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臺

太白臺(通太白台英語:)是香港島西堅尼地城區內的一條民居私家街道,是西環七臺之一。太白臺位置在卑路乍街李寶龍路以南,山市街以東。其命名與鄰近的學士臺青蓮臺等皆以中國著名詩人李白命名。


太白臺的石碑
基本資料
總長度約100
車速限制(禁止車輛通行)
所在地區香港島堅尼地城
起點李寶龍路
終點山市街

昔日

太白樓

太白樓位於西環太白臺現址,在山市街步行上去,途經石級頗多。樓座有點心供應,遠望可以看到維多利亞港景色,由於位於港島西隅,鄰近石塘咀妓院,故遊客多數是來嫖妓的富豪。由於太白樓位置偏僻,所以太白樓老闆以不同方法吸引顧客,例如每年七夕舉行乞巧會,並搜羅各地有趣的手工製品,以門券的形式引人觀賞,又或者每年過節常放煙花

1935年6月30日正式禁止娼妓,石塘咀和九龍油麻地廟街的所有妓院都要關閉,石塘咀一帶的商業活動大受影響,太白樓亦難以維持,終於被某置業公司買下,拆卸重建,稱為太白臺。

思源學校

在1947年初,港九婦女聯誼會在此舉辦民校思源學校,以籌款方式籌募經費,故學生只需交付少量學費,貧苦兒童都能入讀,多數為女工子女[1]

法拉角炮台

法拉角炮台(Fly Point Battery)建於1890年,位於卑路乍炮台西南面的山坡上,太白臺及學士臺一帶。炮台於1912年廢棄。[2]

沿路建築

  • 香港道德會福慶堂:位於太白臺6至7號。
  • 太白台8至9號:於1920年代落成,曾經由香港道德會所擁有,建議評級為二級歷史建築
  • 太白臺10號:香港房屋協會市區改善計劃項目,1988年8月入伙,樓高六層,每層兩單位,共12個單位,以前是香港道德會旁邊的舊樓,對面的羲皇臺都屬房協項目。[3]

註腳

  1. 抗戰前後的女性工作、貢獻及其事蹟-黃嫣梨PDF檔案)
  2. . [200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7).
  3. . 市區改善計劃. 香港房屋協會. [2020-05-30].

參考資料

  • . 東方日報. 6月27日 [200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