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舜牧

姚舜牧1543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627年九月五日),字虞佐,一字承庵,也有资料说承庵是号[1][2]。浙江乌程人(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附近),明朝官员、学者,曾任抚州府广昌县知县,著述颇丰。

姚舜牧
出生1543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農曆)
明朝
逝世1627年九月五日(農曆)
明朝
职业明朝官员、学者

生平

姚舜牧生於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卯时,万历元年(1573年)举人,授新兴令;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調任廣昌縣令,以理学为原则治理广昌,爱民如子,多有义举。[2][3][4]。卒於天启七年丁卯(1627年)九月初五日申时,享年八十五歲。有子姚祚端,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5]

著述

承庵是明代理學家,一生著述丰富,根據《明史.藝文志》所載,計有:《易經疑問》、《書經疑問》、《詩經疑問》、《禮記疑問》、《春秋疑問》和《四書疑問》各十二卷,歸於經類[6];《性理指歸》二十八卷,歸於子類[7];《姚舜牧文集》十六卷,歸於集類[8]。他對諸經皆著有「疑問」,在《四庫全書》中雖然將這些作品予以著錄,但是評價不高,除了《詩經疑問》被評為「時亦自出新論…其說頗爲有見」之外,多被批判為「穿鑿杜撰」、「違背經義」[9]

姚舜牧對家人、子弟的教化甚嚴,所著《藥言》以勸人修身、教子重學、啟迪做人、敦親睦倫為主旨,是篇專談家庭道德教化的著作[10]」。另外,其所訂定的《姚氏家训》深受當時士大夫欢迎,譽其「真切过于《颜氏家训》」。由於在內容上,《姚氏家訓》超越了一般家訓僅作為训诫子孙规条的作用,而是從更高角度,對其後人施與能治國治民的全人教育,也因此造就了吳興姚氏在明代中葉以後,成為望族之家,歷清而不衰[4]

注釋

  1. 《乾隆乌程县志》卷六姚氏小传,“慕唐一庵、许敬庵之为人,自号承庵”。
  2. 《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五云:“姚舜牧《承庵文集十六卷》,字虞佐,乌程人。广昌知县。”
  3. 《同治广昌县志》卷四“宦绩”:“姚舜牧,字承庵,乌程人。万历三十一年,令广昌,本理学为治,慈爱若桑门,而行义若壮夫。”
  4. 付庆芬.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寧波: 寧波大學). 2009年1月, 22 (1): 56 (中文(中国大陆)‎).
  5. 《乾隆乌程县志》卷六
  6. 《明史》志第72 藝文一
  7. 《明史》志第74 藝文三
  8. 《明史》志第75 藝文四
  9. 陳惠美. . 《東海大學圖書館訊 (台中: 東海大學). 2008年12月, (新87): 27–28 (中文(台灣)‎).
  10. 郭長華. . 河南社會科學 (鄭州: 河南社会科学杂志社). 2006年1月, 14 (1): 125 (中文(中国大陆)‎).
官衔
前任:
王仰
明朝新興縣知縣
1593年-1598年
繼任:
馮夢龍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