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福補天宮

大福補天宮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宜蘭縣壯圍鄉大福村壯濱路六段279號
創建年份 道光八年(1828年)
主神 女媧娘娘
例祭 農曆五月初九女媧娘娘聖誕

大福補天宮,簡稱補天宮,是位於臺灣宜蘭縣壯圍鄉大福村女媧廟。

沿革

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村童在海邊撿到一尊神像,底部刻有「浙江女媧娘娘」六字,經過眾議奉祀於今大福村14鄰126號附近的草寮內,不久香火鼎盛,村人決定在村中心建造木質廟宇奉祀[1][2]咸豐元年(1851年),頭城康曜及大福村陳東立捐獻現有廟地,由士紳陳歪、陳賽及陳東立等籌建,同年五月初九落成入廟[1]。該年廟宇改為朝東[2]

廟宇在1922年遭颱風摧毀,保正陳海及陳振坤、陳竹山、戴陳金旺等人籌募修建。1964年,補天宮受歐伯颱風損害,由村長陳條欉、鄉民代表黃阿水及陳順水等籌建新廟,於1965年增建鐘鼓樓兩廂牌樓。1990年再增建後殿,分6年始建造完成。[1]

2002年6月2日,廟方作為香客餐旅、住宿,推展文化、教育和急難救助之用的文化大樓開工,籌款新台幣一億六千萬元興建[3]

直航

1987年間,海峽兩岸開始交流後,補天宮副主委陳益春、祭典組長陳傳成等人曾組團前往探尋祖廟,得知在浙江娘娘山的祖廟在文化大革命遭毀[2]

1990年4月7日,補天宮主委、縣議員陳榮宗和大福村長陳傳成率十五名信徒,分搭三信廿一號和三信十六號漁船出海,組團前往福建、浙江餘杭縣進香。他們在福建取得天公爐一個、九龍椅一張、大鼓一個、以及媽祖四尊、開漳聖王神像四尊、國聖爺二尊、仙女八尊、福德正神五尊,其餘一百廿五尊神像是女媧娘娘。他們也受福建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之託,帶回「螺港尋源」匾額,以贈送新港奉天宮。隨後,他們轉往餘杭祖廟進香後,於同月14日上午8點半返回頭城鎮梗枋漁港[4]

在警備總部梗枋漁港安檢所製作筆錄時,領隊陳榮宗對官方表示其於該月7日出海捕魚,在彭佳嶼附近碰到大風浪,為求安全只好到湄洲避風,但他們並未上岸;至於船上的神像和神器,係中國大陸方面託他們帶回補天宮的。由於其餘十六人的供詞也相當一致,官方遂拍照後放行,信徒則湧往碼頭持香迎駕,有六十輛左右的迎駕車隊在碼頭等候,分載神像繞境頭城鎮、礁溪鄉宜蘭市等地祈安,最後回到補天宮,下午2時40分在該年新落成的後殿舉行安座大典。[4]

當時鹿港天后宮新港奉天宮、補天宮等廟宇私自直航後,面對官方訊問的說法都是躲避風浪,《民生報》在同年4月20日批評警方與鄉民都裝不知情,呼籲政府提出適當的應對措施,不該任由這種理由持續下去。[5]

補天宮陸續前往中國大陸多次,得知浙江女媧娘娘的祖廟是在陝西華清池附近的娘娘山,但廟基規模不若大福補天宮,因此尋根計畫才作罷[2]

祭祀

該廟認定農曆五月初九為女媧娘娘聖誕[2]。道光年間撿到的女媧神像,被稱為「大娘」[1]。後殿鎮殿的女媧主神像高達四台尺六寸,是1990年4月從福建帶回的訂製神像[4]

製傘業會在農曆過年來此祭祀[6]。農曆正月廿日則舉行天穿日的活動[7][8]

參考

  1. 李界木. . 《民報》. 2015-03-21 [2017-09-07] (中文(台灣)‎).
  2. 陳柏州. . 《聯合報》. 1998-04-22 (中文(台灣)‎).
  3. 吳敏顯. . 《聯合報》. 2002-06-03 (中文(台灣)‎).
  4. 范振和. . 《聯合報》. 1990-04-15 (中文(台灣)‎).
  5. . 《民生報》. 1990-04-20 (中文(台灣)‎).
  6. 余俐俐. . 《經濟日報》. 1980-02-15 (中文(台灣)‎).
  7. 林泊志. . 《蘋果日報》. 2014-02-16 [2017-09-07] (中文(台灣)‎).
  8. 江志雄. . 《自由時報》. 2014-02-17 [2017-09-07]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大福補天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