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
肺是很多进行空气呼吸的动物的呼吸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器官,大部分四足类动物、一些鱼类和蜗牛都有肺。哺乳动物和其他身体结构较为复杂的动物则拥有两个肺,其位于胸腔中靠近脊柱,并分别位于心脏的左右两侧。
肺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从空氣运输到血液中,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至大气中。气体交换过程是在一种特殊细胞中进行的,而这些细胞是由成千上万的微小薄壁泡囊组成的,这些微小泡囊被称作"肺泡"。
为了能够完整解释肺部的结构,需要首先对从口腔到肺泡的这一呼吸道进行讨论。当空气通过嘴或者鼻子被吸入后,会通过咽、喉头、气管和逐渐分化的支气管和小支气管,并最终到达肺泡,在那里将发生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气体交换过程。
空气的呼入与排出(也称换气)是由肌肉进行控制和驱动的。在早期的四足类动物中,空气是由咽部肌肉通过泵抽的形式被驱动的,而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则使用一个更为复杂的肌肉骨骼系统。
与肺相关的英语医学术语通常都以pulmo-作为词根,这个词根来自于拉丁语pulmonarius,意为“肺部的”;或者以pneumo-作为词根,这个词根来自于希腊语πνεύμων,意思为“肺”。
人的肺臟
從外界空氣中吸入氧,使氧氣進入肺部血液,再運輸到身體各部份使用。另一方面,肺部血液裏的二氧化碳則滲透到氣泡裏,再排出體外。
人的肺臟位於胸腔當中,共有五片肺葉,右肺寬而短,為三片肺葉,左肺窄而長,為兩片肺葉。左肺葉被斜裂分成上葉和下葉,右肺葉被水平裂分成上葉、中葉、下葉,其中右中葉較其他四葉來的小。兩肺之間有心臟和大血管、氣管、食道等器官。肺的下面被膈與腹腔臟器隔開。
肺外有漿膜(即臟層胸膜),光滑、濕潤。肺柔軟而有彈性,肺內含有空氣,呈海綿狀。肺的顏色隨年齡和職業而有所不同,新生兒的肺為淡红;成人由於不斷吸入煙,沉積於肺而呈暗灰並有黑色斑點;老年人顏色更黑。
結構
胸膜
包圍著肺部外圍有一層漿膜,稱為胸膜,而胸膜可分為兩層,第一層為壁胸膜(pariental pleura,於胸腔內壁),第二層為脏胸膜(visceral pleura)。壁層胸膜黏附在肋骨、胸骨、肋軟骨、肋間內肌及橫膈膜上,而臟層胸膜則是黏附在肺部表面。[2]
位於臟層與壁層胸膜之間的空腔,稱為胸膜腔。胸膜腔內含潤滑液,可防止呼吸時所造成之摩擦。
肺部
肺部主要由支氣管、小支氣管、肺泡管及肺泡所組成;位於胸腔內,左右雙肺由左右支氣管連接於氣管,肺部和胸壁肌肉層之間有薄薄的胸膜隔開。肺動脈的主要功能是把靜脈的血液送進肺部,之後到達肺泡壁上構成微血網,接著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最後從肺靜脈將帶氧的血液送回心臟;每個肺部都有兩條肺靜脈及成千上萬的微血管。[2]
肺臟外觀上較寬廣的部分在下方,稱為肺底(base),而狹窄的頂部稱為肺頂(cupula)或肺尖(apex)。肺臟之肺葉(lobe)再分為肺節(segment),肺節內再分為許多肺小葉(lobule),肺小葉內由肺泡管(alveolar ducts)組成,肺泡管內有許多肺泡囊及肺泡圍繞。
橫膈肌
橫膈肌位於胸腔和腹腔之間,為分隔胸腔及腹腔的圓頂形肌肉,構成胸腔底部及腹腔頂部;橫膈肌、肋間肌和一些頸部的肌肉能幫助呼吸運動,又稱為呼吸肌。[2]
肺泡
肺泡壁表層的細胞有兩類:
- 第一型肺泡細胞(type I alveolar cell),又稱鱗狀肺泡上皮細胞,或稱小肺泡細胞,佔肺部總表面積95%以上。主要形成肺泡壁之連續內襯,上面分布許多微血管,總面積有75平方公尺,可以讓大量氣體進行交換。
- 第二型肺泡細胞(type Ⅱ alveolar cell),又稱中隔細胞。可分泌表面張力素(surfactant),而此化合物的功能是防止肺泡塌陷,深呼吸時增加分泌,使肺的順應性增加,讓肺更容易擴張。
舉例:新生兒若因此細胞發育未成熟,則常引發呼吸窘迫症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3]
生理功能
- 交換氣體:肺之構造單元是肺小葉,有三億個小氣囊,稱為肺泡(alveoli)。每個肺泡約直徑0.3毫米(mm),總載面積約有50~100平方公尺,有利氣體進行交換。
- 防止肺泡塌陷
- 過濾:肺部還有巨噬細胞或稱做塵細胞(dust cell),可將外物分解。
肺容積
- 潮氣容積:在一般平靜呼吸時吸氣後吐氣出來的容量。
- 肺餘容積:用力吐氣之後肺裡面部所剩下的空氣量。
- 吸氣儲備容積:平靜呼吸時吸氣,之後再用力吸氣到吸飽時所吸入的空氣量。
- 吐氣儲備容積:平靜呼吸時吐氣,之後再用力吐氣到吐不出來了所吐出來的空氣量。
- 肺活量:用力吸氣吸飽後再用力吐氣所吐出的氣體量。
相關疾病
肺癌
肺癌指的是肺部组织内细胞生长失去控制的疾病。这种细胞生长可能会造成转移,就是侵入相邻的组织和渗透到肺部以外。绝大多数肺癌是肺部恶性上皮细胞肿瘤,由上皮细胞病变而造成。肺癌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全球每年有130万人死于肺癌。[4]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咳血),和体重减轻[5]。
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这个区别对采取不同治疗手段有非常重要意义。非小细胞肺癌是通过肺癌手术;而小细胞肺癌常常对化疗和放疗的反应比较好。[6]肺癌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吸烟[7]。不吸烟者,占肺癌患者的15%[8],患病的主要原因包括基因[9][10]、氡气[11]、石棉、空气污染(包括二手烟)[12][13]。
肺癌可以在胸部摄影(CR)和X射线断层成像(CT)上看到。诊断通过活体组织切片确认,通常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或CT做活组织检查。治疗和预后方案基于癌症的组织学类型,癌症阶段,和病人状况。可能的治疗方案有手术,化疗,放疗。
呼吸以外的功能
肺除了呼吸以外,還有以下的功能:
参考资料
- Gray's Anatomy of the Human Body, 20th ed. 1918.
- 肺的結構及功能
- 生理學
- 世界卫生组织. . 世界卫生组织. February 2006 [2007-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9).
- Minna, JD; Schiller JH. 17th. McGraw-Hill. 2008: 551–562. ISBN 0-07-146633-9.
- Vaporciyan, AA; Nesbitt JC, Lee JS et al. . B C Decker. 2000: 1227–1292. ISBN 1-55009-113-1.
- . Merck Manual Professional Edition, Online edition. [2007-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6).
- Thun, MJ; Hannan LM, Adams-Campbell LL et al. . PLoS Medicine. 2008, 5 (9): e185. doi:10.1371/journal.pmed.005018510.1002/ijc.22615.
- Gorlova, OY; Weng SF, Zhang Y et a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July 2007, 121 (1): 111–118. PMID 17304511. doi:10.1002/ijc.22615.
- Hackshaw, AK; Law MR, Wald NJ.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97-10-18, 315 (7114): 980–988. PMID 9365295.
- Catelinois O, Rogel A, Laurier D; 等. .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6年9月, 114 (9): 1361–6. PMC 1570096. PMID 16966089. doi:10.1289/ehp.90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0).
- Carmona, RH. . 美国卫生和服务部. 2006-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03).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causes disease and premature death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ho do not smoke.
- (PDF).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世界卫生组织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02, 83 [2013-05-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6-23).
There is sufficient evidence that involuntary smoking (exposure to secondhand or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causes lung cancer in humans. [...] Involuntary smoking (exposure to secondhand or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is carcinogenic to humans (Group 1).
- Travis SM, Conway BA, Zabner J; 等. .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May 1999, 20 (5): 872–9. PMID 10226057.
- Rogan MP, Taggart CC, Greene CM, Murphy PG, O'Neill SJ, McElvaney NG. .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ctober 2004, 190 (7): 1245–53. PMID 15346334. doi:10.1086/423821.
- Wijkstrom-Frei C, El-Chemaly S, Ali-Rachedi R; 等. .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August 2003, 29 (2): 206–12. PMID 12626341. doi:10.1165/rcmb.2002-0152OC.
- Conner GE, Salathe M, Forteza R. .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cember 2002, 166 (12 Pt 2): S57–61. PMID 12471090. doi:10.1164/rccm.2206018.
- Fischer H. . 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 October 2009, 11 (10): 2453–65. PMC 2823369. PMID 19358684. doi:10.1089/ARS.2009.2558.
- Rada B, Leto TL. . Contributions to Microbiology. Contributions to Microbiology. 2008, 15: 164–87. ISBN 978-3-8055-8548-4. PMC 2776633. PMID 18511861. doi:10.1159/000136357.
- Emma Lefrançais,Guadalupe Ortiz-Muñoz,Axelle Caudrillier; 等. . Nature. 2017. doi:10.1038/nature2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