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衍
孙星衍(1753年-1818年),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江蘇陽湖縣(今屬江苏省常州市)人,祖籍安徽濠州,清代经史学家,考据学者,金石学家。
孫星衍 | ||
---|---|---|
![]() 《清代學者象傳》第一集之孫星衍像 | ||
大清山東督糧道署布政使 | ||
籍貫 | 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 | |
族裔 | 漢族 | |
字號 | 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 | |
出生 | 乾隆十八年(1753年) 江蘇省陽湖縣 | |
逝世 |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 江蘇省陽湖縣 | |
親屬 | (曾祖)孫慎行 | |
出身 | ||
|
生平
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年)九月二日出生。[1]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充三通館校理。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散館,試厲志賦,用《史記》「如畏」典故,大學士和珅疑為別字,置為三等,改部屬用。官刑部主事,為法寬恕,深得大學士阿桂、尚書胡季堂器重。洊升郎中。
乾隆六十年(1795年),授山東兗沂曹濟道。嘉慶元年(1796年)七月,曹南水漫灘潰,在單縣決口,孫星衍與按察使康基田率人奮戰抵禦五晝夜,未釀成大禍。不久,權按察使。嘉慶四年(1799年),丁母憂歸里,浙江巡撫阮元聘其為詁經精舍主講。服闋入都,仍發往山東。嘉慶十年(1805年),補山東督糧道。嘉慶十二年(1807年),權布政使。嘉慶十六年(1811年),稱病歸返。晚年任钟山书院山長。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卒。《清史稿》有傳。[2]
註釋
- 張紹南編《孫淵如年譜》
- 《清史稿·卷四八一》:孫星衍,字淵如,陽湖人。……
- 梅江林,. 文献家孙星衍和《平津馆丛书》. 科教文汇, 2006, (04)
- 刘蔷,. 论孙星衍的考据学思想及实践.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06)
外部連結
- 孫星衍 中研院史語所
毗陵七子 |
---|
洪亮吉 · 孫星衍 · 趙懷玉 · 黃景仁 · 楊 倫 · 呂星垣 · 徐書受 |
清代駢文八大家 |
---|
袁 枚 · 邵齊燾 · 劉星煒 · 吴锡麒 · 曾 燠 · 洪亮吉 · 孫星衍 · 孔廣森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