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

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英語:1917年6月1日-2012年6月13日),美国化学家。因在手性催化还原反应方面的研究,和野依良治巴里·夏普莱斯一起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1][2]

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
原文名
出生(1917-06-01)1917年6月1日
 美國马萨诸塞州汤顿
逝世2012年6月13日(2012歲-06歲-13)(95歲)
 美國密蘇里州切斯特菲爾德
国籍 美國
母校哥伦比亚大学
知名于L-多巴的不对称合成中证明手性膦配体有效
奖项诺贝尔化学奖 (2001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化学
机构托马斯和霍克瓦尔特实验室
孟山都公司
博士导师罗伯特·埃尔德菲尔德

生平

诺尔斯早年就读于马萨诸塞伯克希尔的一所寄宿学校,他是班里学习上的领头羊。高中毕业后他通过了学校董事会的考试进入哈佛大学。他觉得自己上大学还太年轻,于是在安多弗读了一年的预科学校。这一年年末,他获得了$50的博伊爾斯頓奖,这是他获得的首个化学奖。

诺尔斯在哈佛读的是有机化学。1939年他取得学士学位,并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念硕士。他在哥大师从鮑伯·埃德菲爾德(Bob Elderfield)研究类固醇,1942年取得博士学位。[3]

1942年毕业后,他加入了孟山都公司,1986年退休。1944年,他在圣路易斯,先是研发一些中间产品,后来从事氯霉素DDT相关的工作。他受到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的鼓励,推动可的松的商品化。由于有类固醇化学的背景,他成为伍德沃德的助手。有九个月时间,诺尔斯与伍德沃德一起呆在剑桥。1960年代,他开始从事不对称合成的研究。

参考资料

  1. . Nobelprize.org. [2008-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1).
  2. . 2020-10-5 [2021-01-02] (中文(台灣)‎).
  3. . The Nobel Foundation. [2011-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