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 (渤海)

据阎万章考证[1],大欽茂于大兴三十七年(774年)改元宝历,而非唐敬宗寶曆年号。晚年(具体何年不详)恢復使用大兴年号,可見者有大興五十六年(《貞孝公主墓誌》)、大興五十七年(《後日本紀》卷4〈康王與日本國桓武天皇書〉)。

大兴
738年-794年
政权渤海国
君主文王大欽茂
历时57年
大兴在渤海国的位置

大兴(738年-794年,但有爭議)是渤海国文王大欽茂年号,共计57年。

金毓黻以改元大興在738年,魏國忠梁玉多以改元在737年。《唐渤海國貞孝公主墓誌》記載「粵于以大興五十六年夏六月九日壬辰終于外第,春秋三十六。謚曰貞孝公主。其年冬十一月廿八日己卯,陪葬于染谷之西原」。從前者則793年農曆六月九日為丙辰,十一月廿八日為癸卯,與墓誌不合;從後者則792年農曆六月九日為壬辰,十一月廿八日為己卯,與墓誌吻合。

纪年

新舊《唐書》記載其年號名稱,但未明確指出確切年代範圍。金毓黻編著的《渤海國志長編》考訂認為在西元738年至794年,總計使用57年,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從金說。其餘編著渤海國史者如魏國忠《渤海國史》及梁玉多《渤海國編年史》等不從金說,魏國忠認為在737年改元大興,中間774年至785年曾改元寶曆,786年恢復大興年號,至793年,總計使用57年;梁玉多認為在仁安19年(737年)當年改元大興,大興38年(774年)當年改元寶曆,至寶曆12年(785年)恢復為大興49年,至793年,總計使用57年。

738年改元說

大興元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9年10年
西元 738年739年740年741年742年743年744年745年746年747年
干支 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
大興11年12年13年14年15年16年17年18年19年20年
西元 748年749年750年751年752年753年754年755年756年757年
干支 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
大興21年22年23年24年25年26年27年28年29年30年
西元 758年759年760年761年762年763年764年765年766年767年
干支 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
大興31年32年33年34年35年36年37年38年39年40年
西元 768年769年770年771年772年773年774年775年776年777年
干支 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
大興41年42年43年44年45年46年47年48年49年50年
西元 778年779年780年781年782年783年784年785年786年787年
干支 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
大興51年52年53年54年55年56年57年
西元 788年789年790年791年792年793年794年
干支 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

737年改元說

大興元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9年10年
西元 737年738年739年740年741年742年743年744年745年746年
干支 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
大興11年12年13年14年15年16年17年18年19年20年
西元 747年748年749年750年751年752年753年754年755年756年
干支 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
大興21年22年23年24年25年26年27年28年29年30年
西元 757年758年759年760年761年762年763年764年765年766年
干支 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
大興31年32年33年34年35年36年37年38年39年40年
西元 767年768年769年770年771年772年773年774年775年776年
干支 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
大興41年42年43年44年45年46年47年48年49年50年
西元 777年778年779年780年781年782年783年784年785年786年
干支 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丙寅
大興51年52年53年54年55年56年57年
西元 787年788年789年790年791年792年793年
干支 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参见

  • 中国年号索引
  • 其他时期使用大兴年号的政权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 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唐朝皇帝唐玄宗的年号
    • 天寶(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唐玄宗的年号
    • 至德(756年七月—758年二月):唐肅宗的年号
    • 乾元(758年二月—760年閏四月):唐肅宗的年号
    • 上元(760年閏四月—761年九月):唐肅宗年號
    • 寶應(762年四月—763年六月):唐代宗的年號
    • 廣德(763年七月—764年十二月):唐代宗的年號
    • 永泰(765年正月—766年十一月):唐代宗的年號
    • 大曆(766年十一月—779年十二月):唐代宗的年號
    • 建中(780年正月—783年十二月):唐德宗的年號
    • 興元(784年正月—十二月):唐德宗的年號
    • 貞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唐德宗的年號
    • 聖武(756年正月—757年):安史之亂領袖安祿山之年號
    • 天成(758年—759年三月):安史之亂領袖安慶緒之年號
    • 應天(759年正月—三月):安史之亂領袖史思明之年號
    • 順天(759年四月—761年三月):安史之亂領袖史思明之年號
    • 顯聖(761年三月—763年正月):安史之亂領袖史朝義之年號
    • 黃龍(761年三月—五月):唐朝時期領袖段子璋之年號
    • 正德(761年):唐朝時期領袖李珍之年號
    • 寶勝(762年八月—763年四月):唐朝時期領袖袁晁之年號
    • 應天(783年十月—十二月):唐朝時期領袖朱泚之年號
    • 天皇(784年正月—六月):唐朝時期領袖朱泚年號
    • 武成(784年正月—786年四月):唐朝時期領袖李希烈之年號
    • 養老(717年十一月十七日—724年二月四日):奈良時代元正天皇之年號
    • 神龜(724年二月四日—729年八月五日):奈良時代聖武天皇之年號
    • 天平(729年八月五日—749年四月十四日):奈良時代聖武天皇之年號
    • 天平感寶(749年四月十四日—749年七月二日):奈良時代聖武天皇之年號
    • 天平勝寶(749年七月二日—757年八月十八日):奈良時代孝謙天皇之年號
    • 天平寶字(757年八月十八日—765年一月七日):奈良時代孝謙天皇、淳仁天皇稱德天皇之年號
    • 天平神護(765年一月七日—767年八月十六日):奈良時代稱德天皇之年號
    • 神護景雲(767年八月十六日—770年十月一日):奈良時代稱德天皇之年號
    • 寶龜(770年十月一日—781年正月一日):奈良時代光仁天皇之年號
    • 天應(781年正月一日—782年八月十九日):奈良時代光仁天皇桓武天皇之年號
    • 延曆(782年八月十九日—806年五月十八日):奈良時代、平安時代桓武天皇之年號
    • 贊普鍾(752年—768年):南詔領袖閣羅鳳之年號
    • 長壽(769年—779年):南詔領袖閣邏鳳之年號
    • 見龍(780年—783年):南詔領袖異牟尋之年號
    • 上元(784年起):南詔領袖異牟尋之年號

参考文献

  1. 阎万章,渤海国“贞惠公主墓碑”的研究,考古学报,1956年第2期
前一年號:
仁安
渤海国年号 下一年號:
中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