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桥
大红桥坐落于中国天津市红桥区红桥北大街,是海河主要支流子牙河上的一座桥梁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现存桥梁建于1937年,为天津市历史上较早的钢桥,也是天津市红桥区的名称由来和标志性建筑。目前,大红桥作为红桥区内现存的唯一铁桥,也是天津市仅存的三座开启式铁桥之一,现已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1]。[2]
大红桥 | |
---|---|
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 |
所在 | 天津市红桥区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时代 | 1937年 |
编号 | 4-124 |
登录 | 2013年1月5日 |
概况
大红桥目前位于红桥区红桥北大街,桥两侧为子牙河北路与子牙河南路。桥长80.74米,宽12.66米,其中,车行道宽为5.5米,非机动车道宽各1.58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米。大红桥还设有三孔,这三孔的跨径长度分别为12.75米、57.37米和7.12米。其中,大红桥的主跨为系杆拱钢结构,长12.75米的右孔为人力启闭单叶立转式开启跨,目前已不能启闭。大红桥两侧的桥栏杆之间各安装有59块铁板,桥头上原设有的四个雕塑灯,只剩两个雕塑灯还比较完整,其余两个雕塑灯只保留了一小部分,目前都已失去照明功能。大红桥下面设有钢筋混凝土的墩台,其基桩为美国松木桩,目前,大红桥的限载重量为10吨。[3]
历史
大红桥建成之前,在其东侧设有一座木质拱桥。清光绪八年(1882年),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决定在子牙河和北运河交汇处建设一座钢桥。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位于当时的大红桥坐落于北运河和子牙河汇合之处的钢桥建成,当时的大红桥为单孔拱式结构桥梁,桥身由四根拱肋组成空腹式拱架,两岸的桥台用条石砌筑而成,桥身长40余米,跨径约50米,因形状像彩虹,故称为“虹桥”,后来民间俗称“大红桥”。1924年,大红桥被大洪水冲垮护岸和桥台导致桥身钢架全部沉入水中,后来为了连接子牙河两岸的交通,当地居民在原址建设了一座浮桥。1933年,李吟秋主持修建新桥,工程技术人员在加固护岸的同时还加大孔径使桥长增加约20余米。1937年,新的大红桥在老大红桥西边约1里处建成,当时又称“西河桥”,新桥由李吟秋主持设计,英国米德尔斯布勒多曼朗公司(Dorman Long & Co.Ld Middlesbrough)承建,桥宽12余米,为3孔铁桥。196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曾经对大红桥进行大修并将平衡坨拆除。[4]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大红桥东侧,老大红桥位置附近建成新红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