 義守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佛光大學 世新大學 臺北市立大學
108學年度 健行科技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中州科技大學 世新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佛光大學

公開二級歷屆賽事

以下未列出97學年度以前的名次

屆次 男子組 女子組
冠軍 亞軍 季軍 冠軍 亞軍 季軍
97學年度 明道大學 致遠管理學院 世新大學 輔仁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98學年度 世新大學 國立臺南大學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國立清華大學
99學年度 東南科技大學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國立中興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實踐大學 中原大學
100學年度 實踐大學 靜宜大學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國立臺東大學 大葉大學
101學年度 國立體育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國立成功大學 輔仁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銘傳大學
102學年度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 康寧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103學年度 健行科技大學 中州科技大學 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 輔仁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104學年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義守大學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實踐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 中原大學
105學年度 中州科技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106學年度 醒吾科技大學 萬能科技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輔仁大學 聖約翰科技大學
107學年度 世新大學 康寧大學 明道大學 聖約翰科技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108學年度 臺北市立大學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中原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義守大學

一般組全國決賽歷屆賽事

以下未列出97學年度以前的名次

屆次 男子組 女子組
冠軍 亞軍 季軍 冠軍 亞軍 季軍
97學年度 朝陽科技大學 東吳大學 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東吳大學 輔仁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98學年度 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朝陽科技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東海大學
99學年度 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朝陽科技大學 長庚大學 朝陽科技大學 國立陽明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100學年度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朝陽科技大學 輔仁大學 朝陽科技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嶺東科技大學
101學年度 朝陽科技大學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逢甲大學 嶺東科技大學 朝陽科技大學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102學年度 亞東技術學院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元智大學 朝陽科技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103學年度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亞東技術學院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東吳大學 大漢技術學院 國立體育大學
104學年度 亞東技術學院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 朝陽科技大學 東吳大學
105學年度 中國文化大學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朝陽科技大學 大漢技術學院 國防醫學院
106學年度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台灣首府大學 輔仁大學 大漢技術學院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107學年度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東海大學 長庚大學 朝陽科技大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佛光大學
108學年度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亞東技術學院 朝陽科技大學 大漢技術學院 中國文化大學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