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城
大阪城,位於日本大阪市中央區(古屬攝津國東成郡)的大阪城公園內,為大阪名勝之一,和名古屋城、姬路城並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名城,別名「金城」或「錦城」。
(大阪城) | |
---|---|
日語漢字 | |
平假名 | |
羅馬字 | |
通稱 | 金城、錦城 |
城郭構造 | 輪郭式平城 |
天守構造 | 複合式望樓型四重六階(豐臣時期) 獨立式層塔型五層六階(德川時期) 獨立式望樓型五重八階(1931年SRC造) |
建造者 | 豐臣秀吉 |
建造年份 | 1583年(天正十一年) |
主要維修者 | 德川秀忠 |
主要城主 | 豐臣氏、奧平氏、德川氏 |
廢城年份 | 1868年 |
現存遺跡 | 櫓・門、石垣、堀 |
文化財級 | 國家重要文化財(櫓、門等等) 登録有形文化財(重建的天守) 特別史蹟 |
重建部分 | 天守 |
經緯度 | 34°41′14.56″N 135°31′33.04″E |
在天下統一的桃山時代是豐臣秀吉的居城、豐臣政權的中心。後來德川家康以兩次大坂之役(冬之陣、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此後大坂城成為江戶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據點。
城郭含城下町等周長約7.8公里,與江戶城初期(內郭)相當(江戶後期含城下町外郭周長約15.8km)。在豐臣時代,大坂城曾經是全日本規模最大的城郭。
概要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大阪城矗立於上町台地北端,北臨川,居交通要津,最早為羽柴秀吉在大抵統一日本後所建,規模宏偉、金碧輝煌。曾多次毀於天災兵禍又重修改建,今日之大阪城為昭和年間以鋼骨鋼筋混凝土復築,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
「大阪」在明治維新前寫作「大坂」,維新後忌於「坂」字可拆為「士反」,有「武士叛亂」之諱,因此於明治三年(1870年)改名為「大阪」,「大坂城」也因而更名為「大阪城」。一般講述更名前的歷史時仍會以舊寫「大坂城」稱之,以示時代區別。
歷史
豐臣時代
1583年,豐臣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原根據地上建造大坂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完成了本丸(主郭)。直到秀吉病逝前,仍持續不斷地建設二之丸及三之丸等附郭,以及多重水堀(護城河)和運河等防禦設施。大坂城天守外觀四層或五層,瓦上覆以金箔,極其奢華,位置在今日大阪公園蓄水池付近,含石垣四十公尺高,德川時代之新天守則約為58公尺。秀吉於大坂城內設有一間活動式的「黃金茶室」,茶室的牆壁、天花板、地板甚至連門的骨架皆由黃金打造。秀吉位於奧御殿小書院的寢殿同樣奢華至極,棉被的材料為鮮紅色高級布料,床頭以黃金雕刻作裝飾。
豐臣秀吉後來赴京任職關白,次第建造了京都的聚樂第和伏見城,作為居住和處理政務的中心,較少住在大坂城的奧御殿。1598年秀吉病逝後,豐臣政權第三代天下人豐臣秀賴又從伏見城移居到已完成的大坂城奧御殿。此外,實際負責政務的豐臣家大老德川家康,也入住西之丸便於辦公。
江戶時代
1603年(慶長八年)江戶幕府成立後,豐臣秀賴依然居住在大坂城支配攝津國。1614年(慶長十九年)德川家和豐臣家矛盾激烈化,德川家康率大軍包圍大坂城,史稱大坂冬之陣。戰役中雙方講和,德川家提出條件要求拆毀二之丸和三之丸,填平外圍的水堀,使大坂城成為一座僅有內堀和本丸的裸城。豐臣家雖然一時接受了這個屈辱的條件,但後來毀約重新開挖水堀,讓德川家康得到藉口於次年發動大坂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而大坂城也在此役中化為灰燼。
江戶幕府控有大坂城後,家康一度把該城封給外孫松平忠明,但1619年(元和五年)又收歸幕府直轄。1620年(元和六年)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開始重建大坂城,並在1629年(寬永六年)完成。
德川家將豐臣家所建的大坂城石牆和水堀全部破壞,覆以數公尺厚的土,再興建更高的石牆,把豐臣家大坂城的遺跡全部埋在地底。天守設置在不同的地點,位置更高,並採用完全不同的設計。德川家用全新且更為雄壯的城郭,將豐臣家留給世人的記憶徹底埋葬,並誇耀幕府統治全日本的威信更甚於豐臣家。
作為德川幕府的直轄城,歷代將軍都由自己兼任大坂城的城主,並且從重要的譜代大名(德川家直系老臣)中選派大坂城代(代理城主)。
1665年(寬文五年)大坂城天守被閃電擊中燒毀,並未重建,自此成為沒有天守的城池。
江戶末期,1866年第二次長州征伐,將軍德川家茂進駐大坂城,卻於不久後病歿於大坂城。1868年(明治元年)1月3日明治天皇頒佈王政復古的大號令,撤除幕府,由天皇親政。前將軍德川慶喜改以大坂城為居城。但隨即發生了舊幕府軍反抗維新政府的鳥羽伏見之戰,舊幕府軍失利,德川慶喜倉皇逃回江戶城,大坂城也在此役中遭到兵火幾近全毀。
近代
明治時代,將大坂城劃為陸軍基地,並在東側廣大的空地上興建大阪砲兵工廠。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成為美軍空襲的目標。
1928年(昭和三年),大阪市市長關一提議重建大阪城,並在半年內募得市民捐款150萬元。
1930年(昭和五年),天守動工,以鋼筋水泥復築,隔年完成。這座復興的天守並未忠實複製豐臣或德川時代,基本上以德川時代的白漆風格為主,但最上面一層重現豐臣時代的黑漆描金風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阪城四周受到美軍猛烈空襲,雖然復興天守此次僥倖無事,但先前逃過戰禍的週邊建築卻劫數難逃。日本敗戰後大阪城被美軍接收,1948年時美軍不慎引發大火,又失去了紀州御殿。1950年代開始正式的復修及學術調查。1959年發現了豐臣時代的遺跡。大阪城現今為大阪城公園。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
參考文獻
- 岡本良一『大坂城』岩波書店、1970年
- 『大坂城』学習研究社、1994年
- 『復元大系日本の城5近畿』ぎょうせい、1992年
- 中村博司『天下統一の城 大坂城』新泉社、2008年
- 『芦屋市文化財調査報告第60集 徳川大坂城東六甲採石場Ⅳ 岩ヶ平石切丁場跡』芦屋市教育委員会、2005年
- 朱和之,2007,〈日本的古城〉,《印刻文學生活誌》49期。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大阪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