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朋

姚朋1926年1月8日),字尚友,筆名彭歌,生於中國天津,籍貫河北宛平,新聞界人物與作家,中國國民黨籍,曾任《台灣新生報》副社長兼總編輯、《中央日報》社長、《香港時報》董事長。擔任過中華民國筆會會長,獲中國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第三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的華人世界終身成就獎得主。

生平

  • 1926年,出生於天津市。
  • 1949年,自南京的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至武昌一家報紙服務,開始發表小說。因國共內戰,隨中華民國政府至台灣,進入《台灣新生報》,擔任記者。
  • 1951年,開始擔任《自由談》雜誌編輯,時間長達15年。
  • 1953年,10月出版首部長篇小說《殘缺的愛》。
  • 1956年,進入政大新聞研究所,於1958年獲新聞學碩士。
  • 1960年,姚朋至美國留學,於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取得新聞學碩士,於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取得圖書館學碩士。
  • 1964年,升任《台灣新生報》副社長兼總編輯。1968年開始撰寫《聯合報》副刊專欄〈三三草〉。
  • 1972年,任《中央日報》總主筆。
  • 1977年,8月17日開始,姚朋撰寫的〈不談人性,何有文學〉在《聯合報》副刊連續刊載三天,被認為是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的開端[1]
  • 1981年,升任《中央日報》社長兼發行人。
  • 1986年底,年底許信良企圖闖關回台,發生桃園機場事件。根據歐陽醇日記,當時國民黨文工會主任宋楚瑜指示媒體低調處理,《中央日報》依指示淡化處理了中正機場事件滋擾案,但隸屬國防部的《青年戰士報》(《青年日報》的前身)則大幅報導,批評許信良及支持群眾。國民黨主席蔣經國認為《中央日報》未盡職責,姚朋因此請辭《中央日報》社長與總主筆,《中央日報》相關人員共17人遭懲處與調職,其中包括總編輯王端正,為中央日報調職事件[2]。姚朋後來被安排擔任《香港時報》董事長,在此退休。

家庭

其妻徐士芬,兩人為南京的國立政治大學同學,於1949年7月12日在長沙結婚。婚後兩人一同逃難來到台灣,一同進入《台灣新生報》。

作品

長篇小說

  • 《殘缺的愛》,臺北:自由中國社,1953年10月
  • 《落月》,臺北:自由中國社,1956年8月
  • 《流星》,臺北:中國文學社,1956年8月
  • 《尋父記》,臺北:明華書局,1959年4月
  • 《在天之涯》,高雄:長城出版社,1963年10月
  • 《從香檳來的》,臺北:三民書局,1970年6月

中篇小說

  • 《煉曲》,臺北:明華書局,1959年1月
  • 《歸人記》,香港:亞洲出版社,1959年7月
  • 《花落春猶在》張英超圖,香港:中外文化公司,1961年9月

短篇小說集

  • 《昨夜夢魂中》,香港:亞洲出版社,1956年3月
  • 《過客》,香港:友聯出版社,1957年1月
  • 《象牙球》,臺北:光啟出版社,1959年9月
  • 《辭山記》,臺北:暢流半月刊社,1960年7月
  • 《道南橋下》,香港:中外畫報社,1960年
  • 《彭歌自選集─短篇小說》,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2年4月
  • 《K先生去釣魚》,臺北:華欣文化中心,1972年6月
  • 《微塵》,臺北:中央日報社,1984年3月
  • 《黑色的淚》,臺北:中央日報社,1989年5月

散文

  • 《書香》,臺北:仙人掌出版社,1968年8月
  • 《新聞圈》,臺北:仙人掌出版社,1969年3月
  • 《書中滋味》,臺北:三民書局,1969年5月
  • 《青年的心聲》,臺北:三民書局,1969年10月
  • 《萊茵河之旅》,臺北:仙人掌出版社,1969年11月
  • 《奇特與平凡》,臺北:仙人掌出版社,1969年12月
  • 《天涯孤棹還》,臺北:弘毅出版社,1970年1月
  • 《取者和予者》,臺北:三民書局,1970年3月
  • 《暢銷書》,臺北:三民書局,1970年5月
  • 《英雄們》,臺北:晨鐘出版社,1970年10月
  • 《祝善集》,臺北:三民書局,1970年11月
  • 《筆之會》,臺北:三民書局,1971年5月
  • 《觀美草》,臺北:晨鐘出版社,1971年6月
  • 《書的光華》,臺北:三民書局,1971年12月
  • 《回春詞》,臺北:三民書局,1972年5月
  • 《愛爾蘭手記》,臺北:大地出版社,1972年6月
  • 《風雲裡》,臺北:驚聲文物供應公司,1973年3月
  • 《雙月樓說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3年3月
  • 《讀書與行路》,臺北:三民書局,1973年4月
  • 《種樹的心情》,臺北:正中書局,1973年11月
  • 《自信與自知》,臺北:三民書局,1974年1月
  • 《致被放逐者》,臺北:三民書局,1974年11月
  • 《彭歌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5年5月
  • 《成熟的時代》,臺北:聯合報社,1976年6月
  • 《孤憤》,臺北:聯合報社,1976年9月
  • 《筆掠天涯》,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77年3月
  • 《回憶的文學》,臺北:聯合報社,1977年9月
  • 《戲與人生》,臺北:九歌出版社,1978年7月
  • 《不談人性,何有文學》,臺北:聯合報社,1978年9月
  • 《書與讀書》,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9年5月
  • 《作家的童心》,臺北:聯合報社,1979年11月
  • 《筆花》,臺北:中央日報社,1980年4月
  • 《永恆之謎》,臺北:聯合報社,1980年12月
  • 《猛虎行》,臺北:聯合報社,1981年11月
  • 《夢中憂患尚如山》,臺北:中央日報社,1983年3月
  • 《愛與恨》,臺北:中央日報社,1985年12月
  • 《生命與創作》,臺北:中央日報社,1986年6月
  • 《一夜鄉心》,臺北:九歌出版社,1988年7月
  • 《水流如激箭》,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年12月
  • 《風雲起》,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1年12月
  • 《追不回的永恆》,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10月
  • 《三三草》,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年10月
  • 《釣魚臺畔過客》,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4月
  • 《說故事的人》,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1月
  • 《在心集》,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5月
  • 《憶春臺舊友》,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12月

論述

  • 《文壇窗外》,臺北:文星書店,1964年7月
  • 《新聞文學》,臺北:臺北市新聞記者公會,1965年9月
  • 《新聞學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7月
  • 《小小說寫作》,臺北:蘭開書店,1968年6月
  • 《知識的水庫》,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69年4月
  • 《雙月樓說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3年3月
  • 《愛書的人》,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4年5月
  • 《當前文學問題總批判》,臺北:中華民國青溪新文藝學會,1977年
  • 《新聞三論》,臺北:中央日報社,1982年4月
  • 《文學與社會》,臺北蘆洲:空中大學,1987年

傳記

  • 《徐錫麟》,臺北:金蘭出版,1985年
  • 《自強之歌》,臺北:三民書局,2015年2月

翻譯

  • 《改變歷史的書》,唐斯撰,彭歌譯,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68年7月[3]
  • 《權力的滋味》,(捷克)穆納谷撰,彭歌譯,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69年[4]
  • 《改變美國的書》,唐斯撰,彭歌譯,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1年[5]
  • 《人生的光明面:積極思想的驚人效果》,皮爾著,彭歌譯,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2年10月[6]
  • 《天地一沙鷗》,巴哈撰,彭歌譯,臺北:中央日報社,1973年[7]
  • 《熱心人》,皮爾著,彭歌譯,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5年12月[8]
  • 《蕭莎》,以撒‧辛格著,彭歌譯,臺北:大地出版社,1979年[9]
  • 《夏日千愁》,甘寧撰,彭歌譯,臺北:皇冠出版社,1981年[10]

合著

  • 《三島由紀夫之死》,姚朋等撰,臺北:大江出版社,1980年

註釋

  1. 蔡漢勳. . 台灣公共電視. 2010-08-17 [2016-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0).
  2. 呂東熹. . 新頭殼. 2015-03-07 [2016-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3).
  3. 原著:Book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唐斯(Robert b Downs 1903- )
  4. 原著:The taste of power 穆納谷(Ladislav Mmacko1919-1994)係據史蒂文生英譯本轉譯而成
  5. 原著:Books that changed America.
  6. 原著:The amazing results of positive thinking1959
  7. 原著:Jonathan livington seagull。巴哈Richard Bach撰
  8. 原著:Enthusiasm makes the difference 皮爾(Norman Vincent Peale1898-1993)著
  9. 原著:Shosha,辛格 (Isaac Bashevis Singer 1902-1991) 著。辛格於197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10. 原著:A Thousand Summers,Garson Kanin(1912-1999)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