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肺片
历史
早在清朝末年,成都回民聚居区便有許多挑擔、提籃叫賣涼拌肺片的小販。用成本低廉的牛雜碎邊角料,經精加工、鹵煮後,切成片,佐以醬油、紅油、辣椒、花椒麵、芝麻麵等拌食,風味別致,價廉物美,特別受到拉黃包車、腳夫和窮苦學生們的喜食。
1930年代在四川成都有一對擺小攤的夫婦,男叫郭朝華,女叫張田政,一個製作,一個出售,因製作的涼拌肺片精細講究,顏色金紅發亮,麻辣鮮香。由于所采用的原料是將低廉的牛杂,切成薄片後,與調味料混雜攪拌,因此最初被称作“燴片”或“廢片”。一天,有位客商品嘗過郭氏夫妻製作的肺片,讚歎不已,送上一個金字牌匾,因“廢”字不雅或“燴”字之諧音之誤,上書改名“夫妻肺片”四個大字。從此“夫妻肺片”這一小吃更有名了。為了適應顧客的口味和要求,夫妻二人在用料和製作方法上不斷改進,並逐步引入了牛肉、羊雜等新原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工商业的公有化改造,夫妻肺片经销商并入国营的饮食公司,并改名为“夫妻肺片”。1998年10月,郭氏夫妻之女郭瑞秋重新开办自家的夫妻肺片店,并命名为“郭氏传人夫妻肺片”。现在国营的夫妻肺片店和正宗的郭氏传人夫妻肺片同时经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