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欣橋

宋欣橋中國學家,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其後曾任中學教師。1976年至2003年期間在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工作,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榮譽專業顧問。截至2017年,他共發表相關文章、論文六十餘篇[1]

宋欣橋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學術工作
主要領域普通話教學
語言測試
語音學
漢語方言
辭典編撰等

2018年,宋欣橋的著作《香港普通話測試研究與發展》因其「粵語母語」的觀點,引起公眾關注和學界人士的批評[2][3][4]

經歷

宋欣橋在1990年代曾任直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簡稱「國家語委」)普通話推廣司培訓處副處長,擔任多種普通話教材的編寫、審訂和顧問。由1984年至今在教育部、國家語委舉辦的中央普通話進修班,擔任主講教師,包括由1994年起舉辦的「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資格考核培訓班」。他後來又當過國家語委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主任助理,和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副教授。他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榮譽顧問,該中心的成立目的為推動普通話的教育、測試、出版及研究工作,包括定期舉辦普通話水平測試、導試課程等。他同時亦是香港城市大學的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的學術顧問[2]

觀點

2007年,宋欣橋在其著作《香港普通話測試研究與發展》中,引述當時在教育统筹局語文教學支援組任職的蔡若蓮提出的建議:「創造語境,全校參與──建立校園推普機制;全體教師掌握普通話」。宋欣橋認為蔡若蓮的建議中肯。他在書中指出,學校推出中文科採用普通話教學的難處,是語言環境問題,又指雖然以普通話為「校園語言」的學校只是少數,但將會是大勢所趨,他認為:「儘管這類小學或中學屬於鳳毛麟角,但我們可以大膽預言,這類學校代表了今後香港學校教學語言、校園語言的發展方向。」另外,蔡若蓮曾任教統局語文教學支援組任職高級學校發展主任,她提倡在香港全校推廣普通話,目標是「全體教師掌握普通話」,又推動中國內地專家駐校[2]

爭議

2018年初,有網民發現,香港教育局官方網站小學普通話教學資源課程配套資料「集思廣益(四輯):普通話學與教經驗分享」裡,載有一篇由宋欣橋所寫的文章《淺論香港普通話教育的性質與發展》。文中提及「母語」的定義為「本族語」,而粵語並非「母語」,並指香港人的母語應為漢語[4][2][3] ,他在文中表示:

香港人中絕大多數人的民族屬於漢族。那麼,有關香港人母語的較為確切的表述應該是:香港漢族人的母語是漢語……粵語屬於漢語,但通常我們不會用粵語——一種漢語方言來代表漢民族的語言。明確地說,一種語言中的方言不能視為「母語」。因此,把「粵語」稱作「母語」,不是嚴格意義上「母語」的含義……「母語」這個概念通常是相對外族語或外國語而言的,是指本民族的語言。早在195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把「母語」稱為「本族語」。

學者評論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前高級講師歐陽偉豪批評教育局特意引用一位沒有粵語研究的中國大陸學者的文章,去替代粵語研究豐碩的香港學者,屬「引用權威未夠精準」。他認為,當局一系列的行為,反映背後有矮化粵語,或壓抑粵語的強烈動機[5]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謝錫金亦認為,母語應為最直接、簡單和易理解的語言。對多數香港人而言,母語就是粵語[4]

柏克萊加州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加州州立大學奇科分校哲學系教授王偉雄說,「母語」這個詞語的日常用法是指從小學習以至能說的第一語言,不是指「本民族的語言」。他批評宋欣橋「偷天換日」,用「母語」代替「本族語」,王偉雄又說宋欣橋訴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權威,並指出[3]

根據1951這個年份去查,他(宋欣橋)指的應該是“The Use of Vernacular Languages in Education: The Report of the UNESCO Meeting of Specialists”。然而,這篇文章沒有把「母語」稱為「本族語」,而只是有“a mother or native tongue”這樣的用語。此外,這篇文章討論的是「vernacular languages」,即本地語;香港的本地語是甚麼?宋欣橋不敢說「不是粵語」吧!

香港立法會主席民主建港聯盟創黨主席曾鈺成說,宋欣橋的論文並不只是為了對「母語」的概念作一番學術探討,他的「粵語非母語」論述會對中國語文教育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他在斷定了「香港漢族人的母語是漢語」之後接着指出「普通話和粵語都是漢語」,以及普通話是「現代漢語標準語」,而粵語只是「漢語方言」,由此推論,對於香港學生,普通話教育才是最標準的「母語教育」:「他(宋欣橋)說:『普通話教育就是漢族人母語基本素質的教育。普通話水平的高低標誌着漢族人接受漢語母語教育的水平。』如此一來,還有理由反對『普教中』嗎?再進一步說,推行母語教學是特區政府的教學語言政策;既然普通話才是香港人的標準母語,那麼推行母語教學政策就要採用普通話作為學校各科的教學語言了。點止普教中咁簡單(何止普教中那麼簡單)?這影響,不可謂不深遠!」[6]

中心回應

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在回覆記者查詢時表示,宋欣橋為人低調,相信不會親身回應,但強調當日他撰文時只屬學術性質,社會各界以至政府各部門會否採信當中觀點,視乎各人如何解讀,該中心又強調成立以來從沒任何政治立場,一切發表均屬學術性質[7]

對於有人質疑文章部分定義或引用資料有誤,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51年定義母語為『本族語』」一說,與教科文組織公布資料不相符;另有人批評作者沒研究過粵語等。中心解釋,宋欣橋是一位學者,研究漢語發展有一段時間,在撰文時態度應該會較審慎、引用可信性較高的資料[7]

局方回應

香港媒體眾新聞向教育局查詢宋欣橋曾否向教育局提供任何協助,以及是否認識蔡若蓮,當局稱2013年的《集思廣益》文集旨在向老師和業界人士提供參考,並指文章觀點不代表教育局立場。該報記者向教育局查詢,是否計劃全面推行「普教中」,當局表示「普教中」是校本語文政策。學校經專業考慮後,選擇合適的教學語言政策,是合理且一貫的做法。學校可因應校情,包括師資的準備、學生的水平、校園的語境、課程的安排、學與教的支援及家長的期望等因素,考慮是否以普通話作為中文科的教學語言[2]

2018年5月2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回應事件表示,引起爭議的宋欣橋文章只屬該系列其中一篇,其用意旨在提供給老師參考不同學者對母語的看法,他強調小學教育「大部分都是以廣東話為主」,故可清楚見到政府對於教學語言的立場[2]

參見

參考資料

  1. 宋欣橋教授簡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香港中文大學
  2. 周滿鏗. . 眾新聞. 2018-05-03.
  3. 王偉雄. . 端媒體. 2018-05-05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5).
  4. . [201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3).
  5. .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3).
  6. 曾鈺成. . 灼見名家. 2018-05-10 [2018-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0).
  7. . 明報. 2018-05-02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