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拉的灰燼

安琪拉的灰燼》(英語:)是愛爾蘭美國作家法蘭克.麥考特(1930年8月19日-2009年7月19日)在1996年完成的回憶錄文學作品。書中內容主要敘述作者童年趣聞軼事,從幼兒時期在紐約布魯克林生活開始描述,主要篇幅描述他在愛爾蘭利默里克勞工生活,其中也包括他掙扎於貧窮生活與父親酗酒問題。

《安琪拉的灰燼》
Angela's Ashes
作者法蘭克.麥考特
语言英語
故事背景地爱尔兰共和国
发行情况
出版机构斯克里布納之子公司
出版日期1996年9月5日
出版地愛爾蘭
页数368頁
下一部作品'Tis
规范控制
ISBN0-684-87435-0
OCLC34284265
杜威分类法929/.2/0899162073 20
LC分类法E184.I6 M117 1996

創作成就

本書在1996年出版,並於隔年1997年贏得普立茲獎傳記文學獎國家書評獎洛杉磯時報書卷獎,直到2018年仍是全球最大線上購物亞馬遜網站愛爾蘭傳記類書籍暢銷榜首[1]。本書在世界各國譯為25種語言,全球銷售量超過四百萬本[2][3],1999年法蘭克.麥考特出版了《安琪拉的灰燼》續集《'Tis》描述他與妻子及家人生活,書中結尾作者將母親安琪拉.麥考特的骨灰安置於愛爾蘭,2005年出版他在紐約高中與大學的教學經驗傳記夢想教室,在北美創下千萬本銷售量。

故事情節

作者法蘭克.麥考特出生於1930年8月19日的紐約布魯克林貧民區,他是家中長子,父母都是從愛爾蘭移民到美國並因為懷了法蘭克.麥考特而奉子成婚,母親安琪拉來自愛爾蘭利默里克,喜愛音樂、唱歌與跳舞。法蘭克.麥考特幼年因父母貧困不堪、無法在美國生活舉家搬遷回家鄉愛爾蘭,他們的住處鼠患成災,下雨天可能造成化糞池滿溢,酒鬼父親喝光家裏所有錢財,連生存都有困難。在母親安琪拉.麥考特的教養與對於宗教信仰的支持下,法蘭克.麥考特知道不要怨天尤人,以堅強的意志與生命力撐過悲慘貧困的年少時光,成年後返回美國在紐約高中與大學執教,並陸續接回家人到美國團聚生活。

衍生作品

《安琪拉的灰燼》於1999年被改編為電影《天使的孩子》[4]

參考文獻

  1. . Amazon.com. 1999年5月25日 [2018年6月11日] (英语).
  2. . 台灣: 蘋果日報. 2009年7月21日.
  3. . 台灣: 誠品網路書店. 2017年3月31日.
  4. . 台灣: @Movies 開眼電影網. 2000年4月15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