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吻鲈
尖吻鲈 | |
---|---|
![]() | |
保护状况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鲈形目 Perciformes |
科: | 尖嘴鲈科 Latidae |
属: | 尖吻鲈属 Lates |
种: | 尖吻鲈 L. calcarifer |
二名法 | |
Lates calcarifer Bloch, 1790[1] | |
異名 | |
|
特徵
尖吻鲈體長而側扁,腹緣平直,頭尖,頭背側、眼睛上方有一明顯凹槽。其眼睛照光後呈現金色,故台灣漁民俗稱金目鱸。吻尖而口大,下頷突出。上下頷、鋤骨及腭骨具有絨毛齒帶,體被小櫛鱗,體背及各鰭為褐色,腹部灰白色,背鰭硬棘7至9枚;背鰭軟條10至1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7至8枚,體長可達2公尺。
生態
本魚生活于水深10至40公尺。棲息在礁沙混合區,也會溯溪而上,屬肉食性魚類。
經濟利用
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及養殖魚類。
参考文献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