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約翰科技大學

聖約翰科技大學,是一座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私立科技大學,建校於1967年,前身為「新埔工業專科學校」,現有「工程學院」、「商管學院」、「民生與設計學院」三個學院。

聖約翰科技大學
St. John's University
聖約翰科技大學校徽
校训德以輔才,學以致用
创建时间1879年創設「聖約翰書院(上海)」
1905年升格「聖約翰大學 (上海)
1967年在臺復校「新埔工業專科學校」
1993年改名「新埔工商專科學校」
1999年改制「新埔技術學院」
2003年復名「聖約翰技術學院」
2005年復格「聖約翰科技大學」
学校类型私立科技大學
校长黃宏斌
学生人數2391人(2020年)
校址 中華民國臺灣新北市淡水區淡金路四段499號
校區淡水
隶属ACCSB[1], 亞洲基督教大學協會
網站http://www.sju.edu.tw/
位置

沿革

在臺復校

1965年,當時的創辦人聖公會臺灣教區主教王長齡博士提出倡議籌設建校,並集合來自基督教臺灣聖公會上海聖約翰大學聖瑪利亞女校在臺校友會等人的贊助資金[2]。創校當時原本擬用「聖約翰大學」或工商學院名義申請在臺復校,然而當時中華民國教育部已終止開放設立新的私立大學。再者,為配合當時國家經濟發展之需要及政府教育政策之要求,當時只好奉中華民國教育部之核准而改辦五年制工業專科學校,並於1967年開始招生。校名採用學校所在地、今淡水區新埔仔,故命名為「新埔工業專科學校」(英文校名仍承併校宗旨,稱 St. John's and St. Mary'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3]。最初只有五專部的工業設計科、工業管理科及機械工程科等三科。

1968年,增設電子工程科,工業管理科改名工業工程科。1969年,增設紡織工程科,工業設計科停招。1978年,增設電機工程科,紡織工程科停招。1983年,設立二專夜間部設電子工程科、工業工程科。1987年,工業工程科改名工業工程與管理科。

增設二專日間部

1988年,增設二專日間部電機工程科、電子工程科。1989年,增設二專日間部工業工程與管理科、夜間部機械工程科。1990年,增設二專日間部電子資料處理科。1991年,增設二專日間部機械工程科。

改名工商專科學校

1993年,因新增設商業課程,校名改為「新埔工商專科學校」。增設二專夜間部資訊管理科。電子資料處理科改名為資訊管理科。1996年,增設國際貿易科。1997年,電子科改制為電子工程系。增設日間部五專企業管理科夜間部二專國際貿易科、企業管理科。

升格技術學院

1999年,改制為「新埔技術學院」,開始招收大學部學生。機械科改制為機械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科改制為工業工程管理系、資訊管理科改制為資訊管理系。日間部增設二技學制,開始招生。夜間部改為進修部,及在職專班(每週六、日上課),在職專班增設二專,開始招生。成立全人教育中心。

2000年,進修部設立在職班(週一至週五夜間上課)二技、四技。在職專班增設二技,開始招生。日間部增設四技,開始招生。

2001年,增設資訊工程系、財務金融系,企業管理科改制為企業管理系、國際貿易科改制為國際貿易系。

2002年,增設自動化及機電整合研究所碩士班。停招日間部五專機械工程科、資訊管理科。

學校改名

2003年,學校改名為「聖約翰技術學院」[4]。同年,增設應用英語系、電腦與通訊工程系。停招日間部五專。

2004年,增設電機工程系碩士班、四技國際貿易系。停招進修部在職專班二專。

升格科技大學

2005年,再次奉教育部核准而得以改制升格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並將校名的英文名稱改為St. John's University)[5]。機械系改名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

2006年,增設電子工程系碩士班。增設工學院、商管學院、電資學院。2007年,增設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班。2008年,增設數位文藝系、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休閒運動與健康管理系、企業管理系碩士班。國際貿易系改名國際商務系。成立人文社會學院。2009年,增設資訊工程系碩士班。人文社會學院改名人文與科學學院。2010年,增設電腦與通訊工程系碩士班。

2012年,增設時尚經營管理學士學位學程、創意設計學士學位學程、數位雙語觀光導覽學士學位學程。

2013年,增設醫護資訊學士學位學程、觀光與休閒管理系。時尚經營管理學士學位學程改名時尚經營管理系;創意設計學士學位學程改名創意設計系,停招數位雙語觀光導覽學士學位學程、國際商務系。

2014年8月1日,電腦與通訊工程系改名資訊與通訊系。停招財務金融系。企業管理系增設投資理財組、資訊管理系增設數位內容組。電子工程系取消民生應用電子組、資訊管理系取消休閒應用組、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取消觀光行銷組。

2015年,復招五專,計有工業工程與管理科、電子資訊科、應用英語科。停招電子工程系碩士在職專班。停招進修部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時尚經營與管理系、應用英語系。企業管理系取消投資理財組、休閒運動與健康管理系取消複合式餐旅經營組、資訊管理系取消數位內容組、資訊與通訊系取消行動裝置應用組、資通訊網路應用組、電子工程系取消微電子組。

2016年,增設四技日間部多媒體設計系、老人服務事業系、五專部電機工程科。同年8月,調整學院系所架構,原隸工學院之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及原電資學院,合併成立「工程學院」;原隸工學院之工業工程管理系,改隸商管學院;原隸人文與科學學院之應用英語系改隸商管學院;原隸工學院之創意設計系、原隸商管學院之觀光與休閒管理系、多媒體設計系改隸人文與科學學院。人文與科學學院改名「民生與設計學院」。

2017年,增設五專車輛工程科。全校各系取消分組。

2018年,停招醫護資訊學士學位學程。

2019年,停招數位文藝系、應用英語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改名工業管理系。

2020年,面臨積欠薪資問題[6]

學校概要

校訓

『德以輔才,學以致用』為該校校訓,教育學生以德性為本,乃期學生能成為德才兼備,學用合一之專技與管理人才,並以陶冶學生具有修己善群之完整人格,於畢業後能用其所學,盡其所能,以服務社會,造福人群。

校徽

該校由基督教聖公會、前上海聖約翰大學及聖瑪利亞女校旅台校友會共同創辦,校徽乃融合該三單位之徽章圖案而成,即十字架、竹、鳳,分別代表三方面之精神,並象徵三者合作創設該校之深意。

歷任董事長

任別姓名任期備註
1吳舜文
2王長齡
代理葉公超
3龐德明
4辜嚴倬雲1972年 - 2018年
5賴榮信2018年5月 - 2020年3月
6張員榮2020年3月就任

歷任校長

任別姓名任期備註
1吳舜文1967年 - 1972年於1966年與台灣聖公會、聖約翰大學及聖瑪利亞女校在台校友們共同創辦新埔工業專科學校 〈2005年更名為聖約翰科技大學〉,其於1966年7月迄1967年7月擔任本校第一任 董事長,並續於1967年8月迄1972年7月出任第一任校長。
2龐德明1972年 - 1976年
3夏雨人1976年 - 1985年於民國65年2月迄74年7月接掌新埔工專校長一職,任內增設「電機工程科」以發展學制規模,並完成「電子工程館」、學生活動中心(卓民樓)、「倬雲游泳池」、「龐德明樓」及學生第五宿舍之興建,使本校各項教學、學生輔導活動與學生住宿生活設施益臻完備。
4葉基棟1985年 - 1989年以「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之精神經營校務,戮力於本校整體規劃,積極籌劃教學大樓與工程館增建,任內先後完成機械工程館之興建及教學設備之充實、語言中心之遷移及設備之汰舊換新、豐富圖書館藏、修葺教職員與學生宿舍及改善學生膳食衛生。
5張中平1989年 - 2002年擔任校長期間,積極發展系科,使本校學制與規模趨於完整;並先後完成電機與資訊大樓、學生活動中心、商業管理大樓、圖書資訊館等教學研究大樓建設,成立全人教育中心。
6楊敦和2002年 - 2008年在其任內「新埔技術學院」更名為「聖約翰技術學院」,並將技術學院升格為科技大學。曾任天主教輔仁大學第4任校長
7陳金蓮2008年 - 2016年
8艾和昌2016年 - 2020年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模具工程系教授兼研發長、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模具工程系系主任暨應用工程科學所所長、高雄市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教師會理事長、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太陽光電發電示範系統設置補助作業之書面評選及查驗委員、經濟部100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委員、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機械領域之審查委員、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創新前瞻技術研究計畫」指導委員、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創新技術研究發展產學合作計畫」獎助案審核小組委員、台南市綠能節電技術與資訊諮詢小組南區生活圈之技術諮詢暨審查委員兼民間召集人、高雄市政府研考會委員、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屏東縣結合社區特色之低碳行動示範計畫及低碳永續家園運作及成效管考計畫之審查委員。新埔工專機械科畢業(1986)。
9黃宏斌2020年8月就任-

學院系所

工程學院 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碩) 電子工程系(碩) 電機工程系(含碩士班及五專部)
動力機電組
資訊工程系(碩) 資訊與通訊系(碩) 車輛工程科
電子資訊科
商管學院 工程管理系(含碩士班及五專部) 資訊管理系 企業管理系(碩)
財務金融系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時尚經營管理系
民生與設計學院 創意設計系 休閒運動與健康管理系 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老人服務事業系 多媒體設計系 通識教育中心
精密儀器中心
數位藝文中心

國際交流姐妹校

台灣基督宗教大學校院聯盟

参考文献

  1. http://www.management.org.tw/business.php?gid=11
  2. . 聯合報. 1964-12-29.
  3. . 聯合報. 1967-06-22.
  4. 林學恆. . 經濟日報. 2003-10-102.
  5. . 經濟日報. 2005-08-02.
  6. . 聯合新聞網. 2020-09-30.

外部連結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