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啮虫亚目

小𪘅亞目
化石时期:二叠纪早期–現在
PreЄ
adult barklouse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嚙蟲目 Psocoptera
亚目: 小𪘅亞目 Trogiomorpha
下目
  • Atropetae下目
    • 鱗嚙蟲科 Lepidopsocidae
    • 圓翅嚙蟲科 Psoquilidae
    • 節嚙蟲科 Trogiidae
    • Archaeotropidae科†;
    • Empheriidae科†;
  • Psocathropetae下目

小啮虫亚目(學名:)是啮虫目(Psocodea)的七個亞目之一,以黴菌腐屑為食[1]

概說

小啮虫亚目物種的觸角由22到50節組成,有三節跗節[2]。 肛側板肛門脊柱[3]

小啮虫亚目原來是舊有啮虫目物種中最細小的亞目,但也包含有7個科,約340個現存及化石物種。這包括有化石單屬科Archaeotropidae到有超過200個物種的鱗嚙蟲科()。當中單單在台灣,就有現存物種23科48屬77種[4]。在新的啮虫目(Psocodea),小啮虫亚目緊次於只有單獨一個科的象蝨亞目

本亞目大致可以分為[4]

  • Atropetae下目:
    • 三個現存科
      • 鱗嚙蟲科 Lepidopsocidae,
      • 圓翅嚙蟲科 Psoquilidae,及
      • 節嚙蟲科 Trogiidae,
    • 兩個化石科
      • Archaeotropidae
      • Empheriidae
  • Psocathropetae下目:
    • 兩個現存科

參考資料

  1. 詹美鈴. . 大地的心聲 (國立中興大學保育社). 2001-06-03, 2001 (6) [201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中文(繁體)‎).
  2. C. Lienhard & C. N. Smithers. . Instrumenta Biodiversitatis (Muséum d'histoire naturelle, Geneva). 2002, 5.
  3. . : 323—357 (俄语).
  4. . [2014-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中文(繁體)‎).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