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

长治市,古称上党潞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市境南界晋城市,西邻临汾市,北接晋中市,东与河北省邯郸市河南省安阳市毗邻。地处黄土高原东南缘,东倚太行山,西靠太岳山,中部为上党盆地。浊漳河北源、西源、南源于境内汇合,向东流出境,沁河发源于市境西部。全市总面积13,955平方公里,人口342.04万,市人民政府驻潞州区

长治市
地级市

位于长治市中心的八一广场
简称
别称
旧称上党、潞州、潞安府
名称起源嘉靖以长治久安之义得名
所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划代码140400
下级行政区4市辖区、8
设市时间1975年7月
撤销时间{{{dissolved_date}}}
政府驻地潞州区
主要领导人
- 市委书记 孙大军
- 人大常委会主任 郭康锋
- 市长 杨勤荣
- 政协主席 许霞(女)
城市政治
位置36°11′43″N 113°06′59″E
中心坐标
面积
总面积 13,955 km²(全省第7位,占全山西省8.91%)
- 市区 344 km²
海拔
- 最高 太岳山主峰,2,541 m
地理跨度
气候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年均温 9.9 
年降水 533.9 mm
人口(2015) 342.04万人(全省第5位,佔全山西省9.33%)
- 市区(2015) 79.62万人
城镇(2015) 171.09万人
密度 245.1/km²
官方语言 {{{language}}}
方言 {{{dialect}}}
GDP(2015) ¥1,195.34亿(全省第2位,佔全山西省9.53%)
191.92亿 美元汇率
人均 ¥35,029(全省第5位
5,624 美元(汇率)
HDI {{{HDI}}}
主要民族{{{Nationalities}}}
邮政编码046000
电话区号355
时区{{{time_zone}}}
市树国槐
市花月季
市歌{{{song}}}
特有动物{{{animal_name}}}
车辆号牌晋D
ISO 3166-2{{{ISO3166}}}
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changzhi.gov.cn/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山西统计年鉴-2016》

历史沿革

长治市古为“上党”、“潞州”地域,其历史上常为兵家必争之地[1]

分水岭东周墓地126号墓出土的铜牺立人擎盘山西博物院

殷商时为黎国,属冀州春秋时期曾为潞子婴儿国,后并于晋国战国时,此地域归属韩国管辖。周显王二十一年(前348年),韩国在此地设上党郡,后又归于赵国。东汉刘熙释名》曰:“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也。”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上党郡为开国36郡之一。西汉东汉沿用秦制,上党郡属并州建安十八年(213年),上党郡入冀州三国时期,黄初元年(220年),上党郡复归并州。

西晋永兴元年(汉元熙三年,304年),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建国号为“”,上党郡归其管辖。东晋大兴二年(319年),前赵羯族将领石勒刘曜决裂,自立政权,后灭掉“前赵”,建立“后赵”,上党郡归之。东晋永和六年(350年),石虎(石勒之侄)养孙冉闵乘后赵内乱尽杀石氏子孙及羯胡,自立为帝,改国号魏,史称冉魏,上党郡归于冉魏。永和八年(352年),前燕慕容俊杀死冉闵并称帝,前燕版图扩大,收上党郡。东晋太和五年(370年),前秦苻坚王猛率部灭前燕,而后几年内逐步统一中国北方,上党郡入前秦。但鼎盛期后,其领地渐渐缩小。最终于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年)被后秦西秦所灭。太元十一年(386年),西燕皇族河东王慕容永率众鲜卑贵族从关中东归,占据长子(今长子县以西)称帝,上党郡归西燕;同年,前燕贵族慕容垂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州),称帝,史称“后燕”,并与同为宗室的西燕争夺燕国的领导权。太元十九年(394年),后燕慕容垂杀死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將三十多人,灭西燕,上党郡归后燕。

上党郡所在位于西魏与东魏交接地带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注:此处未用东晋年号,因东晋已于420年被刘裕所灭,北魏(386年拓跋珪建国称帝,建都今山西大同)灭北燕并逐步统一中国北方,上党郡归之。534年至535年,北魏衰落,权臣鲜卑人宇文泰拥立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同时,权臣高欢拥立北魏孝文帝11岁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史称“东魏”。上党郡属两魏交接地带,归属未明。但西魏治国屡胜东魏。西魏于557年被宇文泰所灭,建立北周。东魏于550年被高欢所灭,建立北齐。北齐于577年被北周所灭,上党郡归之。北周建德七年(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分上党郡置潞州,是为潞州建置之始,上党郡属潞州。潞州得名于潞子之国。

开皇元年(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取代北周,隋朝开国。开皇三年(583年),废上党郡,移潞州于壶关大业元年(605年),改潞州为上党郡,隶冀州。619年,隋朝被王世充所灭。随后,唐朝建立。此间未改行政区划。武德年间,改上党郡为潞州,并置都督府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以玄宗李隆基曾任潞州别驾的原故,设大都督府,并置上党郡。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潞州、上党郡属河东道大历元年(766年),置昭义军(至德初称为“上党节度使”,宝应初改称“泽潞节度使”)。五代唐庄宗初,置潞州。梁末帝时(913年-914年),改为匡义军。岁余,后唐后梁,改为安义军后晋(936年-947年),复为昭义军后汉后周(947-960)循旧制。

宋朝时,太平兴国初(976为元年),改昭义军为昭德军,后为潞州。北宋元丰年间,为隆德府、大都督府、上党郡、昭义军,隶河东路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昭义军改为威胜军崇宁三年(1104年),复为隆德府,后为昭德军。金代潞州隶河东南路天会六年(1128年),置潞南辽沁观察处。元朝潞州属晋宁路。元初为隆德府(行都元帅府事)。元太宗三年(1231年),复为潞州,隶平阳路洪武元年(1368年),沿用元制。洪武初潞州隶行中书省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年),隶山西中书省。九年(1376年),隶布政司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升潞州为潞安府,设潞安兵备,分巡冀南道,治潞安。清朝沿用明制,潞安府治今长治城。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废潞安府,原潞安府所领各县均属冀宁道;同年4月,于今长治市置潞泽辽沁镇守使署。民国5年(1916年)改为潞泽辽沁营务处。民国13年(1924年),撤销营务处。民国19年(1930),撤销冀宁道,各县直隶山西省。民国26年(1937年),山西省政府(阎锡山政权)置第三、第五专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太行太岳山为依托,建立了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历经上党战役,长治于1945年10月8日由中共占领。当月中旬,长治市(县级)建立,成为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地区中最早设立的城市之一,隶太行四专区。1946年6月,长治市直隶太行区。

1950年3月,长治市改为长治工矿区(县级)。1952年3月,工矿区复为长治市,并恢复为省辖市,由长治专区代管。1953年7月1日,长治市改由山西省直辖。1958年,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代管长治市。1971年,晋东南专区改为晋东南地区。1975年,长治市复由山西省直辖,设城、郊两区。1983年9月,长治市辖城、郊两区和长治、潞城2县。1985年5月,晋东南地区撤消,晋东南地区所辖平顺、壶关、黎城、屯留、长子、武乡、沁源、襄垣、沁县划归长治市领属,长治市辖2区11县(市)。

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长治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城区郊区,合并设立潞州区;撤销长治县屯留县潞城市,分别设立上党区屯留区潞城区[2]。同年11月23日,新设立的潞州区、上党区、屯留区、潞城区正式挂牌。

地理

长治市(潞州区)1981-2010年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16.0
(60.8)
22.9
(73.2)
27.9
(82.2)
34.7
(94.5)
36.7
(98.1)
38.1
(100.6)
37.3
(99.1)
33.4
(92.1)
35.1
(95.2)
29.2
(84.6)
24.3
(75.7)
18.9
(66)
38.1
(100.6)
平均高温℃(℉) 2.2
(36)
5.3
(41.5)
10.9
(51.6)
19.0
(66.2)
24.1
(75.4)
27.6
(81.7)
28.2
(82.8)
26.7
(80.1)
22.7
(72.9)
17.2
(63)
10.0
(50)
3.7
(38.7)
16.47
(61.66)
每日平均气温℃(℉) −4.7
(23.5)
−1.4
(29.5)
4.2
(39.6)
11.9
(53.4)
17.3
(63.1)
21.1
(70)
22.5
(72.5)
20.8
(69.4)
16.2
(61.2)
10.5
(50.9)
3.3
(37.9)
−3.0
(26.6)
9.89
(49.8)
平均低温℃(℉) −9.9
(14.2)
−6.4
(20.5)
−1.1
(30)
5.7
(42.3)
11.1
(52)
15.1
(59.2)
17.6
(63.7)
16.2
(61.2)
10.9
(51.6)
4.8
(40.6)
−2.0
(28.4)
−8.0
(17.6)
4.5
(40.11)
历史最低温℃(℉) −21.9
(−7.4)
−19.4
(−2.9)
−15.0
(5)
−6.4
(20.5)
0.1
(32.2)
4.9
(40.8)
11.3
(52.3)
7.7
(45.9)
0.9
(33.6)
−6.8
(19.8)
−18.3
(−0.9)
−22.2
(−8)
−22.2
(−8)
平均降水㎜(英寸) 5.2
(0.205)
9.0
(0.354)
18.2
(0.717)
24.7
(0.972)
52.9
(2.083)
72.1
(2.839)
123.2
(4.85)
119.0
(4.685)
65.1
(2.563)
35.9
(1.413)
16.0
(0.63)
5.9
(0.232)
547.2
(21.543)
平均降水日数(≥ 0.1mm) 3.3 4.4 6.7 5.3 8.8 10.5 13.8 12.1 6.7 6.3 4.5 3.1 85.5
平均相对湿度(%) 53 54 53 49 55 61 76 79 74 65 58 54 60.9
来源:.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政治

现任领导

长治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
长治市委员会
书记

长治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主任

长治市人民政府

市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长治市委员会
主席
姓名 孙大军[3] 郭康锋[4] 杨勤荣[5] 许霞(女)[6]
民族 汉族汉族汉族汉族
籍贯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山西省新绛县山西省襄垣县
出生日期 1968年3月(52歲)1963年1月(58歲)1965年7月(55歲)1962年9月(58歲)
就任日期 2018年2月2017年3月2018年1月2016年7月

行政区划

长治市现辖4个市辖区、8个

长治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7] 区划名称 汉语拼音 面积[註 1][8]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2][9]
(2018年末)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乡级行政区划[10]
街道
办事处
140400长治市 13,955.223,468,210潞州区046000167060
140403潞州区 344.27811,829太行东街街道0460001251
140404上党区 482.29356,075韩店街道047100164
140405屯留区 1,190.38273,729麟绛街道046100164
140406潞城区 614.45236,589潞华街道047500252
140423襄垣县 1,177.98279,500古韩镇04620083
140425平顺县 1,510.34151,792青羊镇04740057
140426黎城县 1,113.33162,782黎侯镇04760054
140427壶关县 1,007.71300,326龙泉镇04730066
140428长子县 1,031.18366,459丹朱镇04660075
140429武乡县 1,614.50185,762丰州镇04630059
140430沁县 1,319.96178,873定昌镇04640067
140431沁源县 2,548.85164,494沁河镇04650068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334564人[11],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95573人,增长6.23%。年平均增长率为0.61%。其中,男性人口为1710680人,占51.30%;女性人口为1623884人,占48.7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34。0-14岁人口为584606人,占17.53%;15-64岁人口为2520823人,占75.60% ;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9135人,占6.87%。

资源

植物

特产有沁州黄小米、党参、紫团参、潞城中药大风丸、荫城铁货、潞麻、长子县乐器、草帽辫。

矿产

矿产以煤炭为主,兼有硫铁、硫磺、锰铁、钛、铜、铝矾土、油岩、石灰岩、大理石、白云石、石英、云母、石膏、陶土等。

经济

长治市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和晋东南工商业中心。农业以粮食种植业为主,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乡镇工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GDP长期位列山西省第二名。2018年11月2日,荣获“山西优质小米强市”称号。

交通

铁路

公路

航空

公共交通

教育

  • 高校有:长治医学院长治学院、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
  • 高中有:长治一中长治二中、长治三中、长治四中、长治五中、长治六中、长治七中、长治八中、长治九中、长治十中、长治十二中、长治十三中、长治十五中、长治十六中、长治十七中、长治十八中、长治十九中等市直高中、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等。
  • 中职有:长治卫生学校长治第一职业中学长治第二职业中学、长治市文化艺术学校等。

医疗

  • 三级甲等: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长治市第一人民医院
  • 二级甲等:长治市妇幼保健院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长治市中医医院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
  • 各县区、矿区、厂区职工医院

文化

  •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
  • 尚有上党落子、长治鼓书、八音会等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在这片土地上广泛流行。

方言

大部分县市方言属于晋语上党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胜古迹

友好城市[12]

注释

  1.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2. 常住人口为山西省201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

参考文献

  1. . [2013-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3. .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4. . 中国经济网.
  5. .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6. . 中国经济网.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11.
  8. . 长治市国土资源局. [2018-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1).
  9. 山西省统计局.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9年10月. ISBN 978-7-5037-8871-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11. 长治市统计局. .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