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顯和

宇文顯和497年-554年),名,字显和以字行[1][2]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人,南北朝北魏西魏將領。

生平

宇文顯和是北魏鎮遠將軍、兗州刺史、安吉縣侯宇文金殿的兒子;宇文泰的族兄弟。他年少襲爵,個性莊重嚴肅,涉獵經史又臂力過人,能彎弓數百斤和左右馳射。魏孝武帝元修為平陽王時已經賞識宇文顯和,當時国家多灾多难,元修詢問他的計策,他建議元修隱居起來,觀察時機再行動,孝武帝深感同意。之後孝武帝即位,擢授宇文顯和冠軍將軍、合內都督,封爵城陽縣公,食邑五百戶,並對他很好。其時宇文顯和的住宅十分隘陋,魏孝武帝就撤去殿省,賜為他的寢室,可見孝武帝重視他的程度[3][4]

及後高歡專政,孝武帝感到不安,問宇文顯和:「天下大亂,將會怎樣?」宇文顯和答:「當今最好跟隨能者。」又誦詩:「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孝武帝說:「是我心意。」於是定下入關之策。孝武帝又以顯和母親老和家眷眾多,令他早定計策。他回應:「今日的事,忠孝不可兩立。如果自己不保密就會失身,我怎敢只為自己著想。」孝武帝傷心地說:「你就是我的王陵啊。」不久遷任朱衣直閤、閤內大都督,改封長廣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5][6]

宇文显和随魏孝武帝入關後到溱水,宇文泰聽聞他擅長射箭,但未看過他的實力。當時河邊有一隻小鳥,顯和就射中牠,宇文泰笑說:「我知你的實力了。」其後,任用宇文顯和為帳內大都督,出為任持節、衛將軍、東夏州刺史,以病辭職,為人民懷念。其後進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魏恭帝元年(554年)二月在同州去世,虛歲五十八[1]。宇文泰親自拜祭,建德二年(573年),追贈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少司空、延丹綏三州諸軍事、延州刺史,谥号良公[1][7][6]

家庭

曾祖

  • 宇文普陵

祖父

  • 宇文求南,北魏卫将军、冀州刺史[1]

父亲

  • 宇文金殿,北魏征南大将军、定州刺史[1]

夫人

  • 高句丽高氏,北魏青州刺史高明孙女,太仆卿、兖定二州刺史高迁之女,北周柱国、梁州江陵延州丹州四总管、廿五州刺史、健为公高琳姐姐[1]

子女

  • 宇文神舉,北周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并潞肆石等四州十二镇诸军事、并州总管、东平郡公
  • 宇文慶隋朝上柱国、汝南郡公

参考文献

  1. , 《出土文献研究》, 2007年, (第00期): 250–259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3)
  2. 《文苑英华·九百四十七·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墓志铭》:公讳显,字某,上党武乡人也。自大雾浮河,长虹映渚,承源于若水,纂系于苍林。上党居韩之西,常山在赵之北,因地为氏,可略而言焉。祖求南,卫将军、冀州刺史。父金殿,征南将军、定州刺史。并控鹤兵,俱张戎乐,声荣之盛,继踵当年。   公禀山岳之灵,擅风云之气,容止矜庄,声名籍甚。弯弧挽强,左右驰射,故得名高上谷,威振楼烦。袭爵安吉县侯,食邑五百户。永兴三年,幽、并叛换,有无君之心。帝顾谓公曰:“天下汹汹,将若之何?”公曰:“择善而从之。”乃诵《诗》云:“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帝曰:“是吾心也。”乃定入关之策。以公母老家大,领预为计。公曰:“今日之事,忠孝不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帝怆然改容曰:“卿是我王陵。”迁朱衣直阁、阁内大都督,改封长广县公,邑一千五百户。   武帝初至潼关,太祖亲迎溱水。太祖素知公名而未之识也。目于众,疑而不问,直云:“令此人射水傍小鸟。”应手即著。太祖喜云:“我知卿名矣。”即用为帐内都督、沧州诸军事、沧州刺史,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户。黄公衡之快士,魏后是以推心;潘承明之忠壮,吴王为之降礼。异代同荣,见之今日。东夏边隅,地连荒服,井陉塞道,飞狐路断,乃以公为使持节、卫将军、都督东夏州诸军事、东夏州刺史。白波、青犊之兵,铜马、金绳之乱,莫不交臂屈,膝,牵羊抱马。在州遘疾,解任还朝。小马留厩,余床挂柱,吏人攀恋,刊石陉山。虽非汉阳之城,还似扶风之路。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以魏后元年疾甚,亡于同州,春秋五十七。天子辍乐,群公会丧。太祖亲临吊祭,哀恸左右。于时兵革交侵,普断赠谥,即以本官印绶权葬于同州之北山。今建德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迁葬于咸阳长安县之洪渎原。时逢礼乐之迁,代属讴歌之变,国虽异政,人足追荣,乃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小司空,丹、延、绥三州诸军事、延州刺史、谥某公,礼也。   夫人高氏,渤海人也。柔参晋政,拒曹爽之异谋;起在汉庭,共王陵而俱对。况乎箴训有仪,言容以德,肃恭中兴,贤才内侧。岂直不听杂乐,以变齐国之风;不食鲜禽,以断荆王之猎。昔之合葬,季武子之西寝,今之同穴,长平侯之北陵。世子神举兄弟,至性纯孝,善居丧礼,有终有始,于身无改。是以宦成名立,孝显忠存。铭曰:   北岳二名,葱河两本。其峻惟极,其源惟远。俗禀山川人,人资台衮。义烈桓桓,才雄悃悃。乃祖乃父,继踵威雄。摐金北陆,鸣玉南宫。隐若吴汉,贤哉窦融。负霜依德,无雷向风。挺此含章,生兹秉德。孝实天性,忠为人则。毂镂膺,燕南赵北。若水将通,九部可勒。帷幄参谋,宫闱典职。善择忠言,能防变色。繁弱已劲,淇园乃直。戟中小支,禽穿左翼。建赤谷,挥戈武州。长城万里,河水双流。颍川多恙,淮水未瘳。义重穿壁,恩深置邮。于谷之口,于渭之阳。丘山零落,碑阙低昂。草衔秋火,树抱春霜。书剑俱没,人琴并亡。哀哀嗣子,纯心靡托。孝水未枯,悲松先落。室进巢鵀,门通吊鹤。功臣身殒,会图麟阁。
  3. 《周書·卷四十·列傳第三十二》:宇文神舉,太祖之族子也。高祖晉陵、曾祖求男,仕魏,位竝顯達。祖金殿,魏鎮遠將軍、兗州刺史、安吉縣侯。父顯和,少而襲爵,性矜嚴,頗涉經史,膂力絕人,彎弓數百斤,能左右馳射。魏孝武之在藩也,顯和早蒙眷遇。時屬多難,嘗問計於顯和。顯和具陳宜杜門晦迹,相時而動。孝武深納焉。及卽位,擢授冠軍將軍、合內都督,封城陽縣公,邑五百戶。孝武以顯和藩邸之舊,遇之甚厚。時顯和所居宅隘陋,乃撤殿省,賜為寢室。其見重如此。
  4. 《北史·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父顯和,少而襲爵,性矜嚴,頗涉經史,膂力絕人,彎弓數百斤,能左右馳射。孝武之在蕃,顯和早蒙眷遇。時屬多難,嘗問計於顯和。顯和具陳宜杜門晦跡,相時而動,帝深納焉。及即位,拜閤內都督,封城陽縣公,以恩舊遇之甚厚。顯和所居隘陋,乃撤殿省賜為寢室,其見重如此。
  5. 《周書·卷四十·列傳第三十二》:及齊神武專政,帝每不自安。謂顯和曰:「天下洶洶,將若之何?」對曰:「當今之計,莫若擇善而從之。」因誦詩雲:「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帝曰:「是吾心也。」遂定入關之策。帝以顯和母老,家累又多,令預為計。對曰:「今日之事,忠孝不可並立。然臣不密則失身,安敢預為私計。」帝愴然改容曰:「卿卽我之王陵也。」遷朱衣直閤、閤內大都督,改封長廣縣公,邑一千五百戶。
  6. 《北史·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及齊神武專政,帝每不自安,問顯和曰:「天下豬豬,將如之何?」對曰:「莫若擇善而從。」因誦詩云:「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帝曰:「是吾心也。」遂定入關策。以其母老,令預為計。對曰:「今日之事,忠孝不並。然臣不密則失身,安敢預為私計。」帝愴然改容曰:「卿,我之王陵也。」遷朱衣直閤、閤內大都督,改封長廣縣公。從孝武入關。至溱水,周文帝素聞其善射而未之見,俄而水傍有一小鳥,顯和射中之。文帝笑曰:「我知卿工矣。」進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卒。建德三年,追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7. 《周書·卷四十·列傳第三十二》:從帝入關。至溱水,太祖素聞其善射而未之見也。俄而水傍有一小鳥,顯和射而中之。太祖笑曰:「我知卿工矣。」其後,引為帳內大都督。俄出為持節、衛將軍、東夏州刺史。以疾去職,深為吏民所懷。尋進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魏恭帝元年,卒,時年五十七。太祖親臨之,哀動左右。建德二年,追贈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延丹綏三州諸軍事、延州刺史。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